我国有3亿人遭受“隐性饥饿”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uangjia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全盘营养主题项目日前正式启动。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资料,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数达到3个亿。专家表示,“隐性饥饿”会增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为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解读 鲁湾
  “隱性饥饿”和我们传统认为的饱腹感中的“饥饿”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和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有关。许多胖子可能也处于“隐性饥饿”状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只能解决饱腹感并不能解决“隐性饥饿”。世界卫生组织将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营养失衡称之为“隐性饥饿”。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从而产生隐蔽性营养需求的饥饿症状。我们知道营养元素能让人体正常生长运作,确保人体能够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现不均衡,人体表现出部分成分过剩而部分成分缺乏的现象,于是身体就体现出饥饿的症状。
  有人认为生活好了,要吃啥有啥,一个个吃的白白胖胖,怎么会出现“隐性饥饿”?营养专家指出,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比如我国出现的小胖墩,就是儿童生长期营养不均衡造成的。有多就有少,不均衡饮食造成有些营养元素的缺乏,使身体畸形发展。这种情况并不比传统意义上的吃不饱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轻。
  为什么这些年“隐性饥饿”问题越来越严重?专家认为:一是主观原因,主要是饮食习惯的改变。东方饮食本身就是以“植物性膳食”为主,其结构比“肉类当家”的西方饮食更加均衡健康。而且“植物性膳食”的人的肠子比“动物性膳食”的人的肠子长,这是动物适者生存的长期进化的结果。但是,随着西方饮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餐也逐渐占据越来越多的中国市场,成为许多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据调查我国有四成居民不吃杂粮,肉类食用比例过高,奶类、豆类食品消费较低,有86%的人日常饮食根本达不到平衡膳食的要求。许多孩子吃饭任性,挑食严重,只考虑满足感官需求,不管是否营养全面。而许多老年人本来消化吸收功能差,却过于追求清淡食物,容易缺少维生素和矿物质。
  另一个是客观原因。现在农产品所含营养元素大幅下降,据研究发现,2009年的菠菜与1963年的菠菜相比,维生素C含量竟然下降了70%。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生化学院退休教授唐纳德?戴维斯一直致力于研究食品的营养。他曾领导一个科研小组对美国农业部从1950年到1999年记录的43种蔬菜水果的营养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果蔬的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平均减少5%到40%不等,其它微量元素,包括镁、锌、维生素B6等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1999年生产的果蔬比1950年的同类果蔬蛋白质平均含量减少6%,核黄素减少38%,其中芹菜、青椒和西红柿丢失的蛋白质最多,茄子和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则根本无法与50年前同日而语。
  另外,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紧张、忧郁、应激状态越来越长,安全感越来越少,这些都会导致人体大量消耗营养素,影响营养平衡。
  (本文选自:科学养生 2017年12期)
其他文献
本文用新的视角解读当代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结合文本细读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勾勒小说表层的中国形象、探究小说深层的文化想象。从分析作家有
本文讨论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技术,重点对国内流行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产品进行描述,并以我所多媒体视频技术的情况作了介绍。
在这个食品种类繁多的时代,我们该怎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好关呢?各国法律都明确规定要求加工食品在包装上说明产品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可是我们大部分的消费者在购物
在飞行人员的年度大体检中,B超检查为必检项目,我们统计了近2年来飞行人员大体检中B型超声诊断结果,为进行健康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本文阐述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论述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译的具体方法。在翻译时应对原文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刻的理解,根据具体的语境,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文章列举剖析了具体译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