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达成最优的教学效果,可从高效率和高效益两个方面理解:高效率就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是高效课堂的知识能力指标。高效益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与健全人格,这是高效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界一直流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片断1:切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从课文题目中看到了哪些信息?(解析:这是一种“直奔中心”的教学法,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题和重难点。)
片断2:引导感悟。师: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有哪些乐趣?生1:颜色美,有碧绿,有紫红。生2:有声音的美,如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简直就是自然交响乐。生3:有好看的东西,如肥胖的黄蜂,缠绕的木莲。生4:有美好的味道,如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师:这里还充满了神秘,你们听听……生:对,我们听到了美女蛇故事,听到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师:百草园中可以找到很多乐子,比如……生:是的,这里有不一样的雪,有特别的鸟,可以捕鸟,充满乐趣。片断3:理解先生。师:鲁迅先生笔下的私塾教师不用清规戒律,而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生: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私塾教师很难得,比较开明,值得敬仰,不是迂腐的老学究。
以上案例中看出,教师要对文本把握较透,驾轻就熟,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文本,而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通过“找乐趣”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意义的深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就显得非常自如。
二、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思维,不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是引导学生进行高度一致的集体思维,而应当让他们的思维有差异,有相互碰撞,并且思维的节奏快慢有度,张弛有度。我执教的《小石潭记》教学片断,看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呢?
片断1:扣题。师:课文中,哪里体现了小石潭的“小”?生1:底部就那么一块小石头,自然是小了。生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光影活动范围小,可见石潭之小。生3:鱼少,养不了几条鱼,说明潭小。生4:我倒是觉得,鱼少并不表示潭就小。文中说鱼儿“历历可数”,说明潭浅,也就说明潭小,因为浅而小,所以才清,所以才有“历历可数”。师:那么,为啥潭水这么清啊?接下来看看“石”,文中如何讲石的?生1:全石以为底。生2:这不是泥潭,是石潭,当然水就清了。生3:鱼儿受惊没有地方可躲,说明潭小。(这个片断的活动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思维,相互间思维发生碰撞,实现对文本的交汇理解。)
片断2:赏读。师:现在具体看看哪些句子写“石”?生1:“卷石底以出”,这个句子说明了潭为石潭。生2:“如鸣佩环”表明潭水声音清亮有序,富有音乐感,说明了石潭的特殊性。生3:“凄神寒骨”不仅指石头冰凉,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伤愁与凄凉。师:文中哪些句子写“水”?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一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小溪的形状描绘得生动形象。师:文中还有“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大家找找看。生1:以鱼少而“历历可数”烘托水之清。生2:以美丽的水声烘托环境之静,暗示美潭无人赏识,进而感伤作者自身身世。师:无人赏识之潭,正如作者个人的身世。这又说明作者想暗示什么?生: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自身际遇的不满。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紧扣课文展开思维,并形成思维碰撞,整个过程显得很有序,教学目标恰在这种有序的集体思维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激发学生情感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圖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总之,高效课堂不可寄希望于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多次探索、长期积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从而使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真正达到高效的目的。
作者简介:帅雄,四川省南部县马王乡小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界一直流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我是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片断1:切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从课文题目中看到了哪些信息?(解析:这是一种“直奔中心”的教学法,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题和重难点。)
片断2:引导感悟。师: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有哪些乐趣?生1:颜色美,有碧绿,有紫红。生2:有声音的美,如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简直就是自然交响乐。生3:有好看的东西,如肥胖的黄蜂,缠绕的木莲。生4:有美好的味道,如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师:这里还充满了神秘,你们听听……生:对,我们听到了美女蛇故事,听到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师:百草园中可以找到很多乐子,比如……生:是的,这里有不一样的雪,有特别的鸟,可以捕鸟,充满乐趣。片断3:理解先生。师:鲁迅先生笔下的私塾教师不用清规戒律,而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生: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私塾教师很难得,比较开明,值得敬仰,不是迂腐的老学究。
以上案例中看出,教师要对文本把握较透,驾轻就熟,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文本,而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通过“找乐趣”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意义的深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就显得非常自如。
二、启发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思维,不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是引导学生进行高度一致的集体思维,而应当让他们的思维有差异,有相互碰撞,并且思维的节奏快慢有度,张弛有度。我执教的《小石潭记》教学片断,看如何引导学生思维呢?
片断1:扣题。师:课文中,哪里体现了小石潭的“小”?生1:底部就那么一块小石头,自然是小了。生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光影活动范围小,可见石潭之小。生3:鱼少,养不了几条鱼,说明潭小。生4:我倒是觉得,鱼少并不表示潭就小。文中说鱼儿“历历可数”,说明潭浅,也就说明潭小,因为浅而小,所以才清,所以才有“历历可数”。师:那么,为啥潭水这么清啊?接下来看看“石”,文中如何讲石的?生1:全石以为底。生2:这不是泥潭,是石潭,当然水就清了。生3:鱼儿受惊没有地方可躲,说明潭小。(这个片断的活动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思维,相互间思维发生碰撞,实现对文本的交汇理解。)
片断2:赏读。师:现在具体看看哪些句子写“石”?生1:“卷石底以出”,这个句子说明了潭为石潭。生2:“如鸣佩环”表明潭水声音清亮有序,富有音乐感,说明了石潭的特殊性。生3:“凄神寒骨”不仅指石头冰凉,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伤愁与凄凉。师:文中哪些句子写“水”?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一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小溪的形状描绘得生动形象。师:文中还有“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大家找找看。生1:以鱼少而“历历可数”烘托水之清。生2:以美丽的水声烘托环境之静,暗示美潭无人赏识,进而感伤作者自身身世。师:无人赏识之潭,正如作者个人的身世。这又说明作者想暗示什么?生: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自身际遇的不满。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紧扣课文展开思维,并形成思维碰撞,整个过程显得很有序,教学目标恰在这种有序的集体思维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激发学生情感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圖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总之,高效课堂不可寄希望于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多次探索、长期积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从而使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真正达到高效的目的。
作者简介:帅雄,四川省南部县马王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