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法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学语文阅读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其特点是容量大,覆盖面广,文体杂,样式多元化。比如,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等。对内江市历年来的中考语文进行分析,考题总分160分,基础积累20分,作文50分,古诗文阅读20分,语言运用10分,现代文阅读60分。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说是居于作文之上。而在现代文阅读中,对初中学生而言,更偏重于记叙文的考查,要想在中考语文中取得高分,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搞清楚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具体而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所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课余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笔头作业,基本上不会去碰触和语文相关的书籍。在各学科中,认为语文只要上好课就行了,考试时也能得到60-70分以上,在思想上对语文学科就不重视,更不用谈课余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了。当然,对于学生而言,对于阅读的理解和把握,是有局限性的,它受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储备以及思维方式等影响。但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一旦遇到语文阅读,从思想上已经处于放松状态,对阅读已感到厌倦,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首先要从阅读的数量上占得优势。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设问,从中不断增强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初一,着重选择浅显易读的故事性强的文章;初二,选择富含哲理内涵的记叙文;初三,选择状物言志的散文。同时,教师在上阅读课时,一定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文中的情节生活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二、语文阅读上课时间不充裕
   阅者,广也;读者,解也。由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时间在教学课本上的知识。在教师看来,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但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容量极其庞大,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荟萃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课文当中所选的知识只是九牛一毛。这就说明:要学好语文,一方面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扎实,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现代文阅读量。
   要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必须保证时间上的充足,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加大在课堂上教师授课的阅读量,对学生进行点拨,讲解如何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给足学生阅读文段的时间,有的教师进行课文阅读分析时,把问题一提出来,就急于让学生来回答,这样学生更容易失去阅读的信心。另外,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贵在坚持,在时间上保证课外阅读。
   三、学生缺乏大量的阅读书籍和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在偏远的地区,教学条件差,硬件设备极度缺乏,学生想读课外书但是没有,条件不允许。有的地方,没有正规的新华书店,一个上万人口的大镇,两所规模学校,只有两家个体书店,由于利益关系,个体书店书籍陈旧,新书不多,而且有益的譬如中外名著、名家名篇类书籍更是偏少。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但苦于没有规范学生阅读,关键是在校内学生没有阅读开放的时间。
   这样,教师布置了阅读,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学生也聪明地利用这方面的局限充当无法完成阅读的理由,教师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四、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困境
   这一现状一次又一次地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这个“高耗”就是,学生消耗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本民族的母语,效果却又是这样的遭人责难,也实在是使广大语文教师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读的训练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即使有的教师已开始重视读的教学,但时间投放不足,形式单调,效率不高。总之,“读”的过程被大大地简单化了,也就是说,把读作为一种训练,远没有像操作课文讲解分析那样习惯和顺手。
   语文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的媒介是语言,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唯一的途径是靠学习主体的自然习得,再好的讲解也无法代替这种习得。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以及其他认知学科最显著的特点所在,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这种特殊性,自觉地让学生在自然习得中提高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一、互动教学中问题互动现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阅读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质疑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是单向提问。但是,教师在问题教学的处理上,多是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成,没有提供给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机会和平台,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提问互动。于是,问的不一定是学生困惑的,而学生缺乏的,却没
期刊
教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怕写作文。面对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教师往往束手无策。传统的作文教学就这样在困境中徘徊,成了长久的“历史”问题。使学生活跃的思维系统化,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变成一句句通顺完整优美的句子表达出来,让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抒发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从范文中学“仿写”作文,提高学生的自信,消除畏难情绪  
期刊
一、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写字基本功训练   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工程,识字过程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认清字形,三要了解字义。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往往又是通过读读写写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生字词时,离不开写字教学。在小学写字教学中,我们老师普遍讲解的是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和笔顺规则,很少讲字的间架结构和形体美,忽视纠正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和不规范、不整洁的现象。在批改学生写字作业时,重视了笔画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它要求把学生从“题海”里解脱出来,引导少做题,练习少而精,切实提高阅读量。所以,搞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在农村中学进行阅读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会面临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首先,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解决阅读材料的
期刊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风劲吹,宣告了微时代的来临。在教育领域,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突然闯入了广大教育者的视野,开辟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微学习”新天地。   微课是什么?目前国内对于“微课”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少专家学者正在一边研究、一边实践、一边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论。但是基本可以认定:“微课”是指以解疑
期刊
自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许多教师把它倡导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让人感到一种全新的气息。作为年轻教师,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努力追赶课改潮流,把课堂改造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但是,当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融合到语文教学中时,有些现象使人感到困惑。   一、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形式   课堂上,教师尝试着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讲的内容越来越少,
期刊
“梦不会等你,也许追到最后你发现它真的只是童年的一个荒诞的梦境,并不真正适合现在的自己,但只要不放弃希望与美好,即使寂寞也能唱响岁月的歌。”——题记   高三到底如何学习,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建议与方法,也相信每位学生同样会有自己的想法。具体应该怎么做相信也不需要再多说什么,那就讲两个故事,希望来点醒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   美女作家埃雷拉坚持绘画60年,94岁才成名,记得她曾经说过:绘画是一种
期刊
上语文课时,教师总喜欢让学生读课文后讨论课文的有关问题。在教学《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时,让学生讨论交流的问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请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十多分钟后,要求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体会。有的说:人类的产生,让女娲高兴万分,有了做母亲的美好感受;有的说:人类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有了人就有了生活;有的说:有了人就产生了人间温暖,世
期刊
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说,后进生问题始终是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班集体工作中不但要抓好优等生,还必须解决好后进生的转化。这有利于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能减少学生辍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也是教育的根本要求。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   一、后进生转化的前提条件:找准根因   医生给病人看病首先要找到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后进生的转化也是一样的原理,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明确提出,要“培养语文的情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看来语感不仅是语文素养中的一种重要素养,也与阅读息息相关。   良好的语感应做到:丰富、深刻,敏锐、细腻。丰富、深刻,就是听得真,说得好,懂得深,写得美;敏锐、细腻,就是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