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的中国力量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国际公共管理 气候治理 大国主导 责任区分
  作者简介:涂明辉,上海师范大学,硕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81
其他文献
摘 要 二十世纪初,中国陷入了灾难的渊薮,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也为了收回领事裁判权,在“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开启了“修律”的时代。在刑事、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同时,清廷本着“尊国法,防吏蠹”的宗旨,开始在中央筹设行政裁判院,并出台了一些行政诉讼领域的法令与草案,中国近代的行政诉讼制度开始萌芽。遗憾的是,辛亥革命之后,清廷的这套计划由于王朝的覆灭而没能实现,但是,行政诉讼在司法实
摘 要 南非在以《公众假日法》和《雇佣基本条件法》确定劳动休假制度的同时,还照顾到雇佣双方的集体协议决定。文中拟采取以案說法的方式,以开普服装协会诉南部非洲服装和纺织工人联合会案为例,通过案例中涉及的劳动休假制度问题展开法理分析,依据《劳动关系法》《雇佣基本条件法》和《公众假日法》等相关立法向谈判委员会、调停、调解和仲裁委员会,以及法院申请解决。这种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确保了劳动者休假权益的实现。 
关键词 残疾人 听障人士 法律援助  作者简介:丁力,广东省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徐思媛,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江苏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179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有8500多万残
摘 要 1839年发生的林维喜案本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是从此案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英国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义律通过此案宣布在华设立英国法庭。根据当时滑达尔的国际法理论,中国仍构成主权国家,其他国家必须尊重这一主权,外国人只有在得到中国政府特别批准才可进入。英国为进一步扩大其在华利益,通过否认中国的主权地位、采取舆论压迫及发动战争,在名义上不违背国际法的前提下,取得并确立在华的治外法权。  关键词
摘 要 学位申请和授予事关学生的重要权益,各高校都制定了各自学位管理制度,但制度文件本身是否合法,程序是否得当并没有引起各高校的重视,导致学生在诉诸法律时学校处于不利境地。本文通过一宗学位申请纠纷案的思考,提出高校在学位管理制度构建上须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进行程序控制,有效避免糾纷。  关键词 学位申请 学位纠纷 行政程序  作者简介:薛红争,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工
摘 要 律师惩戒对于律师管理及律师行业都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二元模式”下的律师惩戒制度在运行中已显弊端,且新问题不断出现,老方法对解决新问题越发力不从心。律师协会的作用受到行政权的压制、律师惩戒的种类存在重复现象、惩戒的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使得律师惩戒制度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拟提出将惩戒权统归于律师协会、增加惩戒种类、明确惩戒梯度、设立多方参与机制等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律师惩戒制度。  关键词 律师
关键词 直接言词原则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模式  作者简介:陈旭,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27  伴随着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深远影响,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在19世纪之初便横扫欧陆
关键词 行政审批 改革 行政服务 地方政府 共性规律  作者简介:葛方晨,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059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始终是国家治理体制改革,以及行政法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自2004年《行政许可法》生效以来,各地方也相继推出不同的改革措施,
摘 要 浙江省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政府流程再造和“互联网 政务”的有机结合,推动向创新型、服务型、效率型政府转型。“最多跑一次”改革呈现了“衢州积极探索——省级吸纳推广——地市县跟进落实”的扩散逻辑,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政策创新为解决地方治理困境提供了有效方案。但是,由于市情、县情不一,政策创新扩散的成效也不同。本文以P县“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实施效果来分析政策创新扩散中
摘要 近年来,校园霸凌造成的恶劣影响逐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对于校园霸凌还没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我们在蚌埠市选取了六个不同地区和水平的中小学的768位受访者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校园霸凌往往发生在较为隐蔽的区域,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于校园霸凌这一定义的认知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并且由于网络传播的影响,中小学生大多对校园霸凌的严重程度和校园霸凌容易发生的对象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校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