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教学资源的红盖头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美和田,美在其声若金磬、色似羊脂的和田玉,美在其絨头密集、图案精致的和田地毯,更美在世世代代流传于和田儿女中的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如今,和田地区远程中心正是以这种跨越时代的工匠精神为内核,对本地区尘封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盘活,从而使以往拍而不用、用而不活的各类课件资源焕发了“第二春”。
  建章立制,牵住制作“牛鼻子”
  为将各地主动开发远教教学资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和田地区规范建立制作、审查、奖励等各项机制,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
  以出台课件开发暂行办法作为资源建设的政策“支点”。 和田地区远程中心明确工作思路,在整合上级和援疆省市资源开发资金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和田地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开发立项及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建立起制度化保证资源建设数量、市场化保证资源建设质量、协同互补的教学资源合作开发体系。已在远教战线工作了十余年,又兼任着和田地区远程教育课件评审团成员的于田县远程中心主任万永顺介绍说,《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课件制作的各项流程,通过对选题策划、报送审核、人物核实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组织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成员对每一部成品教学课件进行点评修改,确保了出精品、出力作。
  将多种开发渠道整合为开发机制的“母版”。为解决各地开发课件形式繁多、内容繁杂等问题,远程中心建立起独立制作、联合制作、委托制作多渠道并行的教学资源开发建设机制。同时,以地委组织部为审查单位,从选题立项到进度跟踪、从质量跟进到经费补贴进行全程监督。过去有些单位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存在“无米下锅”的问题,机制建成后,和田地委组织部通过党费支持、财政补贴等方式强化课件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完善行政整合手段,坚持体系内运作为主、市场化运作为辅的原则,逐步带领各单位突破了课件开发的瓶颈。
  把奖励补贴作为激励教学资源开发的“诱饵”。和田地区远程中心将对口支援的北京市拨付的资源建设经费按照任务完成情况,以奖金的形式补贴给制作单位。以奖代补,从制度建设上杜绝了“大锅饭”现象,让好钢真正用在了刀刃上。在课件奖补制度的激励下,各级教学课件制作成员单位整合力量开发制作了一大批题材形式各异、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教学资源。其中,《红柳情结》《和田亮剑》《揭盖书记陈素海》等多部专题片在全国展播评比中获奖;《和田——放飞梦想的热土》《坚守》《星级化创建汇报片》《村支部换届选举教学片》等推介汇报片也都受到自治区、地区领导好评;由和田地区远程中心自行译制的课件《杨善洲》获自治区课件译制一等奖。近年来,和田各地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课件制作单位和个人实行奖补,目前已累计划拨奖补资金五十余万元。
  内优外联,下活整合“一盘棋”
  大量远教资源堆积在资源库却无人问津,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不鲜见。和田地区远程中心以丰富技术手段为解题之钥,同时引进优秀外来资源,开发特色乡土资源,多管齐下,盘活资源效果显著。
  引入存储管理系统。中心斥资引进了一套现代教学资源存储管理系统。该系统对远教课件的存储、查询、检索有着强大的处理功能,可对现有教学资源按照录入、分类、归档、整理进行条目编排,同时可建立各级各类涵盖不同语种的教学资源三级目录,形成完备的数据库雏形,极大方便了远教工作人员对资料的掌握与运用。和田市玉龙喀什镇阿鲁博依村站点管理员阿依古丽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们下载收集到的课件资源很多,人工归档费力又杂乱。村民看不到对路的课件,久而久之就不来村委会了。现在有了存储管理系统,我们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找调取需要的课件,而且课件内容越来越丰富,也更切合群众的口味了。”
  实现广域资源共享。和田地区远程中心将本地区教学课件纳入到北京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库,并在北京市远程教育平台播出,成功实现了两地资源共享。仅平台初步对接的2011、2012前两年就向北京市远程办选送视频课件达30部,其中被采用播放26部。外送的同时还要同步引进,中心每年定期对中央、自治区、地区以及各县市电视台、广电局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不断完善资源数据库建设。截至目前,“媒资”已完成23678部、17953小时的视频教学资源存储工作。
  提供专项供片服务。突出教学课件开发的乡土化,将先进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致富大户等典型经验事迹制作成宣传片,讲身边人,说身边事。建立维吾尔语教学资源译制基地,组织党员群众广泛宣传本地先进典型和传统文化。同时,增强教学课件制播的针对性,如针对农牧民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等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到基层蹲点采集信息,了解党员群众需求,进而确定课件选题方向。“过去我们农村妇女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受传统观念束缚不敢走出家门去赚钱。现在村里经常组织我们收看一些实用技术节目。自从掌握了地毯编织、手工刺绣等技能后,如今我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挣钱了。”皮山县乔达乡果拉村村民赛里买自豪地说。
  因需因时,做好学用“大文章”
  要利用教学资源撬动学用实效就必须要搭准基层需求的脉。和田地区远程中心通过制作课件目录手册、规范视频党课制度和丰富选送课件内容的等方法,让远教教学资源真正在党员群众中有了市场,入脑更入心。
  发放教学课件目录手册,实现全方位学习指导。针对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按照政治理论、典型人物事迹、实用科技等十一大板塊重新归类整理,形成和田地区教学课件资源目录,装订成册后发放至各基层站点。一册在手,基层党组织就有了开展学习的“利器”,实现了选学与实用的有机结合。在基层干部大轮训工作中,和田县各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要求,充分依托教学课件目录手册中推介的优质资源,详细制定轮训学习课程,认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分类轮训,累计培训农牧民党员干部40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农牧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建立常态化视频党课制度,引导帮助党员强化思想认识。中心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搭建党课视频平台,向基层党员定期发送党课学习节目,并专门开发了一套学习监控软件,实时对各支部开机、课件接收和播放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监管。同时依托网络电视资源建立流动站点,将播放平台延伸到广场、服务大厅、公车车载电视等公共媒体上。截至目前,已在不同平台播放《党章的历程》《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等系列视频讲座课件34部,《忏悔录》《一个土皇帝的覆灭》等反腐倡廉视频讲座、微电影、警示片63部,《农民工局长》《环卫班长》等优秀党员典型事迹专题片126部。
  紧跟形势丰富内容,积极营造良好援疆氛围。和田地区远程中心精心制作了一批展现优秀援疆干部代表感人事迹及对口援疆单位援建大事的专题片、纪录片,营造了良好的援疆氛围。北京援疆干部薛献军的爱人观看片子后的一番话真诚道出了援疆干部家属这一群体的心声:“说实话,对于他要去援疆起初我是很担心的,怕他生活不习惯,身体吃不消。直到有一天我在北京电视台看见了当地为援疆干部制作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片,感受到了维族群众的热情淳朴和当地政府的入微关爱,这才让我放下心来,并且更坚定了做好亲人坚强后盾的决心。”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新闻故事化是媒体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把新闻用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曾说,应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会讲故事是人类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通过讲故事会更好地呈现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实在在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一、新闻舆论宣传讲好故事的必要性  1
期刊
李万君,吉林长春人氏,戊申岁(1968年)生。年十九,学艺成,入长客(长春客车厂),执焊枪,作于水箱工段。  初时境恶,每作业,烟尘起,火花溅,人则耳鸣目眩,衣则油迹斑斑。万君忆曰:“夏忍高温,冬捱严寒,同批二十八人,甫一年,去之将尽;所余三人,非愿留,无门尔。”  乃父同厂为刨工,精于技,敬于业,厂以劳模褒之。万君遂以转岗事,乞父向厂进言。父不允,厉色曰:“天下事虽有难易,然皆当有人为之。汝既为
期刊
伴随着互联网全媒体融合的发展,党教微电影作为黨教制片百花园的一枝新蕊,正日益嶄露头角并吐露新芳。面对这种新颖别致的创作形式,身为党教制片人,该如何用理智的眼光去科学研判,又该如何用客观的态度去实际运用?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仓促之间,难以定论,只有将答案留给时间,让制片实践去检验党教微电影的成色究竟如何。本刊本期特别推出专题,带你——
期刊
党教微电影作为党教制片的一种创新和探索,全国不少地区都开始尝试拍摄制作。而因其天生具备可视性高、故事性足、传播性强等特点,也因此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基层党员群众的关注,可谓势头渐盛。那么,党教微电影缘何而兴呢?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7.21亿,智能手机用户达6.6亿,而且这些数字几乎每年都在以几何级数增长,这标志着传媒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纪元。由于微电影主要依托网络作为传播平台,
期刊
近年来,微电影从兴起到蓬勃发展,席卷各类新媒体,深受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除故事片之外,许多公益片、宣传片、广告、MV也纷纷采用微电影形式。党员教育制片领域也不例外,各地积极探索,运用微电影表现典型事迹、宣传经验做法,形势喜人,佳作频现。但是从整体来看,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直接影响到教育和传播效果,需要引起广大党员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党员教育制片题材广泛,解读中央精神、宣传先进典型、讲述党史
期刊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党教部门,拍摄党教微电影正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很多地方已经进行了一定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正因是探索,所以党教微电影的概念、内涵、作用、地位、意义、价值等各方面的精準定义,的确尚属“初级阶段”,缺乏全面且系统的理论支撑。所谓正本溯源,名正方能言順,当前有必要先对党教微电影的概念做一个分解式的特征性阐述。  党教微电影必须姓“党”。这是其基本原则,也是其根本属性,不容置疑也不可动摇。作
期刊
目前党教微电影正成为一股潮流,不少地方的党教制片部门都在尝新,作品总数量也呈连年递增之势,但在创作方面也的确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没接准地气,脱离了时代主流、宣教主旨、形势需要、工作实际、群众需求等硬杠。须知,拍摄党教微电影不是为了“赶潮流”,基层党员群众收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看热闹”,还是要谨记党教制片工作的使命与职责,让党教微电影有现实感,接地气。  首先要扬正气。党教
期刊
相对于党教专题片来说,党教微电影确实需要更多的投入。那么这个“更多的投入”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首先是人力方面。党教微电影因追求画面的丰富表达,因此在拍摄同一场景时,往往需要多机位表现,也即需有多名拍摄人员,同时对同期声的录入也需要专门人员来操作,再加上可能的服装、道具、照明、场记等人员,于是往往摄制组就“拉得很大”。而这仅是摄制人员,此外还有出演人员。党教微电影通常是找具有相当表演素质的人员
期刊
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以往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群体日益多层、需求日益多样、眼界日益广阔的基层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如何让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科技手段成为党建工作的时代助推器?“智慧党建”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党建热词,被纳入各地组工部门的工作视野——引入互联网思维助建现代化党建工作平台,无疑是让基层党建工作如虎添翼的时代创举。云南省丽江市委组织部紧跟发展大势,自2014年以来,积极借助“云岭先锋”
期刊
镜片后的双眸闪烁着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热情,县里的每一个村子都留下了他扛着摄像机的身影。三年的刻苦钻研,让他从一个不知摄像机如何开机的“门外汉”成为了远程教育的行家里手,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事业的丰收。他,就是新疆布尔津县远程中心干部吴炳诚。  起步无惧艰难  2013年冬天,吴炳诚背着简单的行囊,经过千里的颠簸,来到了有着“童话边城”美誉的边陲小县布尔津。然而,直到走进县委组织部的那一刻,他都不知道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