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地理课程目标,简称“三维目标”。本文中的“三维目标”包括课程“三维目标”和教学“三维目标”。地理课程“三维目标”指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解。地理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师根据地理课程“三维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学生完成地理教学活动后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积淀之源,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寻求科学学习方法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时效性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动力。任何时候都应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不可偏向任何单一维度。
课程“三维目标”是由教育专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加以确定的,需要教师理解;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在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时,应充分把握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内容,借助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体现的重难点,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可操作性,能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延吉市初中地理自实施新课程至今已有七年时间,为全面了解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情况,在全市38名地理教师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4份,回收22份,有效问卷20份,市内中学16份,乡镇中学4份。设计问题10项,分别从地理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地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维度”理解以及落实情况四个方面进行。
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教案的分析为辅,访谈4次,收集教案24份。本问卷采用了重测信度法,问卷的信度值为0.853,符合0.7~0.9的信度要求。
1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标准了解程度调查(表1、表2)
2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调查(表3)
3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对“三维目标”维度理解的调查(表4)
4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三维目标”落实情况调查(表5)
三、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教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在理论上对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都有较深的了解,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却不能依照地理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实行,导致设计和实施“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每位教师都很清楚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教学目标也应从这三个维度来陈述。但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看,用于公开课、观摩课的教案,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描述的,但平时教学使用教育局统一发放的教案手册,没有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维度来设计,仍然使用以往教学大纲中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分类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目标上的落实,造成教师对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差别的认识不清,部分教师还有照搬以往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倾向。
第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学生即为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但从教案中实际设计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师是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而学生仍然处于客体地位,最后教学目标即使达成了,也是教师达成的,而不是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实现的学习行为转变。由于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没有深刻理解,大多数教师肤浅地选择地理教材、课程标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但在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时,学生因素却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的目标都是针对全体学生,每位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相同,这和以往教学大纲要求的“一刀切”没有区别。
第三,大多数教师认为“三维目标”是有机的整体,但对“三维目标”中基础目标、关键目标、终极目标并不清楚,过去教学的“惯性”造成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这在教案中有明显的体现:绝大多数教师都用大量的篇幅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或将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相混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一笔带过,显得空乏而不可操作。
第四,大多数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程度不够,教学中难以体现,从而造成对教材中各种体例的教学用意认识不清,教学仅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重结果、轻过程,造成学生知识的获取靠大量的记忆,缺乏学习过程中提出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品质,谈不上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四、解决对策
第一,加强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培训,使教师在全面深刻理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延吉市地理教师培训过程中,不仅应使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更要让教师知道如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同时列举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剖析其合理性,使教师真正能够在自己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能设计出具体而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此外应鼓励教师时刻关注新课程发展,对实施的新课程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对教学“三维目标”进行合理的再设计,使“三维目标”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第二,规范“三维目标”的设计。教师在教案中设计教学目标时,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明确目标是指向特定学习者的,是学习者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结果的转变。在目标的表述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行为动词的使用要明确、具体且可操作。如使用“理解”一词,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掌握应达到理解水平,但它涵盖的范围太广,难以确定目标是否达成,可用解释、说明、比较、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与理解同属于同一水平的动词来描述目标行为。表现程度应反映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后达到的学习水平,有的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有的目标则针对大部分学生,有的是最低标准,有的是最高标准,教师在描述目标时都应把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出来。如“选用2种方法算出图中A、B两地的实际距离”,“90%的学生能够基本独立绘制出校园平面略图”。
第三,延吉市教育局应统一地理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对于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使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落实课程“三维目标”,这样做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起着督导作用。
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地理课程目标,简称“三维目标”。本文中的“三维目标”包括课程“三维目标”和教学“三维目标”。地理课程“三维目标”指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解。地理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师根据地理课程“三维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学生完成地理教学活动后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三位一体,不可分割。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是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的积淀之源,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物质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桥梁纽带,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是寻求科学学习方法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时效性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动力。任何时候都应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不可偏向任何单一维度。
课程“三维目标”是由教育专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加以确定的,需要教师理解;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在设计教学“三维目标”时,应充分把握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内容,借助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体现的重难点,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可操作性,能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延吉市初中地理自实施新课程至今已有七年时间,为全面了解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实施情况,在全市38名地理教师中共发放调查问卷24份,回收22份,有效问卷20份,市内中学16份,乡镇中学4份。设计问题10项,分别从地理课程标准的了解程度、地理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维度”理解以及落实情况四个方面进行。
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教案的分析为辅,访谈4次,收集教案24份。本问卷采用了重测信度法,问卷的信度值为0.853,符合0.7~0.9的信度要求。
1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标准了解程度调查(表1、表2)
2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调查(表3)
3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对“三维目标”维度理解的调查(表4)
4 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三维目标”落实情况调查(表5)
三、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教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在理论上对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都有较深的了解,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却不能依照地理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实行,导致设计和实施“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每位教师都很清楚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教学目标也应从这三个维度来陈述。但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看,用于公开课、观摩课的教案,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描述的,但平时教学使用教育局统一发放的教案手册,没有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维度来设计,仍然使用以往教学大纲中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分类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三维目标”在教学目标上的落实,造成教师对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差别的认识不清,部分教师还有照搬以往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的倾向。
第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学生即为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但从教案中实际设计的教学目标来看,教师是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而学生仍然处于客体地位,最后教学目标即使达成了,也是教师达成的,而不是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实现的学习行为转变。由于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没有深刻理解,大多数教师肤浅地选择地理教材、课程标准、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但在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时,学生因素却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的目标都是针对全体学生,每位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相同,这和以往教学大纲要求的“一刀切”没有区别。
第三,大多数教师认为“三维目标”是有机的整体,但对“三维目标”中基础目标、关键目标、终极目标并不清楚,过去教学的“惯性”造成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这在教案中有明显的体现:绝大多数教师都用大量的篇幅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或将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相混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是一笔带过,显得空乏而不可操作。
第四,大多数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程度不够,教学中难以体现,从而造成对教材中各种体例的教学用意认识不清,教学仅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重结果、轻过程,造成学生知识的获取靠大量的记忆,缺乏学习过程中提出地理问题、探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品质,谈不上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四、解决对策
第一,加强延吉市初中地理教师培训,使教师在全面深刻理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在延吉市地理教师培训过程中,不仅应使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更要让教师知道如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同时列举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剖析其合理性,使教师真正能够在自己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能设计出具体而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此外应鼓励教师时刻关注新课程发展,对实施的新课程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作用,对教学“三维目标”进行合理的再设计,使“三维目标”真正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第二,规范“三维目标”的设计。教师在教案中设计教学目标时,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明确目标是指向特定学习者的,是学习者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结果的转变。在目标的表述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行为动词的使用要明确、具体且可操作。如使用“理解”一词,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掌握应达到理解水平,但它涵盖的范围太广,难以确定目标是否达成,可用解释、说明、比较、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与理解同属于同一水平的动词来描述目标行为。表现程度应反映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后达到的学习水平,有的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有的目标则针对大部分学生,有的是最低标准,有的是最高标准,教师在描述目标时都应把目标的层次性体现出来。如“选用2种方法算出图中A、B两地的实际距离”,“90%的学生能够基本独立绘制出校园平面略图”。
第三,延吉市教育局应统一地理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对于教案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描述,使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落实课程“三维目标”,这样做是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起着督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