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该课程存在着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思想引领作用弱化、课堂教学没有突出核心价值引领三个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引导汉语专业学生思想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完善良好的人格的重任,拟从强化背景知识和思想文化的讲解、巩固和强化新的思想性教学、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合理运用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從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除了对古代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专业讲解,还应承担提高汉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以提升其精神境界,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这门课程也应肩负引导汉语专业学生思想发展的重任,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完善良好的人格。就发展现状来看,这门主干课的教学功能不断强化,教学使命不断发挥,为培育和塑造专业的汉语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形势发展要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引领学生思想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
1.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
语文教学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文字的记忆和书写的学习上;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学的掌握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文字”过渡到“文学”,在知识形态上实现了第一次质的变化,即从一种符号形态上升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学生接触到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的文学样式,还要接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的文学体裁,也要掌握语言中的词汇、语法、修辞。这个时期,文章的地位明显提高。到了大学阶段,语文教学理应在知识形态上再进行一次质的变化。但是,现实情况是,到了大学阶段,汉语专业的语文教学分支为语言类和文学类的很多门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代表的各门文学类课程,教学者们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增加文学史和作品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文化素质的目的,全然没有意识到照此发展,文学类课程就变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延续。对于智力和知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介绍固然重要,对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递却更为关键。早在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就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材料中的数量最多、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只是手段,向学生传递文化和民族精神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育通过优秀的经典名著,阐释深刻的哲学道理,高校学生在对历史故事的品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质。”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质也应该是通过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2.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思想引领作用弱化
在当前这个网络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散播流行。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学生虽然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捷、更便利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迷失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中,甚至被一些错误的思想所蛊惑和影响,对人格完善和自身成长带来严重威胁。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一直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其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具有相同的使命。其教育目标就是要传递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殊途同归。而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还有比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突出的优势,那就是可以把思想引导融入到作家事迹、作品赏析当中,这种隐性的方法往往比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如果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上,深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成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语文教学工作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2]但目前,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中国古代文学》的这种思想导向和引领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时,突出强化思想引领。
3.课堂教学没有突出核心价值引领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在现实教学中存在思想引领弱化的问题,而且即使被弱化了的思想引领也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因为课程内容庞杂、历史跨度久远、名人名篇繁多、思想艺术多样,《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传递和释放出了多元价值理念。教学中虽然让学生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价值观出现莫衷一是的问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来引领文学类课程教育,这个难题一直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这个疑问迎刃而解,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方向也就非常明确了。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有所侧重:
1.强化背景知识和思想文化的讲解
以前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所限,一直是从作品本身出发,重在分析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于作品背景知识和思想文化的讲解大多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忽略的这些,恰恰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否则,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作品之中,热情不能被很好地调动、兴趣不能被很好地激发,也不能完全被感染感动。如果没有对儒家思想的讲解,怎么能让学生理解孔子的言行;如果没有对当时历史形势的分析,怎么能传递出屈原、杜甫等爱国诗人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除了对古代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专业讲解,还应承担提高汉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以提升其精神境界,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这门课程也应肩负引导汉语专业学生思想发展的重任,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完善良好的人格。就发展现状来看,这门主干课的教学功能不断强化,教学使命不断发挥,为培育和塑造专业的汉语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形势发展要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引领学生思想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
1.文学类课程教学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
语文教学在不同阶段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文字的记忆和书写的学习上;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则主要体现在对文学的掌握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文字”过渡到“文学”,在知识形态上实现了第一次质的变化,即从一种符号形态上升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个阶段,学生接触到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不同的文学样式,还要接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的文学体裁,也要掌握语言中的词汇、语法、修辞。这个时期,文章的地位明显提高。到了大学阶段,语文教学理应在知识形态上再进行一次质的变化。但是,现实情况是,到了大学阶段,汉语专业的语文教学分支为语言类和文学类的很多门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代表的各门文学类课程,教学者们试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来达到增加文学史和作品知识、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文化素质的目的,全然没有意识到照此发展,文学类课程就变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延续。对于智力和知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介绍固然重要,对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递却更为关键。早在80年代初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就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材料中的数量最多、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语文教学只是手段,向学生传递文化和民族精神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育通过优秀的经典名著,阐释深刻的哲学道理,高校学生在对历史故事的品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质。”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质也应该是通过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2.文学类课程教学的思想引领作用弱化
在当前这个网络时代,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散播流行。在这种形势下,青年学生虽然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捷、更便利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迷失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量中,甚至被一些错误的思想所蛊惑和影响,对人格完善和自身成长带来严重威胁。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一直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其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具有相同的使命。其教育目标就是要传递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殊途同归。而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还有比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更突出的优势,那就是可以把思想引导融入到作家事迹、作品赏析当中,这种隐性的方法往往比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如果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上,深刻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成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语文教学工作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2]但目前,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中国古代文学》的这种思想导向和引领作用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时,突出强化思想引领。
3.课堂教学没有突出核心价值引领
如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在现实教学中存在思想引领弱化的问题,而且即使被弱化了的思想引领也存在一定问题,那就是因为课程内容庞杂、历史跨度久远、名人名篇繁多、思想艺术多样,《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传递和释放出了多元价值理念。教学中虽然让学生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价值观出现莫衷一是的问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来引领文学类课程教育,这个难题一直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这个疑问迎刃而解,文学类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方向也就非常明确了。
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有所侧重:
1.强化背景知识和思想文化的讲解
以前的课堂教学由于课时所限,一直是从作品本身出发,重在分析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于作品背景知识和思想文化的讲解大多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忽略的这些,恰恰是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否则,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融入作品之中,热情不能被很好地调动、兴趣不能被很好地激发,也不能完全被感染感动。如果没有对儒家思想的讲解,怎么能让学生理解孔子的言行;如果没有对当时历史形势的分析,怎么能传递出屈原、杜甫等爱国诗人诗歌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