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永磁悬浮的控制仿真

来源 :能源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环形偶极磁体的稳定性悬浮,基于环形永磁悬浮装置的设计,利用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的建立和仿真.通过Routh-Hurwitz稳定判据,判断PID控制策略是否存在稳定控制的可能,以及稳定控制参数选取的范围.为了优化控制过程分别讨论了控制系统电源的启动方式对电源的性能要求,以及不同PID系数的取值进行迭代优化.结果 表明,PID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环形永磁体的稳定悬浮,且kp、kd参数取值区域分别为5.43×10-5<kd<119.2、0.0412<kp<757.6kd-6.356kd2;斜坡信号启动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电源的性能要求,将电流峰值从25 A降低到22 A;优化的PID参数取值(kp=5.4、ki=8.3、kd=1.2)能够极大的缩短控制收敛时间实现1.3 s内将悬浮体稳定在预定位置.基于PID控制设计反馈控制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永磁环稳定在预设工作位置,实现长时间稳定悬浮.
其他文献
在未来无碳能源生态系统中,通过氢燃料燃气轮机实现低碳或零碳发电是可行的技术路线之一.为此,综述氢燃料燃气轮机燃烧技术研发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主要燃气轮机厂商燃烧器研究进展、材料技术研发现状、燃氢电站示范项目情况介绍,分析指出基于氢燃料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发展偏向高效、富氢、预混燃烧器,稀土硅酸盐材料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抗高温氧化涂层材料,燃氢电站从示范项目到规模化应用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等.
对水氡观测地震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希望通过总结分析为接下来水氡测量在地震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发展提供想法.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水氡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找出水氡观测在地震监测的理论研究、预报应用的发展现状,并从水氡影响因素以及迁移理论、水氡观测地震前兆理论、预报应用和水氡观测仪器发展4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当前水氡监测地震的可行性已经被确定,但目前为止地震前的水氡异常机制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水氡测量仪器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精确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中的脱气-集气装置的改进还要继续进行.今后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由于其优良的力学及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工业、生活、医疗等各个方面,其防火阻燃改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对TPU阻燃改性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不仅可以为开发新型TPU阻燃技术提供指导,也可以进一步促进TPU的推广应用.在此,论述了国内外TPU阻燃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反应型阻燃改性技术和添加型阻燃改性技术,并对其特点、原理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反应型阻燃改性作用持久,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改性过程相对复杂,限制较多;添加型阻燃改性,工艺相对简单,且阻燃剂来源广泛,研究及应
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生物质对煤粉耦合生物质再燃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基于FLUENT模拟软件,选取某超超临界660 MW锅炉作为研究对象,搭建煤粉锅炉耦合生物质(气)再燃模型,对锅炉进行改造,在最顶层二次风喷口和燃尽风之间增添生物质(气)再燃喷口,分别对纯煤燃烧,生物质固体再燃,生物质气体再燃等不同工况的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燃烧区温度场,组分分布以及炉膛出口烟气中CO2和NOx质量浓度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生物质再燃降低锅炉煤粉消耗量,使得主燃区燃烧温度降低,同时使得炉内燃烧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C
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光催化处理染料废水极具潜能的材料,然而常见的块体g-C3N4光降解效率低,光催化活性受比表面积、晶体结构、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以及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介绍了形貌调控、金属掺杂、非金属掺杂和半导体复合等改性手段,通过增加光催化有效反应位点、延长光生电子-空穴生命周期、提高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响应能力等多个方面提高g-C3N4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染料的效率.对g-C3N4进行改性和优化处理可以从合成单个材料的方法入手,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改性.为了开发更高效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西省降水、气温等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不均,这种不均性分布导致我省气象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尤为严重.以全球变暖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我省极端事件明显增多事实为基础,总结了目前江西省气象局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网格预报、风险预警业务和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分析昌江流域基于风险的暴雨洪涝预警案例,详细阐述灾害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具体效益.研究表明江西省气象局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警
为评估工业园区污染状况及建立用于污染物溯源的数据库,以宁夏典型工业园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7种不同行业类型的共398件土壤样品,检测了样品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含量并建立污染物化学指纹数据库.结果 表明:除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地块的二苯并[a,h]蒽外,样品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均不超过第二类用地筛选值,但还是有部分污染物的含量超过宁夏土壤背景值和第一级标准值,污染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定义4种污染指纹等级,成功搭建了基于行业的污染物化学指纹数据库,为后期的污染治理及污染物的溯源提供了参考.
以赣东北某大理石矿床矿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矿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构造、地层、蚀变等野外地质调查及样品测试分析结果,系统讨论了矿区地质特征.矿体赋存于震旦纪兰田组中段原岩为盆湖相沉积的地层中,分析得出找矿标志有震旦纪兰田组中段的大理岩;岩浆岩与灰岩的外接触带;结构较均匀、结晶程度较高,矿物颗粒较粗大的均匀块状、条带状构造的灰白色大理岩.通过找矿标志可向外围突破,扩大矿山储量.经综合分析,本大理石矿经后期的构造运动和沉积变质作用形成,属沉积变质作用大理石矿床,为后续大理石矿床勘探提供依据.
为了对比分析生物质与燃煤直接燃烧和生物质气耦合燃煤对锅炉运行性能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基于660 MW燃煤锅炉和30t/h生物质气化炉,搭建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锅炉系统模型.在额定工况下,选取松木、木屑、污泥3种生物质,进行气化,对比分析生物质和生物质气与燃煤耦合燃烧2种情况下的锅炉运行性能及燃烧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生物质直接掺烧提高了炉膛燃烧温度和排烟温度,锅炉热效率均低于纯煤燃烧的锅炉热效率.生物质气掺烧降低了炉膛燃烧温度,提高了锅炉热效率.松木气的炉膛燃烧温度降低了45.26℃,木屑气的排烟温度
铁矿烧结工序作为钢铁行业SO2排放的主要来源,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形势下高效低成本减少其SO2排放迫在眉睫.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SO2,而料层内的熔剂会影响SO2排放.基于此,采用微型烧结装置分别研究生石灰、石灰石、白云石等烧结常用熔剂对焦粉燃烧行为及其SO2排放的影响.结果 表明,配加烧结熔剂能有效提高焦粉的燃烧速率,且显著降低SO2排放,其中,配加生石灰脱硫效果显著高于配加石灰石和白云石时的情形.配加生石灰时,SO2质量分数最大值和排放总量分别降低约68.38%、70.89%.然而,相比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