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德育工作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76-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我国教育再一次发展的号角,面对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德育工作究竟如何开展,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新课程的全面、正常、顺利地实施,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
  
  曾有一位国家领导人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建设都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 可见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德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那也要改革。
  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而且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可见德育是一个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首先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明确在新课程中德育的内涵。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改变一讲到德育,总是偏重于政治教育,甚至在政治与德育之间划上等号。而应该认识到, 德育不能离开政治,这是毋庸讳言的,但是,政治不能涵盖德育,更不能替代德育。德育是以育人为背景的比政治有着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从根本上讲,德育和德育课程就是要教会受教育者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凡与做人相关的思想、观念、规范,都可称之为德育。
  
  二、加强领导,坚持德育为首
  
  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首,已经喊了很多年,可在工作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往往只喊在口头上,而实际工作中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在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首先就要从理念上改变,要把德育工作确实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要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教学质量一方面来考核,要把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四、融于生活,活动丰富多彩
  
  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五、多维联合,形成德育网络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全国性的教育革命,它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德育工作为首,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基础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随新课程的改革应运而生的,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课堂中引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使之与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互补,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要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其中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关键词:科学探究 教与学 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别号郁离子,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历仕江浙行省都事、总管府判等职,其后弃官隐居。元至正二十年(1360)起,辅佐朱元璋用兵决策,成为
摘 要: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意志力、乐观的生活态度、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优秀品质更为重要。而这更易以体验胜于言传的方式获得。因此,隐性德育的塑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校及社会的重视,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健全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隐性德育 德育实效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
摘 要:对于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体味并不深刻。兴趣不是刻意培养的,而应该使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本文从这个角度探讨日常语文课堂中兴趣的培养生成问题。  关键词:兴趣 情境 活动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48-0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兴趣是最
摘 要:目的:探讨技术应用型院校90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高职院1000名大一新生进行测验。结果:技术应用型院校90后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7.3%,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结论:技术应用型院校要及时跟进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工作。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院校 90后新生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67-01     幼儿歌唱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成功的歌唱教学对幼儿的身体、语言、认知、个性、社会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唱歌又是唯一能发出带有语言的音乐艺术形式,是人类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各种复杂感情的有力手段,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感情的一种途径,教幼儿唱好歌的主要目的是使孩子们在歌唱活动中得
中图分类号: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65-02     所谓后进生,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在学习、思想品德、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或不足的小学生。最主要表现为他们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差,他们的成绩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成绩。因此,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提高我国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实施素质
在冰水浴冷却及少量浓盐酸催化下,对氯苯甲醛、对硝基苯胺和苯乙酮发生Mannich反应,经过提纯得到β-氨基酮.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9.205(2)?,b=12.1
主要对政府项目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探索和思考探索进行了探究,首先对政府全过程相应的工程咨询实践思路及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政府工程中引入全过程工程咨询存在的问题进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农民职业结构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农民由原来单一的农业职业向非农职业的转移,在农村或城镇形成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