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观视角下的儿童发展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qo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是201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的工作要点。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王定华指出,学校品质提升要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起点与归宿,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本专栏将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系统介绍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具备的心理学原理,为广大一线心育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毕生发展观;儿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3-0067-03
  【作者简介】王晓萍,南京晓庄学院(南京,210028)教师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咨询、学校心理辅导、婚姻辅导。
  在讨论儿童的发展问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谭瑶是湖北人,四岁开始读小学,连跳两级后8岁读初中,12岁又以第二名的成绩保送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一直以来,谭瑶都被称为神童,但在今年的3月6日,年仅14岁的她自杀了。自杀前谭瑶留下了这样的绝笔:“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我现在真的感觉很累、很累,我要好好地休息一下了”。摘自2008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文字有所改动。
  案例2:桐桐是个安静的孩子,整个小学阶段都比较“顺”:上课认真听讲,考试成绩也让父母感到满意。可是,自从进入初中,桐桐的“慢半拍”节奏很快给她的中学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英语课上的默写,别的同学都默完了,她才默完一半;自习课上,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桐桐也才只做了一半;紧接着,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桐桐整个就考砸了。和父母沟通后,老师才知道桐桐自小动作就慢,吃饭慢、穿衣慢、走路慢、写作业慢……小学学习任务轻,再加上学习认真,桐桐的学习成绩基本上都能让老师和家长满意。但是,进入初中以来,事情变得有些严重了。桐桐的妈妈认为,桐桐像爸爸,是个慢性子,桐桐的奶奶也是慢性子。
  谭瑶自杀事件是一个违背儿童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典型个案,桐桐案例则有力地说明了儿童的早期发展对后续发展的影响,而生物遗传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学业压力不断攀升的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必须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致力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将“毕生发展观”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儿童发展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从最初的生命孕育,到一个成熟的社会成员,个体的成长经历了从一个近乎纯粹的生物体,到具有丰富心理内涵的社会实体的过程。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早期的心理发展是在遗传倾向和早期的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后续的心理发展在是前期的心理发展、生物、社会三方面因素有层次、有系统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见图1)。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给我们提供了毕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框架,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早期经验是如何对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在人的生命旅程中,个体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基本的发展任务,或者说发展危机,下面的大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危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困扰的学生显著增加。(数据来源:百度知道相关问答数排行,2015)小学儿童排在首位的问题是“不想上学怎么办”,为1,262,753。儿童在这一阶段面临的重要发展危机和挑战是“如何避免厌学”。初中生排在首位的问题是“初中生早恋好不好”,为1,448,736。青少年在这一阶段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是“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与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发展”。高中生排在首位的问题是“要不要考大学”,为2,438,278,青少年在这一时期面临的主要发展危机
  是“升学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生命每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实现,都会发展出新的社会能力,为儿童成功适应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而发展危机的消极解决,则会导致儿童出现防御、僵化、退缩等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这一切都会削弱儿童成功适应下一阶段发展危机的能力。
  二、放眼看人生:毕生发展的视角
  传统的心理发展观认为,个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出生到发育成熟这一阶段,早期的经验对后续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毕生发展观打破了这样的僵化思维,认为个体的发展贯穿生命全程,从最初的生命孕育到生命晚期,每一个时期都有可能成为发展的起点和终点,人的一生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个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毕生发展观视野下的发展,既包括成长与获得,也包括丧失与衰退,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和“已有能力的丧失”的统一,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得与失的强度和速率变化会有所不同。与其他阶段的发展相比,儿童期是获得最大、丧失最小的阶段。
  “得失法”(a gain-to-loss approach)是评判个体发展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即用获得与丧失之间的比率来评价发展的完善程度。比率越大,发展就越完善,反之,发展的完善程度就越低。成功发展(successful development)意味着最大程度的获得和最低程度的丧失,这一观念对我们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输在起跑线”这类教育观念早已被中国父母广泛认同,可是,早期阶段的过度开发,如果是以“最大程度的丧失”为代价来获得“最大程度的获得”,这样的发展绝对不是“成功的发展”,篇首中谭瑶的个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在“应试教育”全面掌控局面的今天,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父母必须学会放眼看人一生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代价,来获得一时学业的辉煌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
  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来说,个体的身体、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与其生理的发育、内心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儿童来说,年龄越小,生理发育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就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与个体的实际年龄及生理年龄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与其年龄相对应的心理年龄特征,下面以三个典型的实例,来说明儿童发展期的心理年龄特征。
  “第一反抗期”。随着动作和语言能力的发展,2-4岁的儿童的活动空间得以拓展,导致儿童的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不断增强,对于大人的要求与命令常常以“我不要”“偏不”加以回应。这样的特点反映了儿童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开始由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转变。
  儿童期的多动行为。6-10岁的儿童,特别是男童,由于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行为特征。教师在评估儿童的“多动症”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阶段的年龄特征。
  青少年的“心理断乳”现象。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成熟,10-18岁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出现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自己内部心理世界的探索,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附而寻求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自主。
  通常情况下,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环境的改变,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如“成熟期前倾”,就是伴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生理发育提前,与此相对的心理年龄特征也提早的现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儿童发展的心理年龄特征,展开有效的教育和辅导,本栏目在后续的专题中会分别介绍认知、情绪、友谊与同伴交往、性别角色、人格与自我意识等不同领域的心理年龄特征。
  四、文化的视角:家庭—学校—社会模型
  发展中的个体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中,家庭、学校、社会构成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环境系统。从多子女家庭到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推行,再到“二胎”政策的开放,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发生持续的变化。随着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发展,中国家庭系统中的角色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着:夫妻之间的角色关系常常让位于亲子关系,今天的孩子“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这样的成长环境助长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其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也是滞后的,“娇宠的孩子永远不能自立,他缺乏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勇气”。(阿德勒,1931)
  在应试教育的“指引下”,当代儿童的学习压力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这样的学校教育在很多时候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负向功能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在网络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正经历着社会历史背景对个体发展的考验,我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因素对当代儿童发展的影响。
  五、毕生发展观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与应用
  从生命的孕育开始,一直到最终的高寿期,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发展着。人的成长不仅发生在儿童期、青少年时期,它也发生在成年期。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作为心理老师,我们需要不断奋斗,持续成长。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早期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发展,“假如一个人在儿童期出现了问题,就会在其成人期发展的各阶段有所反映;假如一个人在成人期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则在其儿童期各阶段都会有所预示”。(Newman
其他文献
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以日语创作者不多,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但这些有限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男作家的鲜明创作个性,尤其是叶陶、杨千鹤、张碧华、黄宝桃
随着家庭用户生活水准的攀升和消费观念的成熟,越来越多家庭用户开始注重工作以外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的质量和乐趣,而家用打印机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用户的新必备"家电"之一
期刊
<正>答:人们在研究学习效率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专家与新手的学习效率的差异比较中,结果发现,两者的学习特征不同,效率相差很大。如果我们掌握了专家的学习
【摘 要】成长,是儿童自己的事;成全,就是帮助儿童自觉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儿童的天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成全儿童,我们就得顺应其天性,让他们能够自然生长;成全儿童,学校就应建构文化,让他们获得公平生活;成全儿童,教师就须躬身帮助,让他们得到自觉发展。  【关键词】文化构建;教育情怀;自然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
2007亚洲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亚洲(CeBIT)将于2007年10月10日~1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分为电脑及其周边配件、机器人技术、企业及制造业信息化、电子金融及安
<正>王祥连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王祥连语文名师工作室是南京市溧水区名师工作室之一
期刊
TD—HSDPA和DTD—HSUPA终端芯片曾被认为是2008年横亘在中国TD手机业者面前的两大技术课题,而今距年底还两月有余之时,这两大难题都已被顺利“拿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倡导以积极、主动、探究和协作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认真
陆游善作诗词,诗篇颇多,词虽然不是很多,具影响力的也只不过十多首,但无论是从创作理念上,还是风格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陆游深受苏轼写词的技法的影响,以诗“嫁接”于词作,将苏轼“
【摘 要】自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推广以来,连云港市创新思路、强力推进,一共建设了175个市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各项目学校抓住课程、队伍、课堂等关键环节,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努力在课程整合上下功夫,在课堂效益上做文章,在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上见成效,用真心投入,扎实建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育人平台与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课程资源;师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