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滞后的紧迫性要求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社会维护生命价值和生命尊严的合力。微公益模式及其推广旨在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优化公益观念、养成良好生命价值理念、锻造社会责任感,致力于提升社会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进程,落脚于推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提升生命价值的合力。“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微公益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为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事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个案样本。
关键词:大学生;临终关怀;微公益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命接近终点的人进行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支持与照顾,使生命快要结束的人在最后能够快乐,安心的度过余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提升人民健康,首在提高生命的质量,使其死的有尊严。临终关怀事业是由与提升生命价值相关的社会力量(政府、企业、媒体、志愿者等)发动、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建立与培养、临终人士及其家属关怀、社会生命观教育等的统称。临终关怀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运动,它足以改变人们走完人生旅途的方式。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反映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社会文化的时代特征,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大学生危害生命极端事件折射出生命观教育的滞后。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冷”与“憎”反映出公益观教育的缺失。青年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事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鲁东大学大学生“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微公益模式实践工作较为成熟,该模式以“微结对”维系“微档案”作为理论基础,以“微宣传”推广“微服务”为实践基础,为临终者提供“私人订制”的关怀服务和“积少成多”的生命日记,形成知行合一的良性互动系统。
一、熟悉專业技能以达成结对阶段
“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公益团倡导“一人结对一团”,与每位临终者结对的是一个团队。普查“微结队”、开展“微访谈”是临终关怀微公益的“持久战”。团队不仅要分析临终者自身的精神物质状况,也要考察其家属的现实状况,只为能够更加全面的关怀所有需要关怀的人。要为临终者制定详实可行的关怀计划,就必须组织团队为临终者“私人定制”一份“营养套餐”,从其日常精神护理到其房间物质环境等,均需根有所改善;“微访谈”是“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公益团的制胜武器:一方面,公益团团队成员不仅要接受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更要与战斗在一线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专家访谈”,聘请其为结对对象“号脉”把关,为团队关怀专属计划“点拨”指导。
二、探索心灵家园以建立档案阶段
通过与老人畅聊“微心愿”以打开话匣子,满足老人提出的心愿。临终关怀对象多遭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作为开展临终关怀的青年志愿者,要学会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简单的小小心愿便是老人最想表达却无人问津的话题。精心制作“微礼物”以舒缓沟通氛围,敞开心扉。这是“一米阳光”队员每次探访老人的“必备礼物”,青年志愿者们乐在其中。微心愿、微礼物只是一个借鉴,更多的创新思维需要迸发,更多的临场发挥需要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历练。创作“微艺术”以拓展沟通方式。简单的京剧戏曲、高亢的红色战歌都成为微艺术演绎的重要曲目。老人听力不好就俯首而歌,老人不能坐立就蹲坐窗前表演,送艺至床榻直至老人绽放灿烂微笑。
三、推广拓展团队以促进传播阶段
开展“微调研”、舞动“微快闪”是临终关怀微公益的“游击战”。一沓沓的调查问卷、一份份的倡议书、一张张的写字板、一段段的社会摇……这是展现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最具战略意义的工作。青年志愿者参与临终关怀的关键意义就在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感召媒体力量传播、促进政府部门支持。因此,此场游击战是青年志愿者参与临终关怀大有可为的方面。精彩绝伦的快闪舞蹈耀动爱心市民的怜悯之心,异彩纷呈的动感旋律撼动有志之士的报国之情。青年人接受、容纳、传播新思想的能力与日俱增,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生成、传播、推广速度一日千里,新时期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羁绊阻力正在削弱。
四、以点带面凝聚力量以促进创新
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及青年人的参与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行列中来,让其从中获得或加强已掌握的学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培养形成一种奉献精神,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从而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临终关怀以微艺术展现微公益,以青春阳光感召社会夕阳,以微公益维护生命尊严、保障生命质量,展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关注度。通过创新大学生公益奉献方式,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从而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内关怀老年人生命质量与临终服务提供可鉴之处。创新微公益形式,以“一米”见方的“微节目”为老人提供灿烂的“阳光”关怀。创新开展“心灵对接”,开启夕阳老人的内隐自尊。创新开展“一米文艺”,丰富精神生活。创新开展“阳光心愿”,抒发人生心愿。从而,以新形势开展微公益,以阳光青春感染夕阳心灵。
2019年,国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折射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巨大转变。人们的思想需要转变,人们的行为才会跟着改变。“临终关怀”虽然是人们长久以来避讳的话题,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逃脱“死亡”的结局。关于生命,不能单纯的只是崇拜,生命固然神圣,但也需要尊重。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这根“拐杖”,可以是家人、社会不离不弃的支持与关爱,也可以是对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纳。临终关怀在生理之外,更给予了一份这样的心灵安抚。
参考文献
[1] 孟宪武.临终关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002.50.
[3] 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义庭.李伟.刘芳等著.临终关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2005-6.
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微公益”临终关怀爱心项目》(编号:201510313);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微公益模式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编号2017ZD104)
关键词:大学生;临终关怀;微公益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命接近终点的人进行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支持与照顾,使生命快要结束的人在最后能够快乐,安心的度过余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提升人民健康,首在提高生命的质量,使其死的有尊严。临终关怀事业是由与提升生命价值相关的社会力量(政府、企业、媒体、志愿者等)发动、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员建立与培养、临终人士及其家属关怀、社会生命观教育等的统称。临终关怀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运动,它足以改变人们走完人生旅途的方式。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反映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社会文化的时代特征,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大学生危害生命极端事件折射出生命观教育的滞后。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冷”与“憎”反映出公益观教育的缺失。青年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事业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鲁东大学大学生“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微公益模式实践工作较为成熟,该模式以“微结对”维系“微档案”作为理论基础,以“微宣传”推广“微服务”为实践基础,为临终者提供“私人订制”的关怀服务和“积少成多”的生命日记,形成知行合一的良性互动系统。
一、熟悉專业技能以达成结对阶段
“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公益团倡导“一人结对一团”,与每位临终者结对的是一个团队。普查“微结队”、开展“微访谈”是临终关怀微公益的“持久战”。团队不仅要分析临终者自身的精神物质状况,也要考察其家属的现实状况,只为能够更加全面的关怀所有需要关怀的人。要为临终者制定详实可行的关怀计划,就必须组织团队为临终者“私人定制”一份“营养套餐”,从其日常精神护理到其房间物质环境等,均需根有所改善;“微访谈”是“一米阳光”临终关怀公益团的制胜武器:一方面,公益团团队成员不仅要接受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更要与战斗在一线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专家访谈”,聘请其为结对对象“号脉”把关,为团队关怀专属计划“点拨”指导。
二、探索心灵家园以建立档案阶段
通过与老人畅聊“微心愿”以打开话匣子,满足老人提出的心愿。临终关怀对象多遭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作为开展临终关怀的青年志愿者,要学会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简单的小小心愿便是老人最想表达却无人问津的话题。精心制作“微礼物”以舒缓沟通氛围,敞开心扉。这是“一米阳光”队员每次探访老人的“必备礼物”,青年志愿者们乐在其中。微心愿、微礼物只是一个借鉴,更多的创新思维需要迸发,更多的临场发挥需要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历练。创作“微艺术”以拓展沟通方式。简单的京剧戏曲、高亢的红色战歌都成为微艺术演绎的重要曲目。老人听力不好就俯首而歌,老人不能坐立就蹲坐窗前表演,送艺至床榻直至老人绽放灿烂微笑。
三、推广拓展团队以促进传播阶段
开展“微调研”、舞动“微快闪”是临终关怀微公益的“游击战”。一沓沓的调查问卷、一份份的倡议书、一张张的写字板、一段段的社会摇……这是展现大学生参与临终关怀事业的最具战略意义的工作。青年志愿者参与临终关怀的关键意义就在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感召媒体力量传播、促进政府部门支持。因此,此场游击战是青年志愿者参与临终关怀大有可为的方面。精彩绝伦的快闪舞蹈耀动爱心市民的怜悯之心,异彩纷呈的动感旋律撼动有志之士的报国之情。青年人接受、容纳、传播新思想的能力与日俱增,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生成、传播、推广速度一日千里,新时期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羁绊阻力正在削弱。
四、以点带面凝聚力量以促进创新
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及青年人的参与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行列中来,让其从中获得或加强已掌握的学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培养形成一种奉献精神,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从而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临终关怀以微艺术展现微公益,以青春阳光感召社会夕阳,以微公益维护生命尊严、保障生命质量,展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关注度。通过创新大学生公益奉献方式,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从而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内关怀老年人生命质量与临终服务提供可鉴之处。创新微公益形式,以“一米”见方的“微节目”为老人提供灿烂的“阳光”关怀。创新开展“心灵对接”,开启夕阳老人的内隐自尊。创新开展“一米文艺”,丰富精神生活。创新开展“阳光心愿”,抒发人生心愿。从而,以新形势开展微公益,以阳光青春感染夕阳心灵。
2019年,国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折射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巨大转变。人们的思想需要转变,人们的行为才会跟着改变。“临终关怀”虽然是人们长久以来避讳的话题,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逃脱“死亡”的结局。关于生命,不能单纯的只是崇拜,生命固然神圣,但也需要尊重。临终的过程,因人而异。但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根“拐杖”,才能走得更平稳、更安详。这根“拐杖”,可以是家人、社会不离不弃的支持与关爱,也可以是对死亡本身的安然接纳。临终关怀在生理之外,更给予了一份这样的心灵安抚。
参考文献
[1] 孟宪武.临终关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2002.50.
[3] 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义庭.李伟.刘芳等著.临终关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2005-6.
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微公益”临终关怀爱心项目》(编号:201510313);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微公益模式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编号2017ZD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