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联系的观点》误区辩析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体现了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也可以说是静态的不可分割关系和动态上的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正确学习和理解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因此,我们需要走出《坚持联系的观点》学习的误区。
  
  误区之一:联系的普遍性就是联系的无条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的普遍性可以从事物内部的内在联系、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以及整个世界的整体联系三个方面来进行认识。
  但是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具体的联系,因为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在联系普遍性原理叙述中的第二点,即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误解,即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相互联系着,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是联系的普遍性是针对整个世界而言;从某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不等于联系的绝对性、无条件性。
  
  误区之二:先行后续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前因后果,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原因总是出现在前,结果总是出现在后。
  但是先后相继出现的两个事物,并不一定都存在因果联系,不能认为所有在前的事物都是原因,所有在后的事物都是结果;因果联系最重要的特点或者说本质特征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是因果联系的核心,只有具备这个特点,才能构成因果联系。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比较复杂,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的情形,也有一果多因、同果异因的情形。另外,还存在两种现象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并非任何一种因果联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中才能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
  
  误区之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关系不同。整体和部分存在着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意义。而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结,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不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充分地发挥部分的作用;而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遵循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回到个性的认识秩序。因此不能把共性与个性等同起来。
  当然,也不能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看成整体是部分简单相加的结果。
  
  误区之四:事物的联系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包括事物外部的这种关系和事物内部的这种关系。
  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有机地联系着,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事物的联系存在着规律性的必然联系,也存在着偶然联系。正如教材说明的“时势造英雄”,时代与英雄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而谁在这个时代成为英雄则是偶然联系。因此,联系并非都是偶然。
  联系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联系是确定的。但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误区之五:整体功能总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在地位和功能上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情况:当部分按照有序性结构构成有机整体时,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无论整体功能是大于还是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都要注意条件性。只有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使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误区之六: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但可以改造的。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的固有属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因此,联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联系又是不可改造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因此,联系不可以被创造。
  联系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同时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联系还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要注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审稿:梁侠编校:杨淑凤)
其他文献
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政治学科命题秉承了近年来成功的做法,总体看,今年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能力考查,试卷结构与难度上稳中有新、稳中有升,在取材、立意、设问、答案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亮点,体现了继承与创新。
期刊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读图1,完成1—4题。
期刊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并且是一切思想和社会趋向的根源。这一规律同样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萧条,贯穿于明朝中后期至一战后初期的全部历史,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又引起当时中国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构建:    这一图表是对课本所涉及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思想、政治活动关系的高度归纳:纵坐
期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甲点以东为西半球,甲点与乙、丙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3330KM。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5∶20 B.2∶40  C.14∶20 D.3∶20  2.图中丁点的昼长约为( )  A.8小时 B.16小时  C
期刊
2007年高考尘埃落定,其中文综全国卷一引起了广大师生尤其是参考的浙江、陕西等十一省区考生的强烈反响。文综全国卷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选择题上,能力考查明显增强,拟选其中第12题加以说明.
期刊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山东卷26题,是一道地理综合题。试题符合大纲要求,突出能力立意,既重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又突出学科特点。题目看似平常,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得分困难。该题得分的高低成为地理乃至整个文综答卷能否得高分的关键题目之一。现就该题作以下分析并对今后备考复习提几点建议。
期刊
【07山东文综】28.(25分)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期刊
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试卷Ⅱ、绝大部分自主命题的省、市(如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重庆市等)的文综试卷中政治选择题部分都出现在图片型选择题,其涉及到的题数之多、分值之重,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届高考题:选择题题数由过去的仅仅一道题就成三、四道题,图片型选择题的分值也由过去的4分变成12——16分不等,这一明显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就引起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教学
期刊
作为新教材改革的主要试点地区的山东省,2007年的高考特别受关注,由于这是新教材改革后第一年高考,它的命题形式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对以后的高考具有参考价值,所以研究这一套试卷中的经典题目和考查思路,可以为以后的高三复习作好准备。下面就山东省2007年高考文综卷中的历史部分典型试题做一下简单分析,供大家参考。
期刊
2007年广东高考文科基础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共75题,每题2分,满分150分。其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分别为18题,各36分,共占总分的72%;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每科7题,各14分,共占总分的28%。全卷按照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顺序依次排列,全卷难度中等。试题内容以每学科中必修模块的核心知识为主,考查考生高中阶段对学科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考生识记、理解等能力。试题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