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依据恩地1井大隆组岩芯资料,统计裂缝特征参数,分析探讨大隆组裂缝分布规律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恩地1井大隆组岩芯裂缝主要发育低角度缝和高角度缝,低角度缝以层理缝和层间滑动缝为主,高角度缝可分为剪切缝和张性剪切缝;恩地1井大隆组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构造作用和脆性矿物含量影响。恩地1井低角度缝改善了大隆组页岩储集空间;小规模高角度缝可沟通大隆组不同含气层段,改善页岩层垂向渗透性,且未切穿导通大隆组含气层段与其它高渗透性地层,是页岩气保存的较理想条件。
【机 构】
: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基金项目】
:
湖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鄂西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富集条件与选区评价(DKC-2018-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恩地1井大隆组岩芯资料,统计裂缝特征参数,分析探讨大隆组裂缝分布规律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恩地1井大隆组岩芯裂缝主要发育低角度缝和高角度缝,低角度缝以层理缝和层间滑动缝为主,高角度缝可分为剪切缝和张性剪切缝;恩地1井大隆组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构造作用和脆性矿物含量影响。恩地1井低角度缝改善了大隆组页岩储集空间;小规模高角度缝可沟通大隆组不同含气层段,改善页岩层垂向渗透性,且未切穿导通大隆组含气层段与其它高渗透性地层,是页岩气保存的较理想条件。
其他文献
对矿床成矿规律再认识是地质找矿尤其是深部找矿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龙角山钨铜矿床和付家山钨钼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深化了成矿规律认识,提出“龙角山岩体和付家山岩体为深部相连的同一岩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与围岩主接触带,其次为岩体内部裂隙和岩性界面及附近的层间破碎带”的新认识,以此指导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深部找矿突破,改写了湖北省无大型钨矿床的历史。
以西秦岭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为出发点,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类型、DEM数据、道路、城镇用地、居民点、河流等数据资料,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加权叠加分析,获得西秦岭地区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图,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以优化该区域生态网络结构。结果表明,西秦岭地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偏差,低、较低、中、较高、高生态风险区的占比分别为11.57%、19.11%、22.
荆门市十里牌地热田位于荆门市中心城区,是沿南漳—荆门断裂带赋存的一个水热形式的掩埋型地热田。从区域和工作区两个层面阐述该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开展其成因分析,并提出荆门断裂南段十里牌—团林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重点靶区。
为了改善高能流密度飞秒激光的烧蚀质量,使用法布里珀罗腔产生子脉冲间隔在1~3500 ps内连续可调的飞秒激光脉冲序列,系统探究了单个飞秒高斯脉冲与不同脉冲间隔的脉冲序列在硅上烧蚀的孔型质量。实验结果显示,子脉冲间隔在50~100 ps范围内时,孔边缘的冠状重熔物大大减少,其厚度仅为单个飞秒高斯脉冲的40%,周围基底几乎没有粘连的粉尘或热损伤痕迹,孔型品质因子数值从单个飞秒脉冲的0.52提升至0.89。本文报道的飞秒激光脉冲序列,基于后续子脉冲与喷出物的二次烧蚀原理,子脉冲间隔在50~100 ps范围内时,
十堰市南化塘地区米黄色大理岩由海相碳酸盐岩变质而成,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地层中,呈层状产出,厚度稳定。通过对该地区地层和构造研究,总结米黄色大理岩分布特征,阐述岩石类型有米黄色泥晶大理岩、米黄色薄—中厚层含白云石泥质大理岩,其可加工性、装饰性和拼接性良好,具备较好的开发前景。
改变激光脉宽,在硼铝硅酸盐玻璃内直写光波导,研究了脉冲宽度对光波导截面形貌、模场大小及定向耦合器透射比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脉宽为239 fs单模/多模临界功率的激光制备光
坦桑尼亚北部维多利亚湖地区是坦桑尼亚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维多利亚湖东和尼安扎湖超地体内绿岩丰富,金矿床众多。坦桑尼亚克拉通大致经历了四次渐进变形事件,其中变形事件D3形成的NE向断裂和变形事件D4形成的NW向脆—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形成和富集较为有利。维多利亚湖地区金矿的成矿年龄与地体的变形峰值年龄基本一致,也与全球的金成矿活动时间相吻合,为2700~2650 Ma。对该地区含矿构造的研究,有利于促进维多利亚湖绿岩带实现找矿突破。
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段为生态脆弱敏感区.为探讨该区的生态脆弱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植被、高程、降雨量、气温、坡度、土壤湿度、土壤亮度和土地利用类型8个影响因子进行
针对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中乳腺癌灶对比度低、边界模糊且亮度不均匀等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马尔科夫随机场能量和动态增强磁共振影像时域特征的混合活动轮廓模型。首先,基于模糊C均方聚类算法以图像的时域变化特征和亮度构建特征向量,构建模糊速度函数作为活动轮廓模型的边缘探测函数。其次,计算图像的隐马尔科夫场能量,以增强乳腺癌病灶与其他组织的差异。最后,以图中每个像素及其邻近像素的马尔科夫场能量为特征,利用k最近
湖北省麻城市两路口钨矿位于桐柏—大别造山带中部,为该区域首次发现的有一定规模的热液型白钨矿床。钨矿体赋存于近EW向构造破碎带内,顶底板为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研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EW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构造;Mo、W、Bi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重现性较好,异常长轴方向与构造方向一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80℃;区内脉岩年龄及与钨矿伴生的辉钼矿年龄均在130 Ma左右;钨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且深部延伸稳定,矿床为构造控矿高温热液型钨矿床。两路口地区钨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成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