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鲜教授运用温下法治疗便秘临证经验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温下法是“八法”中温法和下法的合法,立法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其治疗便秘的病机为里寒积滞。李鲜教授善用温下法治疗寒积便秘,认为温可驱寒,下可去积,寒积胃家,非用温下法冷积难去。文章对李鲜教授临证灵活选用大黄附子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治疗便秘的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 温下法;便秘;临证经验;李鲜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069-02
  李鲜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来,运用温下法治疗便秘、久痢、水肿等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得,尤其使用温下法治疗寒积便秘,屡屡获效。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津液匮乏,秘结不通,导致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李鲜教授认为寒积便秘的病理因素是里寒,里寒的形成有两个来源,一是外寒直中,一是虚寒内生。寒气客肠,其气与肠内糟粕胶结,气机凝滞,无力推动肠内浊物下行,发为寒积便秘。总的病机是寒积阻滞肠道,肠道传导失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载:“其下者,引而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寒积停滞肠间,非下法荡涤,积滞不下;非温阳通散,寒气不去。所以,李鲜教授主张寒积便秘的治疗应以温下为法,但是又需要根据虚实的不同,选取更适用的方药。现将其临证选方经验总结如下。
  1 外寒直中型——大黄附子汤证
  外寒可因气候变化,寒邪直犯肠道,也可由于饮食不慎,过食生冷,导致肠内虚寒。寒主收引凝滞,寒邪客肠,肠道传导失常,腑气不通,发为寒积便秘。虽然外寒在不同程度上会导致阳气虚损,但是其病机特点以实证为主。《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中载:“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本条论述了寒积腹痛的证治,开创了温下法的先河。本证主症是大便不通、胁腹疼痛。外寒直中,气机郁滞,寒积即成;寒实内结于阳明胃肠,其气上犯,壅逆于胆,致使少阳胆气不得伸展而发为胁腹疼痛。现代医学常用本方治疗胆囊炎、肠梗阻[1]、溃疡性结肠炎、肾脏疾病[2]、疼痛[2]等,临床疗效显著。
  方中附子联合大黄为君,以达温阳散寒,通腑祛积之效。附子大辛大热,温散脏腑之沉寒痼冷;细辛辛温宣通,与附子相合,辛温之力增,散寒止痛之力强;大黄与附子、细辛同用,其寒凉之性减而走泄通下之性存;方中附子用至三枚,量大于大黄,使全方以温为主。如此,寒气得温则散,积滞得下而去。
  2 虚寒内生型——温脾汤证
  临床中常用的温脾汤是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三方。李鲜教授认为尽管三方的药味、主治疾病有所差别,但是病机都是脾阳虚衰,寒积于肠。病性属虚实夹杂,以虚寒为主。《备急千金药方·卷十三》之温脾汤,主治阳虚寒积腹痛,“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者。脾阳虚弱,失于温煦,另有寒积停滞,腑气不通,发为便秘、绕脐痛。其腹痛程度较大黄附子汤证轻,但较理中丸证的腹痛重。本方由四逆汤加大黄、芒硝、人参、当归组成,原方用大黄五两,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干姜、当归各三两。以方测证,还应有手足欠温等中脏虚寒的症状。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为本方证典型舌脉。较大黄附子汤,去细辛,加芒硝以软坚散结,增强泻下通腑之效;加干姜以助附子温阳之功;人参、甘草以补益脾气,与附子、干姜合用,有助阳益气之妙;方中妙用当归,体现了“血为气之母”之意,温阳补气的同时,给所补之气找安身之所,避免气无所依,气散无统。此外,当归亦有养血润燥之用。全方构思巧妙,温阳益气,攻下冷积,寓补于攻,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李鲜教授认为,冷积停滞,脾阳虚衰亦可导致下痢赤白不止。《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中的两个温脾汤证体现了异病同治、通因通用的思想。“卷十五”中温脾汤证较“卷十三方证”病程久,用药方面少芒硝、当归,加大附子用量,大黄仅用四两。主治积久下痢赤白。久寒积滞,脾胃阳虚,运化失职,寒湿滞于肠间,发为下痢。虽然此方减少大黄的用量,但比较《千金》三个温脾汤,只有此方的煎法是大黄后下,且“须大转泻者,当用此方”,柯琴说:“大黄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可知本方攻下力居诸方之首。寒积过久,采用温下的方法,使寒积随大便而下。
  3 暴急寒实证——三物备急丸证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载三物备急丸由大黄、干姜、巴豆三味药组成,主治暴急寒实证,主“心腹诸卒暴百病,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李鲜教授认为本证病性属急、寒、实,治疗寒实冷积猝死之急症,效果颇好,但应把握用药时机,及时应用本方。方用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辛热,温阳健脾;大黄苦泄通降,既制巴豆辛热之毒,又协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黄得巴豆、干姜,寒性大减。李鲜教授认为,本方药力峻猛、副反应大,用药一、二次即可,中病即止。此外,本方用寒热之霸药,特别适合恶性肿瘤尤其是腹部肿瘤造成的大便不通、腹痛腹胀等危重病[3]。
  4 临证加减
  李鲜教授临床治疗寒积便秘随证加减,如寒象较重,可加肉桂、吴茱萸、乌药等温药,特别是大黄附子汤证中的寒犯厥阴,导致“胁下偏痛”,用吴茱萸入肝经,散寒止痛之力强;若患者阴虚体质,舌红苔少或无,可合增液汤,以“增水行舟”;若腑中浊气上逆,恶心呕吐,可合小半夏汤,或加旋覆花、代赭石(二者同包煎)等降逆止呕;若腹胀甚,加厚朴、莱菔子、枳实等行气除胀;若胃痞纳呆,舌苔白腻者,可合用保和汤消食,再加砂仁、白扁豆健脾祛湿;若兼有血虚症状,可加当归、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老年便秘,可加润肠通便药,如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屡屡获效。李鲜教授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宣降相宜,则有利于腑气通利,故李师常用杏仁、苏子、黄芩等宣降肺气以通便。
  5 病案举例
  王某,女,46岁,2017年7月5日初診,主诉:便秘2月。现病史:患者2月前饮冷饮后出现胃隐痛,自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胃隐痛消失,但有便秘。刻诊:便秘,1次/3-4日,大便干,排出困难,手脚冰凉,全身怕冷,腹胀痛,纳呆,眠欠安,小便正常。舌淡,苔白,脉沉紧。中医诊断:便秘;证属:脾阳虚衰,寒积内停。治以温阳健脾,泻下通便。给予温脾汤加味。具体方药如下:党参15g,附子10g先煎,干姜10g,大黄8g,芒硝10g冲服,当归20g,火麻仁30g,柏子仁10g,木香15g,隔山消10g,甘草6g。共7剂,水煎,温服,日一剂。服两剂,大便即下,服完7剂,以理中汤加味,服用1月,诸症皆除。
  按语:患者因进食生冷,伤及脾阳,阳虚气亦虚,致大肠传导无力,形成积滞,寒气与积滞交阻于肠道,不通则痛,则便秘、腹胀痛;脾主运化、主四肢,脾脏虚寒,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温养四肢,故手足凉、恶冷。舌脉皆为阳虚寒积证的症状。治以温补脾阳,通腑泻下。大黄合附子,寒热并用,温阳泻下;芒硝助大黄泻下通腑;干姜助附子以温阳;党参、甘草补益脾气;“胃不和则卧不安”,方中柏子仁有润肠安神的功效;木香行气止痛,以除胀止腹痛;此方集温下、润肠、行气、导滞法为一体,如此则寒积随大便而去,诸症皆消。
  6 小结
  温下法治疗寒积便秘的论述,历代医家均有记载,李鲜教授细研中医经典、总结前贤理论,结合其30余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对温下法的独特见解,且将温下法用于其他内科领域,临床获效颇丰。
  参考文献
  [1]陶秀良,李国成,罗树星,等.温脾汤治疗单纯性动力不全性肠梗阻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4):269-270.
  [2]刘桂芳,周强,仝小林.大黄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1848-1851.
  [3]王三虎.三物备急丸方[J].河南中医,2016,36(3):544.
  (收稿日期:2018-06-06 编辑:刘斌)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四妙痛风散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痛风急性期的门诊与住院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四妙痛风散治疗,两组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血尿酸(UA)和血沉(ESR)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五子散热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椎体成形(PVP)术后下腰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PVP术后有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疼痛部位红外线照射;实验组疼痛部位给予中药五子散热敷。比较二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及椎体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脑电图异常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MoCA各项评分、MoCA总评分明显增加,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减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采用传统中医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4例慢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00g/d),且伴有粪质稀薄(含水量>85%),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常见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HF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助阳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NT-proBN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皮肤创面修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处理,观察组加用生红液创面湿敷。对比两组皮肤溃疡创面面积以及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视觉模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鼠尾草酸預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灯盏花素组、鼠尾草酸180mg/kg鼠尾草酸90mg/kg组、鼠尾草酸45mg/kg组。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后,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
期刊
【摘 要】 《内经》中虽对构成人体五脏六腑及其所需精微物质进行了理论阐释,但从“天地合气”的思想出发能更好地理解构成人体的五脏六腑和所需精微物质,如气、血、精、津液以及五运六气的由来。本文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予以阐释, 以期能深刻领悟到天、地、人三才模式的整体思想。  【关键词】 天地合气;内经;理论建构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
期刊
【摘 要】 郭会卿教授在临床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出现胁肋部疼痛、胸闷腹胀为主者,辨证属肝郁型,以舒肝行气、活血止痛、舒筋通络为法,方用失笑逍遥散加减效果极佳。文中特举验案以示其临证经验。  【关键词】 强脊炎;胁肋疼痛;疏肝行气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6-0067-02  Abstract:Prof. Gu
期刊
【摘 要】 目的:优化气血和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nauer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0∶[KG-*3/5]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5℃。结果:气血和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0.01701~0.3428μg浓度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8.58%,RSD=1.0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