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的掺RAP和铁尾矿砂水泥稳定碎石配比优化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废旧沥青混合料(RAP)和铁尾矿砂的高值化利用,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掺有RAP和铁尾矿砂水稳碎石进行配合比设计.其中以水泥、RAP和铁尾矿砂(掺量)为影响因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为响应值,分析各因素(掺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的影响规律,并得到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各因素(掺量)对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强弱顺序依次均为水泥>RAP>铁尾矿砂,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最优配比为水泥掺量4.48%,RAP掺量55.08%,铁尾矿砂掺量14.87%,通过换算得到天然集料占比为25.57%,该配比下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的强度要求.通过试验可知,最优配比下试件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接近,说明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水稳碎石基层材料进行配比优化是可靠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最优配比下的水稳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
其他文献
Research on 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has been explosively increasing in last seventeen years in varying subjects including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electronic engineering,materials science,and chemistry since the mechanical exfoliation of graphene i
反滤层对提高土石坝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Ⅰ型反滤层破坏后渗透机理的研究较少.根据常水头渗透试验原理,利用自主研发的渗流侵蚀模型装置,采用自上而下的渗流方式,探究了颗粒级配、初始孔隙比、水力梯度等因素对Ⅰ型反滤层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初始孔隙比相同的情况下,反滤层细颗粒含量越高,细颗粒越容易流失,抗渗性能越差;在考虑土骨架压缩变形的前提下,颗粒级配相同的反滤层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或减小孔隙比均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渗能力;渗透破坏初始阶段,颗粒流失主要来自于中、上部,并在中下部形成自滤反滤层.
不少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破碎、裂隙发育,透水性强,采用常规现场钻孔压水试验不能维持孔内压力稳定,因而不能采用规范推荐的计算方法获取岩体渗透系数.研究了采用非稳定渗流理论和有限元法反演分析技术,提出了钻孔压水试验非稳定渗流反演拟合法,通过拟合现场钻孔压水试验过程的非稳定渗流场,获取较为合理的岩体渗透系数.根据某工程实际情况,开展了现场钻孔压水试验,测得了坝址区岩体孔深8、12和16 m的钻孔水位、流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建立了各孔深条件下钻孔压水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非稳定渗流有限元法结合可变容差法
土石坝渗漏是常见的土石坝安全隐患问题,土壤导热系数是影响土石坝流-热耦合模型的关键参数,为了探究新的土壤导热系数在土石坝中的应用,采用导热系数Ren(2019)模型对二维心墙土石坝饱和-非饱和流-热耦合模型进行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大山背水库为例,并进行了不同集中渗漏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Ren(2019)模型适用于土石坝流-热耦合模型的研究,能够准确地反映土石坝温度场和渗流场的耦合过程.集中渗漏通过渗流场影响温度场分布,不同高度的集中渗漏通道对坝体温度场的影响不同,通过埋设传感器监测坝体内部温度场可以
目前在植物固坡研究中主要关注力学加固效应,而对水文加固效应研究较少.为研究植物对浅层边坡的水文力学加固效应,通过SWAP模型和无限边坡模型建立数值模型耦合了植物根系水文力学对浅层边坡的加固作用.通过模型量化了植物边坡土体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研究了降雨入渗对植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植物力学和水文加固边坡的相对作用.通过对水文力学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讨论了各参数对植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和降雨后植物边坡土体比裸坡能保持更高基质吸力和安全系数;水文力学加固效应边坡安全系数是力学加固效应的1.43倍
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往往存在控制作用,为探究软弱夹层对矿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塘垭石灰岩矿山为例,利用工程地质分析和颗粒离散元软件MatDEM对比分析了含软弱夹层和不含软弱夹层两种不同的边坡模型分步开挖的影响情况.工程地质分析表明:软弱夹层的作用使边坡产生不利块体从而形成底滑面,造成边坡平台下沉滑移、岩体滑落等失稳变形现象.数值分析表明:在含有软弱夹层的情况下,x方向最大位移为0.025 m,最大增幅为140%;总位移量最大为0.045 m,最大增幅为150%.在无软弱夹层的情况下,x方向最大位移为0
探究不同磷石膏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和狗牙根生长的影响,以为植被混凝土基材配方的改良提供借鉴.以磷石膏为原料进行室外种植试验,对植被混凝土基材掺入不同比例的磷石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基材肥力和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掺量对植被混凝土基材肥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S1(1:1)处理时,基材容重、pH减小,基材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植物生物量提高.以S2(1:2)和S3(0:1)处理会恶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减小植物生物量.植物生物量与基材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关系
大规模风电并网,将导致电力系统惯性及相对备用容量降低,给电网频率控制带来困难.因此,如何对风机输出进行调整,使其参与电网调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展开研究,首先,描述了风力发电机的传统限转矩控制原理,并对其参与电网一次调频进行了效果分析;其次,针对传统限转矩控制导致的风机转轴所受应力过大及频率二次跌落的问题,提出改进的限转矩控制方法,通过改进限转矩控制器的设计进行风机动能提取过程的优化,以减小频率二次跌落;最后,通过与传统限转矩控制、传统虚拟惯性控制和风机不参与调频3种方式的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
通过自主设计的高温加载装置,在30~300℃区间内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并完成了梁构件在升温和加载条件下的应变测试.采用电阻应变测试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的跨中截面的应变进行测试,通过原位补偿法有效分离出温度与荷载分别引起的应变.据此分析梁构件的热应力和高温下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梁中性轴的位置会受到其内部热应力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在30~75℃范围内梁的抗弯刚度无明显变化;在90~110℃范围内梁的抗弯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35℃后梁的抗弯刚度呈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采用力学公式对高温下
夹岩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对水库上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保证区域防洪、灌溉、供水等多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满足河道生态流量要求,将成为水库建成后在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根据夹岩水利枢纽的工程设计成果,以坝址处典型年的月均入库量为边界条件,综合考虑防洪、灌溉、供水等约束条件,采用NSGA-Ⅱ算法,以夹岩水利枢纽的发电量、年内生态流量满足率为目标,进行了多目标生态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年发电量为2.791亿kW·h,年内生态流量满足率为100%;平水年年发电量为2.116亿kW·h,年内生态流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