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语文教师有必要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方法
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做了明确的要求:(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3)能积累好词佳句;(4)具有良好的语感;(5)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6)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在阅读中有效提高。
《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更是有明确的规定: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量之大,单单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非常困难,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觉得从兴趣入手是第一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开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选取了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每节语文课都用三两分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及时地鼓励和奖励汇报的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很自然地就爱读书了。
二、指导选择阅读材料
1.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阅读
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书报,以便学以致用。如个别学生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我引导他们阅读《小学生作文》,让他们从每一篇优秀作文的开头语中进行仿效和借鉴。这样,他们在作文时就再也不用为开头难而发愁了,效果十分好。
2.扩大教材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课堂上在读懂课文基础上,把原作介绍给学生,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由于已有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在192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一课时,就把《故乡》介绍给学生。他们从课外的阅读中体会到了鲁迅文章中更多的思想内涵,同时对他们今后学习鲁迅的文章也有了帮助,使他们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
3.联系课内外知识阅读
有些课文虽是独立的篇目,但是课外阅读却有与其相关的内容和篇目。遇到这样的课文,我就及时让孩子搜集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来帮助课文的学习。这种方式既受学生的欢迎,又对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前,引导学生带着预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材料,通过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作为学习的辅助材料,了解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及过程,对于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是极大的,学生情感上受到了熏陶,课堂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
1.对浅显易懂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这是泛读法。
2.对优秀作品和名著类作品,要求孩子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内,理解率在90% 以上。能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这就是精读法。
3.对书报、杂志等书籍做到快速读,达到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文章内容达到70%,要求“一目十行”,这就是速读。
4.读书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好词、佳句、好的段落乃至整篇文章摘抄下來,或圈划阅读的重点、难点,把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做上记号、画符号,这种方法就是常用的圈划积累法。
四、阅读途径
1.图书角的设立
每个学期开学之际,我都让学生汇报假期的阅读体会。提倡设立班级的图书角,调动学生把家里的经典图书借给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更换图书角的图书。每期读书角更换图书前,班级进行“读书漂流”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图书,活动结束后,学生自行更换图书角的图书。
2.有效利用阅读课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分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和课外阅读活动课。
(1)阅读指导课
选择一本适合孩子们年龄段阅读的优秀书籍。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和问题,再鼓励学生认真地读书;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他们细心读书的习惯。
(2)阅读汇报课
让孩子们以游戏的形式抽签确定汇报顺序,准备汇报书籍的书名、作者、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们交流读书体会。汇报时,可以抓住一个细节、一个情节、一个精彩段落;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汇报;还可以抓住一种写作特点或是重点人物来介绍书籍的精彩之处。汇报后可以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大家可以提出的自己的疑问,老师也参与其中,并及时给予鼓励。
3.阅读展示课
定期开展课外阅读展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如:读书知识会、趣味故事会、古诗吟诵课、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才会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不断成长的人。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方法
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做了明确的要求:(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3)能积累好词佳句;(4)具有良好的语感;(5)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6)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在阅读中有效提高。
《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更是有明确的规定:低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量之大,单单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非常困难,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觉得从兴趣入手是第一步!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开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先选取了他们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每节语文课都用三两分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读书体会,及时地鼓励和奖励汇报的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很自然地就爱读书了。
二、指导选择阅读材料
1.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阅读
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书报,以便学以致用。如个别学生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我引导他们阅读《小学生作文》,让他们从每一篇优秀作文的开头语中进行仿效和借鉴。这样,他们在作文时就再也不用为开头难而发愁了,效果十分好。
2.扩大教材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课堂上在读懂课文基础上,把原作介绍给学生,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由于已有读懂课文的基础,再读原作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在1921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所以在教学课文第一课时,就把《故乡》介绍给学生。他们从课外的阅读中体会到了鲁迅文章中更多的思想内涵,同时对他们今后学习鲁迅的文章也有了帮助,使他们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
3.联系课内外知识阅读
有些课文虽是独立的篇目,但是课外阅读却有与其相关的内容和篇目。遇到这样的课文,我就及时让孩子搜集有关的课外阅读资料来帮助课文的学习。这种方式既受学生的欢迎,又对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前,引导学生带着预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材料,通过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作为学习的辅助材料,了解了抗美援朝的背景及过程,对于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是极大的,学生情感上受到了熏陶,课堂上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
1.对浅显易懂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这是泛读法。
2.对优秀作品和名著类作品,要求孩子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内,理解率在90% 以上。能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这就是精读法。
3.对书报、杂志等书籍做到快速读,达到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文章内容达到70%,要求“一目十行”,这就是速读。
4.读书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好词、佳句、好的段落乃至整篇文章摘抄下來,或圈划阅读的重点、难点,把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做上记号、画符号,这种方法就是常用的圈划积累法。
四、阅读途径
1.图书角的设立
每个学期开学之际,我都让学生汇报假期的阅读体会。提倡设立班级的图书角,调动学生把家里的经典图书借给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更换图书角的图书。每期读书角更换图书前,班级进行“读书漂流”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图书,活动结束后,学生自行更换图书角的图书。
2.有效利用阅读课
充分利用每周一节阅读课的时间,分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和课外阅读活动课。
(1)阅读指导课
选择一本适合孩子们年龄段阅读的优秀书籍。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和问题,再鼓励学生认真地读书;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他们细心读书的习惯。
(2)阅读汇报课
让孩子们以游戏的形式抽签确定汇报顺序,准备汇报书籍的书名、作者、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同学们交流读书体会。汇报时,可以抓住一个细节、一个情节、一个精彩段落;可以抓住人物的特点来汇报;还可以抓住一种写作特点或是重点人物来介绍书籍的精彩之处。汇报后可以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大家可以提出的自己的疑问,老师也参与其中,并及时给予鼓励。
3.阅读展示课
定期开展课外阅读展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如:读书知识会、趣味故事会、古诗吟诵课、诗歌朗诵会、辩论会、读书笔记展示等活动。
总之,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才会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不断成长的人。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