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上讲究课堂提问策略,调动学生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如何讲究课堂提问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 思维能力 假设 引导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二、设计问题难度,启动学生思维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开始的,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启动思维。设置的问题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难以启动,学生就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设置的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索或略加思索即可回答,思维在低水平中重复,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得不到探索的乐趣。因此,课堂提问应难度适中,才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闸门,使学生有所发现和领悟。
三、提出假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创设出与教材有联系的情景,并提出假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惊疑,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去想象、思索,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运用一题多变,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用新颖的思维方法提出、分析、研究、解决新问题。通过改变已知条件,设问角度,再度进行提问,使学生对此题理解得更深刻,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目的,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散思维。教师也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多角度提问和开放性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应变能力,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实验中重视引导性问题,深化学生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教师可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提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化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而且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就能深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六、设计探究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提出假设,做出结论。学生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而且还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到群体智慧的力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合作、为人、处事。
七、教学中“抛砖引玉”升华学生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有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引发学生直接参与,打破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局面,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达到较高层次。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讲究课堂提问策略,巧妙设计问题,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控制问题的难度,提出假设性问题,利用一题多变、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进行“抛砖引玉”,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使思维得到启发、启动、激活、发散、深化、发展和升华是很有必要的。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崇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的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
[关键词]课堂提问 思维能力 假设 引导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化学事实,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景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二、设计问题难度,启动学生思维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开始的,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启动思维。设置的问题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难以启动,学生就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设置的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索或略加思索即可回答,思维在低水平中重复,学生又觉得枯燥无味,得不到探索的乐趣。因此,课堂提问应难度适中,才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闸门,使学生有所发现和领悟。
三、提出假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创设出与教材有联系的情景,并提出假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惊疑,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去想象、思索,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运用一题多变,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用新颖的思维方法提出、分析、研究、解决新问题。通过改变已知条件,设问角度,再度进行提问,使学生对此题理解得更深刻,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目的,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散思维。教师也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多角度提问和开放性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应变能力,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实验中重视引导性问题,深化学生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教师可利用实验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获得的感性信息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提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探究化学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化学规律的过程中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而且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就能深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六、设计探究性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提出假设,做出结论。学生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仅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而且还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到群体智慧的力量,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合作、为人、处事。
七、教学中“抛砖引玉”升华学生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有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引发学生直接参与,打破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局面,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达到较高层次。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讲究课堂提问策略,巧妙设计问题,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控制问题的难度,提出假设性问题,利用一题多变、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进行“抛砖引玉”,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使思维得到启发、启动、激活、发散、深化、发展和升华是很有必要的。在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优化问题设计的研究,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崇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的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