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建与反思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建设关系到人的成长方向与质量。近几年,我校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激励教育特色理论体系。学校依托激励教育文化内核,在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课程开发几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激励教育的文化内核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一以人为本,即学校的一切活动必须以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为理念,以调动人的自主性、积极陛和创造性为途径,培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创造能力为目标。
  一、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生成、任务和内容
  学校文化就是在校园这一交往与交互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意义生成方式与生成结果的构建。它不是校长的单向意志,也不是政治口号,是源于师生生活又高于师生生活的精神理念和智慧创造。
  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下,培养与每个时代发展相一致、相适应,具有现代性的合格公民,具体体现为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追求真理、知行合一的—代新人。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文化对于人自身的意义生成,反映在师生的精神特质、内在涵养、行为方式、生活学习方式、自我觉醒和存在意义等方面。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除了关注文化外在的教育性、传承性外,更应该关注文化在交互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二、创建新激励教育文化
  第一,传承与创新办学理念,培育内涵丰富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总结提炼出了“激励学生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大力倡导激励教育模式,全体干群牢固树立激励育人的核心价值观,自觉遵从“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校训。学校根据激励育人理念,提炼形成了相应的德育和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问津求真,励志育人,崇尚卓越”的学校精神,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求,设计了独具学校特色的校歌、校徽、校旗等。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适时提出了新激励教育,由传统的“他激”核心精神转变为“自激”为主的核心理念。这种办学理念的传承创新,是课堂改革的需要,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新激励教育所倡导的“自激”理念,催生了“容”字育人文化、“自励德育”文化和“串学并展”课堂文化等。
  第二,加强两个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文化。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一切课堂教学改革,都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完成。所以,学校必须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造具有感召力、激励性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让师生相互包容、彼此激励、共同进步,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共生的场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感受从教的幸福;建立激励性管理与评价机制。对过程管理从实不从严,让教师轻装上阵,对结果重扬不重贬,让优者更优,不足者迎头赶上。
  第三,扎实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培育特色鲜明的自励德育行为文化。
  学校大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网络教育功能,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强化了家校协同教育功效。通过“一日常规”检查、“卓之声”读书节活动、“卓之韵”艺体节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展示了师生良好的道德精神风貌。
  学校秉承新激励教育理念,倡导用德育反哺智育,用情商开发智商的教育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宗旨,扎实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作,并结合学校新激励教育特色,构建自励德育模式文化。自励德育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三生德育”理念,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激励为法、自主为魂”的原则。强调德育内容的生命性、生活性、生态性,强化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德育活动的体验性,以励趣容知、励验溶情、励身熔意、励思融行、励爱荣长为培养目标和途径,进行一系列的德育创新和实践。
  第四,加强串学并展课堂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培育人文、个性化课程文化。
  学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程,营造平等对话、尊重个性、关怀生命、促进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文化,构建了串学并展大课堂。该模式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课堂主张满足学生对话、倾听、想合作、能探究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的快乐情绪,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让学生产生自我激励的自觉意识,并把这种激励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课程育人、以课程成人。把国家课程、重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才能最终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才能使学校、师生彰显个性、充满活力。三级课程的有效有质开发,无非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情意等诸多方面,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机会。同时使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学校的办学价值追求,由理想、理念转变成现实。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风向标,既要注重选择性,适合多样化与差异化发展,也要考虑整体性,满足社会对每个人核心价值的要求。
  第五,大力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师研究文化。
  学校文化除了有浸润之效,更应该有震撼之力。“立德树人,学高为师,行为世范”就是教师文化的标杆,更是教师做好一切工作的本质要求。
  我校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把研究作为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倡导反思性教研、互动式教研、案例式教研,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撰写教育教学个案,体现并生成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第六,加强人文生态环境建设,培育励志向上的浸润文化。
  校园建设及环境布置应集绿化、美化、育人为—体,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这样的校园就能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光辉。
  学校不断优化激励教育乐园,升级校园文化,成功创建了市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环境文化建设日益彰显品质。墙壁文化和班级文化的不断完善,书吧、班班通建设、阅报栏、广播、图书馆的开设等,都彰显出十分浓郁的新激励教育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沉淀,一个校长如何克服短期效益与学校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坚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始终遵循教学固有规律,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都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思考、探索的问题。最后,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缺少主体性,师生参与不足;缺少连接性,物化的“文化”与师生行为脱离;缺少目的性,为文化而文化,为特色而特色;缺少整体性,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理念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探索。
  (责任编辑 杨晶晶)
其他文献
严复以西方的进化论和民主、自由等观念对道家的某些思想作了阐发.他作的这种阐发,实际上是以老庄著作为载体,会通中西思想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西释中”的解读方式,这种解
如果把孩子的身体比作第一生命的话,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是第二生命.对第一生命的养育决定着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对第二生命的养育决定着孩子的心理是否正常、快乐.所以,只有对
期刊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办学思想、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类型。为了开发好校本课程,依据绿色教育要求和学校特点,武汉市积玉桥学校正在努力建设小课程。  一、什么是小课程  小课程是校本课程的形式之一,是课时量低于一个学期,最短可到3课时的校本课程。这是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而选择的一种校本课程形式。  小课程是依据
一个春天的早晨,入园早的孩子们正在进行晨间锻炼,忽然,下起雨来,更有趣儿的是,天上还有太阳.孩子们纷纷躲进走廊避雨,陆陆续续送孩子来幼儿园的家长也被弄了个措手不及."老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语文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努力让学生摆脱束缚。冲破牢笼,呼吸自由鲜活的空气,让语文与社会共
quanquaner@163.com问:我的女儿快5岁了,今天出门散步前在房间里折腾了好半天,说要把自己打扮得更漂亮,我不帮她,她还说“臭妈妈,我就要弄,我就要自己弄”。问她为什么要更漂亮,她就说
晏婴以极忠尽谏闻名,而其劝谏的主要内容便是要齐君效法古之贤君爱民、重民,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描述晏婴的谏诤形象和高超的进谏艺术与技
摘 要:德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要依据高师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和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辩证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德育和智育达到统一。  关键词:高师;化学教学;德育  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师范教育,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师范教育是
朱熹强调后天的努力对个体人道德修养提高的重要性,故而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但是不可否认朱熹在探讨个体人的道德水平高低时,认为“其气质有清浊偏正之殊,物欲有浅深
wenyull@163.com问:我的孩子6岁半,在幼儿园上大班,老师说他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要么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要么自己鼓捣玩具。请问,这是不是多动症的表现?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