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区夏粮减收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一则“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公告,其中提到,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夏粮小麦收购总量为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
  这则消息让不少人担心:这几天新闻中一直在提粮食安全,制止浪费,粮食真有危机了吗?
  实际上,根据媒体的调查,虽然我国仍存在粮食结构性矛盾,但距“粮食危机”相差甚远。不仅如此,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我国夏粮面积稳定、单产提高,丰收已成定局。

夏粮涨价 农民惜售


  8月12日,国家粮储局公布的主产区夏粮收购进度显示:截至8月5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285.7万吨,同比减少938.8万吨,其中河北收购355.9万吨,同比减少93.5万吨;江苏收购1083.5万吨,同比减少10.8万吨;安徽收购592.9万吨,同比减少222.4万吨;山东收购661.4万吨,同比减少54.4万吨;河南收购912.4万吨,同比减少538.8万吨;湖北收购139.0万吨,同比增加6.8万吨。主产区油菜籽累计收购70.6万吨,同比减少5.1万吨。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264.1万吨,同比增加12.6万吨。
  这让不少人担心,是不是粮食产量不够了?
  据消息,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告说的是收购量,不是总产量。”虽然今年的夏粮种植受到疫情和天气双重影响,但河南省的夏粮仍然再获丰收,全省夏粮总产量750.75亿斤,比去年还多出了1.67亿斤,再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总产量高了,为何夏粮收购量却同比减少了?
  按照此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计:今年全国小麦产量为1.34亿吨,按常年商品率70%左右推算,今年小麦商品量约在9380万吨。截至6月末,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仅占当年预计产量的17.83%,占当年预计商品量的25.46%。
  以此进行推算,到8月上旬时,累计收购的小麦数量尚未达到商品量的一半。
  对于进度“偏慢”、入库“偏少”的原因,相关部门尚未给出整体性结论。但7月时,新华社曾在一篇相关报道中指出:6月中旬以来,江淮地区降雨较多,对新粮购销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疫情使得农户储粮意愿增强,市场收购量回落。这意味着,市场主体都想把粮食留在“手里”。据市场反映,目前在部分地区,农户由于看涨后市,一半新粮仍存放家中。
  据报道,河南许昌市的种粮大户张营说,今年6月,小麦刚丰收时,价格是1.07元/斤,但现在,价格已经涨到了1.15元/斤。这意味着,张营今年丰收的15万斤小麦,少卖一天,就可能多赚好几千元。
  另一个让他下定决心继续“待价而沽”的原因是,他身边不少人都在传,因为疫情正在席卷全球,今年的粮食供应可能会紧张,价格可能还会继续涨,这也让张营对后市的粮价有了更多预期。

夏粮丰收 已成定局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2856亿斤),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24.2亿斤),增长0.9%。其中小麦产量13168万吨(2634亿斤),比2019年增加75.6万吨(15.1亿斤),增长0.6%。2020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单产有所提高,全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小麦收成好,有三个提高:
  一是单产提高,预计亩产平均可以提高4公斤。
  二是品质提高,籽粒饱满,一二等麦明显增多。
  三是专用麦比例提高,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今年小麦生产先后过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病虫害好几个坎,田间管理的时候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丰收来之不易。
  据报道,收储速度较慢,这在近年来的夏收进程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18年、2019年时均曾在不同地区出现类似现象,而原因则多种多样。比如2018年时,大量质量偏差的小麦就因达不到最低收购价收购标准,导致销售价格偏低,购销进度偏慢。
  尽管夏粮丰收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但是局部地区发生的蝗虫灾害和南方洪涝灾害都让下半程面临挑战。今年云南、新疆等局部地区发生蝗灾、草地贪夜蛾,各地坚决遏制暴发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席卷南方的洪涝灾害对江西、安徽等粮食主產区影响较大,但随着洪水逐渐退去,受灾地区农民开始补种晚稻,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粮食生产。

我国粮食结构性问题仍存在


  中国人“吃不饱”早已成为历史。2019年,全球谷物类粮食产量约为27.22亿吨,其中中国粮食产量高达6.6亿吨,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超过2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我国口粮完全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也是绝对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掉粮食安全意识。首先,我国粮食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中国粮食主要是玉米和稻米,紧随其后的是小麦,但大豆产量很少,饲料粮也是短缺的,食用油对进口的依赖度较高。
  李国祥表示,其次,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饭店、餐厅口粮的需求越来越低,对禽、肉、水果、水产等大食物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大食物供应的水平并不高,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去年的非洲猪瘟,导致我国猪肉减产1000多万吨。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指出,中国现在粮食年年丰收,看起来供应很丰富,但中国的食物资源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一方面中国人要有忧患意识,就是要加强生产食物的供给侧,加强自我保障;另一方面要杜绝食物浪费。

武汉等地发出杜绝浪费倡议


  虽然社会都在倡导“光盘一族”,但餐饮浪费依然触目惊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从2012年起,课题组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个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馆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率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从场所和群体来看,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生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该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新餐饮消费行为趋势研究报告》,2013—2023年,中国餐饮收入将从2.6万亿元提升至6.6万亿元。与此同时,餐饮收入占全国食品烟酒消费的支出比例将从45.5%提升至61.0%。
  此外,该《研究报告》还指出,58.3%的消费者平均每顿饭花费的金额在50~200元;200元以上的比例为29%。由此可见,接近九成的消费者就餐花费金额在50元以上。
  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按照人均50元来计算,大型聚会浪费率高达38%,一桌10个人,浪费的金额接近200元。
  此外,记者注意到,舆论引导下,国内部分地区餐饮行业已经有所反馈。8月11日,武汉餐饮业协会向武汉所有的餐厅发出倡议,推行N-1点餐模式,即10位进餐客人只能点9个人的菜,不够再增加菜品,确保顾客吃好的同时,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针对两三位客人进餐,餐厅推出半份菜和小份菜,在节约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品种多样化的需求。

  8月12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向餐饮行业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发出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倡议。倡议指出,鼓励餐饮经营者调整菜品数量、分量,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服务,在节约前提下满足消费者品种多样化需求;提倡分餐制,有条件者可适当增加打包有奖、光盘打折等优惠奖励措施。

专家建议构建全链条监督机制


  杜绝餐饮浪费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性话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与此同时,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个人中就有1人挨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李国祥表示,从消费端来看,造成食物浪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所以要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但制止餐饮浪费还需要构建全链条的监督和节省机制,比如对超市、饭店未卖掉的食品,不是简单的丢弃,而是能捐贈或低价出售给相关机构,形成食品链条的外延和循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则认为,从立法来看,餐桌上的事情要以道德立法的角度,从正面引导大家杜绝餐饮浪费。从监管来看,可以尝试以成立社区或学校餐饮监督委员会等方法,加强在采购、供应、餐食垃圾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减少浪费。
  记者梳理发现,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来遏制粮食浪费。2016年2月,法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假如超市有相应的剩余,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是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之后,还能获得捐赠60%产品价值的税收减免。
  ◎ 来源|综合每日经济新闻
其他文献
8月4日,黎巴嫩的贝鲁特港口发生大规模爆炸,遇难人数达158人,逾6000人受伤、21人失踪。据报道,黎巴嫩高级官员表示,此次大爆炸很有可能是在港口仓库存放6年之久的2750吨硝酸铵被引燃造成的。  5年前的8月12日,国内天津港大爆炸也是由硝化棉自燃起火引发的硝酸铵爆炸。实际上,自20世纪初硝酸铵大规模生产后,其引发的安全问题就一再出现:1921年德国奥堡工厂大爆炸、194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港口
期刊
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测绘到无人机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测高,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6月23日完成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意味着什么?  一代代北斗人如何在26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受制于人”到“全球指路”的跨越?  四大全球衛星导航系统,除中国北斗外,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盟伽利略又是如何建成的?
期刊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作为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星,这颗卫星有何不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介绍,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空间段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IGSO卫星和3颗G
期刊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指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从“研”出发,肯钻研、能钻研的研究生該如何培养?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我们约请三位嘉宾,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对话嘉宾: 杨 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  王军政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期刊
深圳,夜里原本车流寥落的汇新安加油站,自2020年7月初开始,加油站员工发现,晚上来加油的车辆“好像变多了”,因为优惠0.8元/升,有些网约车司机也会专门拐来加油。  夜间加油优惠并非加油站想出的营销策略,而是源自广东省“2020年夏秋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达标排放百日服务行动方案”的一句话:“引导市民尽量不要在下午臭氧高峰时段加油。”  “臭氧是广东省的首要大气污染物,2019年在污染物里的比重是6
期刊
6月23日上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历经为期7天的紧急处置,长三乙火箭以完美表现为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发射画上圆满句号。  关心航天发射任务的人士一定注意到,此次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原计划于6月16日上午发射。但在当天清晨6点多,新华社对外发布了发射任务推迟的消息。一周后的23日,发射得以成功实施
期刊
在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奖章。同时,授予童朝晖等1499名同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500个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这4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中国有“南山”白髭殊未妨  9月8日上午,全国抗
期刊
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中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从立志打造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到北斗卫星发射升空闪耀苍穹,再到北斗系统迎来全球组网的历史性时刻……经过一代代北斗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努力,凭借20余载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守,此时此刻,终已梦圆!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过去
期刊
粮食安全再度成为热点,疫情、洪涝灾害、减产消息纷至沓来,中国人口粮供应似乎岌岌可危,追根溯源,传言的背后多是以讹传讹的误读,以及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知。粮食危机误读  7月,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等地洪水成灾,这些地方是国内主要的水稻产区,洪水中不少地区成为一片泽国,水稻会不会减产一时引得社会议论纷纷。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捧着卫星照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2020/2021市场年度,
期刊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曾被誉为美国高等教育的“皇冠”,而近些年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什么状况?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就读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汪辛夷,向记者分享了她亲历的见闻。  记者:美国研究生课程强度大吗?  汪辛夷: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学院在美国研究生院里,是出了名的“魔鬼训练营”。该项目一共两年,总共要修满98个学分,一门课4个学分,也就是说每年至少要修12门课。在美国的学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