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应该从“体验”入手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教育的软肋就是不能把“认知”内化为“行动”,往往是学生嘴巴说的和实际做的对不上号。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品德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没有商量余地地向学生告知“结论”的教学,结论的生成过程、学生的体验过程都给省略了。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可以看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要着重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而不是将现有的道德观强加给学生。因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从体验入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对品德教学中体验学习的认识。
  一、要链接儿童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而且,“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要使品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教育活动就应该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怎样做好事》这一课时,我们不需要利用课件与说教,只要请班集中那些经常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同学来谈谈,为什么见到地上有纸就主动捡起来,他们为什么每天都争着擦黑板,窗台上“红十字”箱里为什么这两天又多了一瓶红药水和几片创可贴等等。其他同学为了争取“做好事,做好孩子”的荣誉,一般会努力效仿身边的榜样,使教学内容有效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二、要丰富活动的形式
  有效的体验活动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其活动体验。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能重视学生自身的兴趣、经验、生活习惯和道德水平,确保活动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关注点而非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多采用游戏、制作、实验、故事、表演、拟体验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时,我就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我先问学生:“一个人有几条腿?”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两条。”我又接着问:“那么两个人有几条腿呢?我们把四条腿变成三条腿比比谁走得快,好不好?”我挑了四位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组,分别用红领巾把他们的右腿绑在一起。一声令下,他们出发了。只见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前跳着,不时停下来调整一下,有一个小朋友走着走着竟然被同伴给拖倒了,自然他们也就失败了。后来,我也参加到了游戏中去,每次比赛,我都跟合作的学生讲好,我们把手相互搭在对方的肩上,由我发口令,我先出左脚,他先出右脚。比了几次,学生们感到奇怪了,怎么每次都是老师赢呢?聪明的学生就站起来问了,我让那几个学生把我对他们说的话告诉大家,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样,通过有趣的游戏,学生知道了要想走得快,关键在于要学会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密切,能够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打破课堂局限
  杜威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的确,学生脱离了社会实践,所学知识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要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融说教于体验当中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在自我的需要和付出的体验当中,置自己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精神,强化了德育内容,淡化了教育痕迹,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波澜,从而触及心灵,生成情感,自发地形成自律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
  如,在《上超市》一课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纷纷购买了家中需要的和自己喜欢的价值十元的商品。通过这一次践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梳理了超市购物的常识,拓展了教材内容,使课堂对孩子们真实的生活更富于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知行的统一。
  心灵世界的教育不能靠“灌输”,也不能靠“塑造”,只能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抉择、自主践行,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不妨从“体验”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扭转我们的学生“只会说,不会做”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文章就有机复合绝缘子曾用过和正在使用的伞套材料性能进行了综述,并对伞套材料的选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行微创TLIF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术前通过视频进行疾病、手术知识教育、功能锻炼指导及训练,同时做好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为活动主题,展开头脑风暴,结合PDCA循环模式,总结品管圈活动效果。
本文介绍了在薄膜复合机上使用8098单片机完成四回路张力调节器的硬、软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目的:调查口腔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因素,为增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厦门市部分口腔医院5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科护士职业
该文主要论述了全院计算机管理网络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对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介绍,同时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计算机病毒和数据加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本文介绍了我院自行开发研制的ZCK-Ⅱ程控仪的原理及其在蓄电池行业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