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区党建的概念自提出以后,其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各市、县、区社区党建工作当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文简述社区党建的概况,分析了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区党建;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节奏的加快,社区日益发挥出其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在党中央的重视之下,近年来社区党建在全国的覆盖面逐渐扩展,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可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有着战略性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党建的涵义与概况
所谓社区党建,最初是在1996年由上海市市委提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形式。它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带有地域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也就是由街道工委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在职党员所开展的基层党建工作。
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时指出:社区党建,大有可为。同年10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性会议,专题研究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快等实际出发,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使党的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讲话中指出:“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功能,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上海、苏州、杭州、常州、武汉、沈阳等城市化、社区发展较快的城市,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本世纪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实践。至2004年,绝大多数社区均建立了“一个社区、一个支部”的组织体系。许多基层党支部结合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广泛地开展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也在工作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社区党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客观角度出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我国现今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之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
社区群众当中,下岗失业人员、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无业人员有所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在社区中的比重增多,社区流动人口数量随之增加。社区党员当中,除常驻社区的党员之外,还有从原先的单位下岗失业的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加上毕业后待业家中的大学生党员在社区比重的增加,党员的成分结构逐渐复杂。这些社区中的居民和党员,面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流动人员出于务工要求,活动地点不固定,联系方式不固定,也不能够主动与组织联系,待业党员急于寻找工作对社区党建积极性不高,离休的党员由于身体等方面原因,不能经常参与组织活动。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目前对社区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部分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经费短缺的现象。一些社区经费虽已列入县、区财政预算,但款额有限,仅能维持社区的日常开支。导致部分社区存在一些党建活动难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在承担劳动保障、城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等各项任务时,因缺少财力物力的支持而难以到位的现象。
(二)从主观方面讲,一部分社区工作的同志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缺少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严谨的实施步骤。在党员管理上,缺少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党性的强调不够,致使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态度冷淡,缺少身份感和归属感。党建机制上,待遇机制不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中待遇略低,不能够吸引人才,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也有待健全。在具体的工作开展当中,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忽视各党支部共建的积极作用。此外,新形势下对党务工作人员的各项技能、素质要求更高,原先工作在基层的同志不能够积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而基层支部往往缺乏善于管理的专职人才。这些都给社区党建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社区支部在党建过程中,在思想上,充分把工作重心转变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之中,强化服务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社区党建在联系党群、整合资源与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工作制度的健全。各社区可以联系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共建的形式,充分利用多方优势,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研究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确保社区党组织在社区重大事务上集体决策,决策为民。加强社区干部及党员管理,开展党性学习、作风建设,提供培训、再教育机会,制定干部考核奖惩方案,赏罚分明,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提拔高素质人才上位。完善民主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对社区事务及时公开公布,鼓励社区各成员民主监督、自我监督,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完善社区各项保障制度,确保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项基础设施齐全。改进社区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吸收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新型人才进入社区,对于社区工作老同志,提供进修和培训,帮助其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意识。
(三)具体工作的开展。主动要求加强上级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关怀,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物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工作创作有利条件。抓好社区经济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美化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创新社区工作模式,建设支部网络,运用新媒介,反映新情况。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扶贫帮困、就业咨询、志愿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密切党群关系。培育社区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宣传,树立新风,重视老年人文娱活动,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针对社会内部党员结构复杂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分类管理,加强社区与单位的联系,把在职党员的社区党建活动参与度纳入考评,针对性地成立离休党员支部、流动党员支部、下岗失業党员支部,提供服务和关怀。
[关键词]社区党建;现状;问题;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节奏的加快,社区日益发挥出其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在党中央的重视之下,近年来社区党建在全国的覆盖面逐渐扩展,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可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有着战略性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党建的涵义与概况
所谓社区党建,最初是在1996年由上海市市委提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形式。它是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带有地域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也就是由街道工委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在职党员所开展的基层党建工作。
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时指出:社区党建,大有可为。同年10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性会议,专题研究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胡锦涛同志也指出:“要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快等实际出发,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使党的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讲话中指出:“积极探索构建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凝聚群众的功能,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之下,上海、苏州、杭州、常州、武汉、沈阳等城市化、社区发展较快的城市,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本世纪以来,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实践。至2004年,绝大多数社区均建立了“一个社区、一个支部”的组织体系。许多基层党支部结合新形势,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广泛地开展实践,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也在工作当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社区党建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客观角度出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我国现今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之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
社区群众当中,下岗失业人员、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无业人员有所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在社区中的比重增多,社区流动人口数量随之增加。社区党员当中,除常驻社区的党员之外,还有从原先的单位下岗失业的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加上毕业后待业家中的大学生党员在社区比重的增加,党员的成分结构逐渐复杂。这些社区中的居民和党员,面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流动人员出于务工要求,活动地点不固定,联系方式不固定,也不能够主动与组织联系,待业党员急于寻找工作对社区党建积极性不高,离休的党员由于身体等方面原因,不能经常参与组织活动。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目前对社区工作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部分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经费短缺的现象。一些社区经费虽已列入县、区财政预算,但款额有限,仅能维持社区的日常开支。导致部分社区存在一些党建活动难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在承担劳动保障、城市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等各项任务时,因缺少财力物力的支持而难以到位的现象。
(二)从主观方面讲,一部分社区工作的同志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缺少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严谨的实施步骤。在党员管理上,缺少对社区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党性的强调不够,致使部分党员对组织生活态度冷淡,缺少身份感和归属感。党建机制上,待遇机制不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中待遇略低,不能够吸引人才,管理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也有待健全。在具体的工作开展当中,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忽视各党支部共建的积极作用。此外,新形势下对党务工作人员的各项技能、素质要求更高,原先工作在基层的同志不能够积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而基层支部往往缺乏善于管理的专职人才。这些都给社区党建的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社区支部在党建过程中,在思想上,充分把工作重心转变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之中,强化服务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社区党建在联系党群、整合资源与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工作制度的健全。各社区可以联系地方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共建的形式,充分利用多方优势,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认真研究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确保社区党组织在社区重大事务上集体决策,决策为民。加强社区干部及党员管理,开展党性学习、作风建设,提供培训、再教育机会,制定干部考核奖惩方案,赏罚分明,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提拔高素质人才上位。完善民主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对社区事务及时公开公布,鼓励社区各成员民主监督、自我监督,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完善社区各项保障制度,确保社区活动的顺利开展,各项基础设施齐全。改进社区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吸收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管理的新型人才进入社区,对于社区工作老同志,提供进修和培训,帮助其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意识。
(三)具体工作的开展。主动要求加强上级党组织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关怀,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物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工作创作有利条件。抓好社区经济建设,拓宽融资渠道,美化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创新社区工作模式,建设支部网络,运用新媒介,反映新情况。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扶贫帮困、就业咨询、志愿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密切党群关系。培育社区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宣传,树立新风,重视老年人文娱活动,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针对社会内部党员结构复杂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分类管理,加强社区与单位的联系,把在职党员的社区党建活动参与度纳入考评,针对性地成立离休党员支部、流动党员支部、下岗失業党员支部,提供服务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