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孙侨论“近亲不殖”
公孙侨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精通医道,尤善养生的名家。他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同姓相婚,其生不殖"的论述。当时,中华民族的人口远比现在少得多,同姓人的血缘关系自然比较近,对生育的后代的质量自然有影响。而现代的中华民族由于人口众多,同姓之间除了直系亲属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外,同姓之间的男女是可以结婚的。公孙侨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提出了"近婚不殖"的论述,足以证明他的知识是渊博的,论断是准确的。
在两千多年前的《左传》一书里,记载着公孙侨论述"近亲不殖"的一则故事。春秋时,晋平公有病。郑简公派公孙侨前往晋国问候晋平公之病。晋国有一位大夫问公孙侨:"我们的国君患了何病?"公孙侨说,国君的病是因为"出入、饮食、哀乐"之事所致。我听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出入有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哀乐有限,才能节宣其气,不使气血凝滞和身体衰弱。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把四时都混在了一起,精神都花在女色上,昏乱无度,岂能不生疾病?公孙侨接着说,我历来认为"同姓相婚,其生不殖",所生子女不但易患遗传病,而且不能健康成长。今国君娶同姓之女,人必甚美,而且娶了四个。这样一来,国君必然过度迷恋女色,身体自然不能胜任,如何不生疾病?因此,国君要想长寿,要想不生疾病,应舍弃过多女色,而且不应娶同姓之女,否则,对子孙后代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晋平公听了公孙侨的养生之道后,觉得公孙侨不但讲得有理,而且都是事实。于是,晋平公送给公孙侨许多礼物,重重酬谢了这位直言相劝的异国客人。从此后,晋平公开始注意修身节欲。
“六害”与“三患”
老子对养生学造诣颇深。他认为,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学会养生,而会养生的人,一定要首先学会除"六害"。何为"六害"呢?一为薄名利;二为禁声色;三为廉货财;四为损滋味;五为除侫妄;六为去嫉妒。
"六害"之灾,几乎人人都明白,而且时时会遇见。然而除"六害"却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做到。君不闻《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吗?听了这歌的人都知道修身养性、健康长寿好,但遇见事时,却惟有功名利禄、金钱美女、荣华富贵忘不了。既然人忘不了,就不要埋怨"六害"乘虚而入,伤其精神,损其身体了。
自古以来,富贵之人没有一个不想长寿的。甚至不惜血本地去寻求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但结果却是水中捞月一场空。只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修节止欲的人,方能身心康泰。于是,也有人总结出了丧生损体之"三患"。一是好逸恶劳。有些富贵之人车迎车送,以车代步,终日过着四肢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样的人岂能长寿?二是恣食酒肉。有些富贵之人,大杯喝酒,大块吃肉,终日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孰不知"酒是灌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古人云:"大醉必生大害","大醉入房气竭肝伤"。嗜酒如命,见色眼开的人哪能长寿?三是奢侈腐化。有些富贵之人依仗手中权势,贪污腐化,挥金如土,日出鱼肉百姓,夜宿花街柳巷,终日纵欲放荡,这样的人怎能梦想长寿?
看来老子的论"六害"与有人总结的"三患"大有"异曲同工"之处。他的其他论述也让先人的子孙受益匪浅。他说,体欲长劳,劳勿过极,饱勿过半。今天的人不是也很明白这个道理么?他还说,早起勿在鸡鸣之前,晚起不在日出之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而定则邪物离其身。这样的说教,岂不也让今天的人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