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海军第一艘大舰得而复失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d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3月2日早上,刚刚做完祷告的蒋介石突然得到报告,“重庆”号巡洋舰偷偷开出上海吴淞口,一路北上开往烟台了。
   其实,国民党海军与“重庆”号失去联系已经4天了。起初他们不敢把这个消息报告给蒋介石,而是一连数日不断地用无线电呼叫“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劝他返回上海。邓兆祥始终不应,只一股劲儿地往北开。眼看“重庆”号是铁了心要投奔共产党,海军才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正蛰居在老家奉化的蒋介石。
   得知“重庆”号起义,蒋介石怒不可遏。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惟有将其炸沉,以免为匪利用。”
   仗打到1949年3月,蒋介石手中已没有几张牌了。而“重庆”号就是仅剩的牌中重要的一张。据说,1949年初蒋介石在一次宴会上给他的将军们打气说:“有长江天险,有海空军在,有“重庆”号巡洋舰在,共军又能奈我何?”
   在国民党海军中,“重庆”号是装备最好、火力最强、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军舰。如今,蒋介石倚重的“重庆”号也起义了。这对他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重庆”号起义
   1948年10月,回国不久的“重庆”号被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调往东北参加辽沈战役。“重庆”号上的官兵基本都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的还是大学生。当年他们响应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如今却要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当时,东北已全境解放,国统区局势紧张,“重庆”号多数官兵思想动荡不安,不愿作国民党的殉葬品。共产党地下组织抓住舰上人心涣散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工作,成立解放委员会,培育和发展进步力量。
   1949年2月,趁“重庆”号回上海保养期间,舰上的年轻官兵与中共地下党联系,成立了“重庆军舰士兵解放委员会”(后文称“解委会”)。2月17日,“重庆”号奉命开往吴淞口锚地待命,“解委会”感到,“重庆”号此行很可能是要去阻止解放军过江。紧要关头,他们决定起义。2月25日凌晨1时30分,“解委会”切断无线电和电话,取出武器,拘留了舰上的军官。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舰长邓兆祥不但没有阻止他们起义,还积极参与进来。
   其实,中共中央南京局董必武早就通过民主人士何燧找到国民党海军部参谋长周应聪,去做舰长邓兆祥的工作,邓兆祥同意在时机成熟时起义。
   在邓兆祥的指挥下,“重庆”号开出吴淞口,次日清晨7时顺利抵达解放区烟台港。
  蒋介石:“一定要炸沉‘重庆’号”
   得知“重庆”号起义的当天,蒋介石就给南京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炸沉‘重庆’号。”
   次日清晨,4架轰炸机从台湾新竹基地起飞,一路飞到“重庆”号上空。可它们刚一露头儿,沿岸和舰上就炮火齐发。轰炸机不敢降低高度,只好在高空胡乱投下几枚炸弹,就匆匆飞走了。第二天,几架飞机补充了油料和弹药,再飞临烟台时,竟发现“重庆”号消失了。
   得知“重庆”号失踪,蒋介石把王叔铭骂了个狗血淋头。《蒋公事略稿本》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接见王叔铭副总司令,以据报‘重庆’号舰叛逃,泊于烟台港内,我空军轰炸不中,竟被其逃逸无踪。公以此为我空军之莫大耻辱,当对王叔铭副总司令严加训斥,瞩望转告周至柔总司令,使其知耻负责也。”
   挨了一顿臭骂,空军方面不敢怠慢。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少校陈钟琇找来一张山东半岛沿岸的地图,沿着最后一次发现“重庆”号的坐标,划了一个扇形图。以“重庆”号的平均速率,推算它可能走到了什么位置。根据这个大体的测算,侦察机开始了地毯式搜索。
   18日清早,飞行员王金笃飞到葫芦岛上空。他突然发现,葫芦岛多出来一小块长方形的“新岛”。他觉得纳闷,把飞机拉低准备仔细瞧瞧。可他刚一靠近,岸上就枪炮齐鸣。
   王金笃把发现“怪岛”的情况报告给陈钟琇。陈钟琇把葫芦岛空照图和“重庆”号正上方鸟瞰图两厢一对,断定那个所谓的怪岛就是经过伪装的“重庆”号。
   原来,由于烟台港离当时美军驻防的青岛太近,停泊5天后,中共中央命令“重庆”号开赴葫芦岛。到达葫芦岛后,一连几天没见着国民党轰炸机的影儿,苏联专家提出,应该给“重庆”号伪装一下。
   当年曾在“重庆”号服役的周荣回忆:“号召一下,成千上万的辽西农民推着小车,赶着毛驴,运来了几万斤秫秸。不到三天,‘重庆’号就被盖得严严实实,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大草垛。”
   不过,大草垛的秘密最后还是暴露了。一天上午,周荣正好当班,一架飞机突然低空飞来。周荣看到机舱里有个胖子,依稀就是桂永清。接着,飞机上撒下了一麻袋纸片,周荣随手捡起一张,上面是桂永清向“重庆”号官兵赔罪,希望大家迷途知返的传单。
   舰长邓兆祥感到,这可能是敌人对“重庆”号采取重大行动的前奏,立即命令大家撤除伪装,不能让军舰葬身火海。
   3月19日一早,9架国民党军轰炸机出动向“重庆”号狂轰滥炸。三枚重磅炸弹直接命中“重庆”号,附近海岸陷入一片火海。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当天下午中央指示,拆下舰上的精密仪器和武器,打开海底门,将“重庆”号自沉海中。
   对于只有舢板、木船的解放军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重庆”号不只是国民黨的王牌军舰,当时在全亚洲也是最先进的。人民海军尚未成立就能拥有这样大的军舰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可无奈缺乏空中保护,解放军与这条大船只能失之交臂。
  半个世纪,中国不复有巡洋舰
   1950年2月,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就成立了“重庆”号打捞委员会,沉没两年的“重庆”号终于浮出水面。
   当时,国家打算把“重庆”号改名为“黄河”号,重新编入海军部队服役。但经过一番考察后,苏联专家认为修复“重庆”号代价太大,修理费用比买一艘新巡洋舰还贵。无奈之下,中国只得放弃了。
   上世纪90年代,废弃将近半个世纪的“重庆”号被彻底解体,船壳送入炼钢炉化作钢水。“重庆”二字的舰牌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供人凭吊。
   1949年“重庆”号无奈自沉后,半个世纪,中国不复有巡洋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我国大力发展小炮艇,出现过“小炮艇万岁”的说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拥有大船,到深海去,永远是海军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其他文献
“堂堂几尺高的男子汉,要劲,满身是;要枪,手里有;  眼看日本鬼子横行霸道,不让去打,真是活受罪!”  随后,吕正操率部“脱离国民党部队,北上抗日”   吕正操(1904-2009),奉天省海城县人。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历任东北军第53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116师16旅参谋处长,647团、691团团长。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
期刊
1895年2月,刘公岛。那年冬天最冷的几天里,6名木匠正在岛上一座庭院里打一口棺材。铁锤敲击、长钉入木的声音刺破安静的空气,在黑漆漆的刘公岛上空回荡。一个人时不时叫停木匠,自己躺进棺材里,一试大小。这个人叫丁汝昌。   2月12日,挂着白旗的“镇北”号炮艇载着丁汝昌署名的投降文书,驶至日舰阴山锚地,向日军接洽投降事宜。另一边,丁汝昌举起了混着鸦片的葡萄酒,一饮而尽。鸦片酒药力发作缓慢,直到翌日凌
期刊
傅崇碧(1916-2003),四川省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第63军军长,入朝作战,率部坚守铁原。归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二级国旗勋章两枚。   人们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个“万岁
期刊
张祖谅(1911-1961),河南商城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排长、红31军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386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参谋长、第十八兵团第60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十八兵团军长兼成都警备司令
期刊
梁兴初(1913-1985),原名梁兴祚,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红1军团第2师2团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343旅685团营长、副团长,115师教导第5旅旅长,滨海军区13团团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长,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
期刊
吴瑞林(1915-1995),四川巴中人,原名吴尚德,192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抗日戰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鲁东南临时特委书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委,中共泰山地委军事部部长,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兼政委、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安东军区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
期刊
1961年,宇航员的姓名是个秘密,  要紧的是第一个上太空。宇航员的“特殊技能中  必须有一项,就是接受自己的死亡”  这是一个年轻人的故事,在他1961年名动世界的时候,整个世界对他几乎一无所知。他用不到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生之中最伟大的成就,但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却需要经年的勇气和信念才能够征服。   这个在27岁凯旋的巨星,在33岁生日时却疲惫不堪、提心吊胆、不胜烦扰。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为了挽
期刊
吴信泉(1912-1992),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参谋、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687团政委,344旅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3师8旅政委,淮海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兼政委和中共淮海地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师
期刊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顾方舟为了阻击“脊髓灰质炎”这个敌人,付出了一生精力。直到离世,他才停止对敌人的进攻。“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生前经常以这样的言语轻轻带过自己的巨大贡献。就是这一颗小小的糖丸,让中国儿童搭上了健康的方舟,它于社会、于人类有了至高的价值。  开篇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一辈子都在跟病毒较劲,阻止了无数个家庭
期刊
曾泽生(1902-1973),云南省永善县人,曾入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学习,之后长期在滇军任职。1946年任滇军60军军长,被国民党调到东北打内战,1948年率部在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仍任军长。1950年,率50军入朝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0军,是一支由国民党60军长春起义而改编建立的部队。实战证明,50军首任军长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