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位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就像钱,怎也留不住。这不,又到了交车位租用费的时间了。按约定,我给梁先生微信转账下面3个月车位租用费900元。
  不料,梁先生回复说不租了,并把钱退回来。
  我怔住了。妻子说:“难道他是嫌租用费低了?嫌我们偶有晚交租金?问问他,给他加钱是否能租。”妻子的话是有依据的。其實,小区物业那里也有车位出租,每月420元,而且需一次性交3个月。对于小日子不算滋润的我来说,这笔费用不算小。于是,我能300元租用到梁先生的车位,心里挺甜的。一是我的吉利小车终于有了安身之处,二是刮风下雨时送小孩取车方便。突然,他说不租了,我们心里很不爽。
  梁先生是经商的。2013年在佳和小区买房时一并买了两个小车位。到前年我在这个小区买房时,房价已翻了近一倍,小车位也涨了5万元。梁先生并不开小车,两个车位一个是儿子使用,一个是儿媳使用。儿子长期在深圳,所以常有一个车位闲置。于是,梁先生将这个车位出租出去。当初,梁先生听说我是老师,很爽快地说:“我最敬重老师了,就每个月300元。”转眼一年过去了。每次我都是通过微信给他转账租用费。偶有租金晚交几天的情形,但梁先生似乎不在意。
  妻子催促我,发信息同他说,要加多少租金才租,商量商量,他的车位至少比物业那儿的便宜。
  一会儿,梁先生回复说:“不是租金问题,而是我儿子说不租了。”
  心凉了。要抓紧时间找车位,或者像之前把车开到街巷里打“游击”。这么便宜的车位租用费肯定是没第二家了。想到这,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没那么美好了,还有点生气——梁先生怎不早说不租了。临时临急,哪有那么快能找到车位!
  一会儿,梁先生的信息又来了,我没好气地打开。
  梁先生信息说:“不用着急腾车位,先用着,免费,我需要时再跟您说。”
  于是,我的车还是在那个车位放着。心想,估计是他儿子回家过年时要用这个车位吧。反正还有一个多月才到春节,我们春节前也会返回乡下过年,年后再打算了。对,就这么办!
  春节在鞭炮声中热闹祥和地过去了,又到了年后返工返校时节。我们边留意车位租用信息边观察梁先生的车位。好些天那个车位还是空着。
  一天,梁先生的信息来了。难道又可以租用了?我有点忐忑地打开信息。
  梁先生说:“李老师,返回小区了吧?那个车位您先用着,免费,我需要时再跟您说。”
  道谢后,我也不太客气地把车停到那个车位。这阶段比较缺钱,能省点就省点吧。
  一个月在忙碌的工作中,在接送小孩、辅导功课中,在琐碎的家常生活中,悄然过去了。
  又一个月过去了……
  又一个月过去了……
  又一个月过去了……
  一直未见梁先生说什么时候需要用这个车位。有好几次,都想微信问问,怕他临时临急催促腾车位。但几番编辑这个信息,又几番删去,最终还是没有问。我也就这样忐忑地用着。梁先生也一直没有说。
  一天,电梯里,一位中年妇女抱怨说有车位都不舍得给亲戚用,而是给一位老师。一位中年男人,应该是她丈夫,回应道,据说是他儿子定的,之前是租,现在说不租了,免费让那位老师用着,说是尊师重道……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生打架住院的事儿终于处理完了,安排好学生,安抚好家长,走出卫生院的大门,看一看表已经是夜里十点多了。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可能已经困了,躲到云里打瞌睡去了。初冬的夜里,风是那么的刺骨,他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大衣,犹豫着是回家还是回宿舍,但是想到妻子和母亲肯定还在等着他的消息,于是他决定还是回家吧。戴好头盔,骑上他的弯梁小摩托,向着家的方向驶去。  从卫生院到家,大约有十多里的路程,中途没有一个村庄,乡下
天天看微信,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小区封闭了,社区要求全体居民都在家隔离,门上贴着“居家休息,祝您健康”八个大字。  程远长长舒了一口气。前些日子王丽缠他缠得紧,三天两头约会,逼着他表态,各自和妻子、丈夫离婚,然后她与他重新组合家庭,把他的头都搞成天山这么大啦。  说实在的,他根本就没有想与妻子离婚。他与妻子结婚七年,却没有七年之痒,还生了一个很快就要上小学的宝贝女儿,怎么可能与妻子分手呢?  都怨自
圣诞节的前一天,雪下得铺天盖地,没完没了。校园里又和往年一样刮起了一阵风儿,送苹果送平安,师生争着抢着相互送苹果。教室里办公室里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纸袋包裹的苹果。  我对班里的孩子三令五申:“一个中国人,过什么西方的节日!”孩子都说,苹果已经买了,没办法退了,往我办公桌上一丢,转身就走。我望着一桌子“平安”无可奈何。  我收拾完办公桌上的东西,刚要走,看见门缝里夹着一个孩子半张脏兮兮的脸,张嘴想喊“
旧年的荷塘退入画里  乘着朱自清的月色  我赶往明年的荷塘  身边的这柄老荷披起褐黄袈裟  手拈蓮花在塘中替我解经  轻风由东往西摊开一圈圈月亮  莲蓬卷起毛边册页  莲子一句句读糯白偈语  读着读着,心的深处  站起一芽绿玉佛  在秋的边缘  遇见起身赶路的春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陕甘宁边区,采访期间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力量”,惊叹“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丰富而灿烂的精华”。今天,我们凝望百年党史,缅怀先辈和先烈的红色足迹,也可以发现并品悟他们的信仰之真纯、忠诚之可贵,从而凝聚起复兴之路上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历史是我们回不去的时光,但历史并不模糊,有时候走得越远,反而愈加清晰。在我的家中,有一本江苏
江澜新潮  栏目主持人:刘思阳  编者按: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恰巧在湖南长沙出差的作者,亲眼目睹了全国各界民众纷纷自发悼念袁隆平院士的场景,深受触动,于是写下了这篇《2021年5月22日·我在长沙》,以此表达自己对这位国家脊梁的深切缅怀。本期栏目中《难以忘却的约定——我、父亲与圌山的故事》、《丈母也是娘》也通过意象的选取或娓娓道来的叙事,
风占據了整座房子  它们在檐廊上回旋奔跑  宣告自己的胜利  铁锁不曾妥协  依然在昼夜的边界守卫  等待那些灵魂回家  阳光奋力从门缝钻入  将堂屋照得透亮  外婆挥舞着笤帚打扫鸡屎  外公放下沉重的谷担舒展眉头  他俩并排站在墙上已很久  看着房梁上抖落下岁月的尘埃  屋檐掉落的雨滴砸进了我的眼眶  思念的墙塌了又垒起  往事在风中飞舞  风在檐廊里奔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