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结合带超微结构及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与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关系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子宫结合带的超微结构特点及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变化与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或次全切除术者30例为观察组(其中子宫内膜为增生期14例,分泌期16例),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等行子宫全切除术者30例为对照组(子宫内膜为增生期、分泌期各15例).采用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Cx43蛋白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结合带中的表达水平,以吸光度(A)值表示;透视电镜观察两组中无诊断性刮宫(诊刮)史、剖宫产史、子宫手术史者(各4例)的子宫在位内膜、子宫结合带以及子宫肌层外1/3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 (1)Cx43蛋白的表达:观察组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结合带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33±0.018、0.137±0.021,对照组分别为0.154±0.016、0.141±0.018,两组同一期别子宫内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内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结合带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在位内膜中增生期及分泌期Cx43蛋白表达水平(0.067±0.017,0.062±0142)低于对照组(0.094±0.005,0.080±0.005),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内增生期与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增生期外肌层Cx43蛋白表达分别为0.184±0.022、0.188±0.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外肌层Cx43蛋白表达分别为0.178±0.022、0.191±0.02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2)形态学变化:观察组子宫结合带平滑肌细胞核面积[(24.3±1.6)μm2]比对照组[(21.8±2.0)μm2]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膜致密斑明显增长[(1.07±0.17)、(0.71±0.07)μm],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子宫结合带肌细胞小凹结构减少,细胞增生肥大,排列紊乱,核表面呈圆齿状不规则外形,核染色质边集,异染色质多,细肌丝较少而中间丝较多,线粒体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空泡化明显,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增加,肥大细胞与肌细胞紧密相邻;在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间呈桥粒连接,且表面绒毛增粗、致密.以上特点在观察组的外肌层也可见,但没有子宫结合带显著.结论 子宫结合带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和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有关。

其他文献
建立着床期子宫内膜体外模型、探讨胚胎的着床机制对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流产率及有效避孕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用分泌期子宫内膜经短期体外培养形成子宫内膜的立体模型,但由于所用分泌期内膜细胞已经受体内因素的作用,而且体外培养时间短,不适用于探讨各种因素对子宫内膜窗口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增殖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问质细胞,经体外培养建立分泌期子宫内膜模型
期刊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是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能自我复制.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支原体,其致病性可能与血清型及浓度有关.本研究通过建立Uu血清型1(Uu1)感染的兔模型,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析不同浓度Uul在兔生殖道中的致病性,旨在探讨Uul感染与致病的关系
期刊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9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23例胎盘植入合并产后出血患者,其中阴道持续少量出血9例,急性大出血14例,出血时间平均为(8±6)d,出血量平均为(980±660)ml,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杏并诊断为胎盘植入.对23例患者先行髂内动脉造影,确认子宫动脉后再将导管
子宫内膜是人体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包括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为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性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改变;基底层则在经期后修复内膜创面并形成新的功能层.子宫内膜周期性的修复增长及剥脱受体内各种甾体类激素(尤其是雌、孕激素)和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这是一系列连续动态改变的信号传递过程,任何调控因子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再生,从而引起流产和其他子宫内膜疾病
期刊
复发与耐药是恶性肿瘤临床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大多数复发与耐药患者预后不良,甚至不可治愈.妇科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实体肿瘤,复发与耐药并不少见,但迄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定义不统一、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方案存有争议等,治疗决策常常极为棘手.随着治疗理念的革新和治疗手段的进展,相信复发与耐药性妇科恶性肿瘤的预后将会有显著的改观。
期刊
患者36岁,因发现腹部增大3个月,伴腹胀腰痛1周于2009年8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9年7月16日.2009年5月自觉腹部增大,每日大便次数增多,有尿频、尿急感,伴腰酸,气急心悸。
期刊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因素对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6月-2009年8月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的宫颈癌Ⅰb1~Ⅱa期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存在尿潴留分为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动力学因素对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结果 72例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
患者25岁,因停经38 d、右下腹痛2 d、晕厥2次,于2010年1月11日就诊.妇科检查:外阴无异常,阴道通畅,未见积血,宫颈光滑,宫颈举痛可疑,子宫正常大小,无明显压痛,双侧附件区未及明显肿块,轻压痛,阴道后穹隆穿刺出5 ml暗红色不凝血.实验室检查: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弱阳性。
期刊
孕产妇死亡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公民健康与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方法,也为孕产妇可能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及时诊断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归纳与总结孕产妇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MRI表现,以期相关专业医师能够全而认识孕产妇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及时进行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以减少因中枢神经
期刊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病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虽然卵巢癌的诊治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无明显改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