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典型荒漠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q769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的月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以裸沙作为对照,原位动态(生长期,6—11月)观测毛乌素沙地藓结皮(M)、藻结皮(AL)覆盖土壤的呼吸速率(DR)和净碳通量(NCF),并计算得到光合速率(Pn),同步记录相应环境指标数据。结果表明:(1)两类结皮DR与Pn均先升后降,DR在8月达峰值[M,AL分别为1.96,1.66μmol/(m~2·s)],Pn在9月达峰值[M,AL分别为2.75,1.39μmol/(m~2·s)];NCF先升后降再升,7月达峰值[M,AL分
其他文献
为了解富营养湖泊流域源头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无机磷组成及分布特征,在滇池流域南部的柴河流域内选取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云南松林地、荒草坡、富磷农田、大棚农田、大棚沟渠及露天农田)土壤,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无机磷含量为0.96~3.23 g/kg,占总磷含量的45.31%~76.41%;其中山地区内的云南松林、荒草坡和富磷农田土壤以磷酸铁盐磷(Fe-P)和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树干液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技术(TDP)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长沙地区连续观测了樟树树干液流,且同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和气象因子,分析了樟树树干液流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量级降水条件下的特征以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樟树树干液流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高于雨天。晴天液流日变化呈倒“U”型单峰曲线,雨天液流随降水的分布呈单峰、多峰曲线或一直处于较低值。晴天气象因子对液流的解释程度比雨天高。(2
为了提高荒漠植被的提取精度,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东岸的灌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可见光波段荒漠灌木的光谱特性,从指数、阈值方法、影像分辨率角度,对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归一化绿蓝差异指数(NGBDI)、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红绿比值指数(RGRI)、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6种植被指数特征进行了对比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荒漠灌丛研究区内,EXG和EXG-EXR指数直方图为双峰特征,其余均为非双峰特征。针对峰值特征,分别采用直方图阈值法和阈值迭代法计算阈
为揭示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崩岗系统的生态恢复效应以及植物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机制,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的3种不同活动状况崩岗样地,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其崩壁部位土壤养分和芒萁植物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同一活动状况崩岗崩壁不同部位土壤养分普遍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活动状况崩岗崩壁土壤肥力有所提升,均在崩岗Ⅲ(稳定型)达最大值,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仅有3.88,0.44,0.06 g/kg,远远低于全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崩壁芒萁三大营养器官的C,
为了探讨植被原生演替初期关键种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进程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麓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原生演替序列初期关键种马河山黄芪(Astragalus mahoschanicus)植株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马河山黄芪枯落物和不同器官有机碳变化为根系>茎>枯落物>叶片;全氮变化为叶片>根系>枯落物>茎;全磷变化为叶片>枯落物>根系>茎;C/N变化为茎>枯落物>根系>叶片
为了探析辽河流域潜散量变化及主控气象因素,为促进该流域农业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基于辽河流域内23个气象站点1968—2018年生长季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辽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辽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主控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辽河流域1968—2018年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303 mm/a,5月、6月、7月ET 0呈下降趋势,8月、9月
作为宁夏自治区南北向交通运输通道,乌玛高速公路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保证公路正常运行,该文采用野外定位监测和室内分析方法,揭示了公路沿线风沙活动规律。结果表明:(1)区域0~5 m/s等级的风速频次占全年风速的90.45%,起沙风向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和偏南方向,合成输沙方向为偏东南方向;研究区输沙势小于200 VU,属于低风能环境。(2)沿乌玛高速公路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所有样品均以细沙和中沙为主,粒径范围集中在1.0~2.76Φ。除5号采样点20 cm,50 cm和100 cm深度沉积物的百
为探究贵州省不同地貌类型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数据集(ERA5),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31年来,贵州省表层(0—7 cm)、中层(7—28 cm)及深层(28—100 cm)土壤湿度均
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需科学认知乡村韧性的概念内涵,揭示其空间分异特征。在系统归纳乡村韧性和乡村地域系统演化框架的基础上,从生产资本、公共资本、文化资本和生态资本4个维度出发构建乡村地域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2018年万年县乡村韧性水平,并利用ArcGIS 10.5可视化了其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乡村韧性水平高低是乡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表征,乡村韧性包含村域资源禀赋状况和乡村人文社会条件,表现为村域生产资本、公共资本、文化资本和生态资本的集合。(2)万年县乡村生产资本水平、公共资本水平
为探究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时空变化,利用2000—2015年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相关地理数据等,在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综合参数,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各类供给服务数量均有所增加,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其中供给服务增幅最大(22.05%),调节服务增幅最小(2.41%);供给呈现为北部高值、中部中值、中东部较低值和中部偏北低值格局。(2)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逐年增加,但整体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