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定河,古称水,隋代称桑干河,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以及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永定河北京段全长170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河流,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等五个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
一直以来,永定河一年中的流量并不平均,平常水少甚至没水,但到了夏季暴雨季节又会产生很大的洪水。由于河床很浅,河流走势经常横向摆动,河道经常变迁,所以这条游荡型的河流旧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无定河”。
“无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山区坡陡水急,携带大量泥沙卵石,其含沙量仅次于黄河,又有“小黄河”之称。多年的淤积使得河床升高,永定河成为地上河。要命的是,北京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卢沟桥海拔57.6米,比北京城内足足高出20多米,一旦永定河决口,势必淹掉北京城。据统计,从1271年往后的700多年间,永定河发生大小水灾124次,洪水6次冲至北京城,8次甚至淹没天津。清康熙七年,永定河决卢沟桥及堤岸,洪水泛滥。康熙三十七年,命名臣筑堤,并将无定河改名永定河。“永定”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在之后的时间里,永定河仍数次决口,危害两岸百姓。
出于防洪的考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部门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库容41.6亿立方米的官厅水库。之后几十年中,永定河上游共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库267座。遗憾的是甘蔗没有两头甜,这些举措在收到防洪实效的同时,却逐渐成为导致永定河干涸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工业化冲击下,“母亲河”永定河沦为北京最早走向水脉衰微的河流。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永定河卢沟桥段就已断流,高高的河床甚至高过卢沟桥的桥孔。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附近的村民开始采挖河沙,并源源不断地送往施工现场。据当地村民回忆,当时甚至有天津的火车来这里一车皮一车皮地拉往天津进行城市建设。据说,当时最深的沙坑挖到地面以下20多米。饶是如此,断流的永定河也没有迎来水流的自然接续。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映水中,明媚皎洁,“卢沟晓月”也因此成为令人沉醉的燕京八景之一。然而,河床的干涸使得这一人间美景从此不再。
不仅如此,由于断流多年,河道很多地方成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非法填埋场所,成为京西最大的风沙源。这严重影响了沿河五区的发展环境,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首都的整体形象。
让永定河起死回生,一直是首都市民的梦。然而要实现这个梦,却并非易事。断流多年的河道早已面目全非,治理起来工程浩大,而浩大的工程就意味着巨量的投资,资金从哪里来?就算资金解决了,水又从哪里来?毕竟,北京是个极度缺水的城市,连饮用水都要依靠外援,哪有多余的水补给永定河?这些都是避不开的难题。
2010年2月28日,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启动。根据总体规划方案,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分5年实施。具体将永定河分为三段功能分区:官厅山峡段92公里,平原城市段37公里,平原郊野段41公里。同年7月23日,时任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将投入170亿元再造这条“母亲河”。
据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介绍,2010年至201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了城区段永定河“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包括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园博湖、调水管线和园博湿地等项目,治理河长18.4公里,恢复水面400公顷,建成绿地440公顷,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亲水的空间。得益于该工程,断流三四十年后,“卢沟晓月”的美景在2011年秋重返人间,永定河终于走上“重生”之路。
“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多年,是再生水让它重现生机。”邓卓智称。永定河要按规划建成“绿色生态走廊”,京內河段生态灌溉需水量1.3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城区每年生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如邓卓智所说,“没有再生水,绝无可能。”
再生水也称中水,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进行有益的使用。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功能,这是北京开发利用再生水的一个侧影。
自2001年建成首座再生水厂,北京再生水发展实现了飞跃。“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是北京水务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再生水流向“三大领域”,即工业制造、农业灌溉、河道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再生水已从补充水源变成主力水源,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时任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说。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方案》主要围绕“水”和“林”两大生态要素进行治理。“水”是将保障河道生态需水作为永定河生态修复的关键,加大节水力度,遏制地下水超采,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合理配置外调水。“林”是打造绿色廊道,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湿地修复,提升生态休闲功能。
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永定河北京段将是重点治理的区域,未来永定河北京段将形成三大生态节点,包括官厅水库周边、新首钢周边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其中,官厅水库周边将打造湿地中的世园会,支撑2019世园会和2022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举办。
此次永定河的综合治理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协同治理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巡视员关锡璠称,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各区域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年度实施计划,实施动态管理、滚动推进的项目储备和实施机制。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农经司水利处处长冯云飞说,永定河的治理将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流域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质量责任。他认为,河长制的实施,将增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协同治理的效果。
2017年4月1日,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动员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正式启动。
一直以来,永定河一年中的流量并不平均,平常水少甚至没水,但到了夏季暴雨季节又会产生很大的洪水。由于河床很浅,河流走势经常横向摆动,河道经常变迁,所以这条游荡型的河流旧时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无定河”。
“无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山区坡陡水急,携带大量泥沙卵石,其含沙量仅次于黄河,又有“小黄河”之称。多年的淤积使得河床升高,永定河成为地上河。要命的是,北京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卢沟桥海拔57.6米,比北京城内足足高出20多米,一旦永定河决口,势必淹掉北京城。据统计,从1271年往后的700多年间,永定河发生大小水灾124次,洪水6次冲至北京城,8次甚至淹没天津。清康熙七年,永定河决卢沟桥及堤岸,洪水泛滥。康熙三十七年,命名臣筑堤,并将无定河改名永定河。“永定”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事实上,在之后的时间里,永定河仍数次决口,危害两岸百姓。
出于防洪的考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部门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库容41.6亿立方米的官厅水库。之后几十年中,永定河上游共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库267座。遗憾的是甘蔗没有两头甜,这些举措在收到防洪实效的同时,却逐渐成为导致永定河干涸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化、工业化冲击下,“母亲河”永定河沦为北京最早走向水脉衰微的河流。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永定河卢沟桥段就已断流,高高的河床甚至高过卢沟桥的桥孔。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大兴土木搞城市建设,附近的村民开始采挖河沙,并源源不断地送往施工现场。据当地村民回忆,当时甚至有天津的火车来这里一车皮一车皮地拉往天津进行城市建设。据说,当时最深的沙坑挖到地面以下20多米。饶是如此,断流的永定河也没有迎来水流的自然接续。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映水中,明媚皎洁,“卢沟晓月”也因此成为令人沉醉的燕京八景之一。然而,河床的干涸使得这一人间美景从此不再。
不仅如此,由于断流多年,河道很多地方成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非法填埋场所,成为京西最大的风沙源。这严重影响了沿河五区的发展环境,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首都的整体形象。
让永定河起死回生,一直是首都市民的梦。然而要实现这个梦,却并非易事。断流多年的河道早已面目全非,治理起来工程浩大,而浩大的工程就意味着巨量的投资,资金从哪里来?就算资金解决了,水又从哪里来?毕竟,北京是个极度缺水的城市,连饮用水都要依靠外援,哪有多余的水补给永定河?这些都是避不开的难题。
2010年2月28日,北京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启动。根据总体规划方案,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分5年实施。具体将永定河分为三段功能分区:官厅山峡段92公里,平原城市段37公里,平原郊野段41公里。同年7月23日,时任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将投入170亿元再造这条“母亲河”。
据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邓卓智介绍,2010年至2013年,北京市启动实施了城区段永定河“五湖一线一湿地”工程,包括门城湖、莲石湖、晓月湖、宛平湖、园博湖、调水管线和园博湿地等项目,治理河长18.4公里,恢复水面400公顷,建成绿地440公顷,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亲水的空间。得益于该工程,断流三四十年后,“卢沟晓月”的美景在2011年秋重返人间,永定河终于走上“重生”之路。
“永定河北京段断流30多年,是再生水让它重现生机。”邓卓智称。永定河要按规划建成“绿色生态走廊”,京內河段生态灌溉需水量1.3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城区每年生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如邓卓智所说,“没有再生水,绝无可能。”
再生水也称中水,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进行有益的使用。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功能,这是北京开发利用再生水的一个侧影。
自2001年建成首座再生水厂,北京再生水发展实现了飞跃。“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是北京水务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说。再生水流向“三大领域”,即工业制造、农业灌溉、河道环境。“经过多年发展,再生水已从补充水源变成主力水源,成为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时任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说。
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方案》主要围绕“水”和“林”两大生态要素进行治理。“水”是将保障河道生态需水作为永定河生态修复的关键,加大节水力度,遏制地下水超采,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合理配置外调水。“林”是打造绿色廊道,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湿地修复,提升生态休闲功能。
根据《方案》和实际情况,永定河北京段将是重点治理的区域,未来永定河北京段将形成三大生态节点,包括官厅水库周边、新首钢周边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其中,官厅水库周边将打造湿地中的世园会,支撑2019世园会和2022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举办。
此次永定河的综合治理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协同治理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副巡视员关锡璠称,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各区域的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和年度实施计划,实施动态管理、滚动推进的项目储备和实施机制。
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农经司水利处处长冯云飞说,永定河的治理将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流域内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质量责任。他认为,河长制的实施,将增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协同治理的效果。
2017年4月1日,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动员会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