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的新生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鬼子是望仙庄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庄户人。因为鬼子这个外号,让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庄户人,变得一辈子都不普通。鬼子有腿疾,为啥不叫他瘸子而叫鬼子?一说他鬼心眼多,一说他就是日本人,是他爹龟田闯关东带回来的。鬼子爹叫贵,龟田是《小兵张嘎》中日本少佐的名字,电影头天晚上看完了,第二天就有人喊他爹龟田。鬼子个不高,也就一米六吧,短腿八字步,谁看一眼都会想起电影上的日本鬼子。他爹外号龟田,给他头上按上个鬼子的外号,在庄户人起外号的流程上很合乎情理。
  鬼子从不让外人进他的家,带炕的屋里更不用说了。对啥都好奇的我们来说,想知道他们家藏着什么秘密想得蛋疼。我和二嘎、汉奸去生产队干活或者到外村看戏看电影,常喊鬼子一块儿走,图的是路上听他讲故事。在街上一阵鬼子乱喊,鬼子在家急忙回应。吧嗒、吱吆门就开了,鬼子的瘸身影就闪了出来。有几次我故意愣往他家闯,鬼子闻声一拐一拐地急忙迎出来。地瓜叶菜团子塞得他腮帮子啪啦啪啦直往下掉渣渣。


  鬼子邻居有棵杏树,杏花没谢就上了我们的心。去偷杏那天,适逢张寡妇回家来了,我俩急忙翻墙进了鬼子家。我一使眼神将食指往嘴上一放,汉奸就明白:意思是悄悄地进去,打枪的不要。这是《地道战》鬼子偷袭高家庄时的台词。在窗外我用唾液沾湿他家的窗户纸,洞窥鬼子和他爹在吃啥。只见鬼子将一个玉米面窝头推向他爹面前,说我吃过了,吃过了。鬼子爹年龄大了,工分挣不够,日子不宽裕。突然,汉奸冷不丁把我推了个趔趄,说他也要看看。声响惊动了屋内爷俩。鬼子闻声推门出来,嘴角上还粘着菜团子渣。我看他衣服兜鼓着,说,杏没偷着,差点挨了张寡妇的扫帚,回家肯定挨爹的大巴掌。指指他兜,还饿着呢。鬼子很不情愿地从衣服兜里拿出一个窝头,我和汉奸一人一半。不知为啥,嚼在嘴里的窝头唰唰响。回家说给爹娘听。我娘看了我爹一眼,说准是自己吃地瓜叶,给他爹吃掺了谷糠的玉米窝头。爹连声道,这人,这人,真好,真好,如果他真是日本人,能对他爹这么好?
  望仙庄村南有个湾。平时干枯的几乎没水,与其相连伸到远处的沟,是有几座荒坟的乱葬岗。没有大雨,夏天也是干的。几场夏雨馋湾就满了,黄黄的泥汤成了孩子们的天下。因每年都淹死孩子,村里人说它馋,叫它馋湾。孩子们却对一湾黄汤喜爱得不行,中午不睡觉也在里面疯,疯得上学频频迟到。让孩子眼馋的还有岸上风送瓜香的生产队瓜地。
  至今还记得馋湾崖瓜地发生的一件趣事。炎热让馋湾里的黄汤少了往日的沸腾,从村里传出的知了声让馋湾静得可怕。突然,从瓜地旁边红高粱地里闪出几个小泥人,一跳一跳的鬼魅一般。一个泥人朝着看瓜小窝棚蹦过来,另外几个扑向尚未熟透的西瓜。住手——你们的,你们的,住手。随着几声大喝,鬼子握着土炮跳了出来。几个小泥人顿时鸟兽一般四下逃窜,有两个跑向馋湾,扑通扎进去不见了。
  看到这儿你也许猜对了,小泥人是我和汉奸招呼几个小馋猫捣的鬼。我们在馋湾崖边用泥巴将赤条条的身子抹成泥猴,每人头顶一个南瓜叶子。原想把看瓜人鬼子吓得不敢出窝棚,我们吃个够。没承想,瓜没吃成,当天晚上都挨了爹的鞋底。我爹用鞋底一边揍我的腚,一边咬牙切齿地喊,看你还偷,看你还偷!
  第二天,我和汉奸各自摸着屁股,吸着凉气骂道,操他娘,血债要用血来还。我示意汉奸附耳上来,汉奸咬着狠牙点头,随后和我嘻嘻哈哈笑了。
  打那,鬼子在我心目中变成了坏人,他讲故事我也不稀罕听了,更别说和他搭腔。想起来就骂日本鬼子,大大的坏了。
  那个特殊岁月,乡村的文化生活匮乏。虽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常在村里演节目,县电影队也进村放电影。放的都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老三战”。偶尔也放《小兵张嘎》或外国片子。再就是过年戏台上的样板戏。我们村排演的样板戏也是老一套,被南庄北疃打趣为——望仙庄没出息,不是“沙家浜”就是“红灯记”。当时出殡嚎丧,庄里人都当西洋景看,年下的杀猪叫声在我们听来不亚于时下的流行歌曲。有次放学的小街上,突然传来一阵老男人喊叫,仔细听又不像谁家死了人,我和同学们唯恐落后,哄的朝嚎叫声奔去。原来是鬼子他爹龟田站在胡同口,张着掉得差不多牙的大嘴,在五音不全地唱革命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唱完一首接一首,像开个人演唱会。有的字唱得含糊不清。我冲龟田一撇嘴,你唱毛主席是你亲爷爷也没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你儿子坏,你也不是好东西,你早晚脱不了挨斗。可那天鬼子爹不停歇地唱,我们听得忘了回家吃饭。
  乡下至今有个习惯,每看一次“光景”,像老牛反刍要回味一番,复述情节故事或人物语言。有的还绘声绘色地学,学得惟妙惟肖。有个星期六不上学去生产队挣工分,鬼子先犁后耙,我们跟在后头拾落下的花生。昨晚刚看过《小兵张嘎》,有的指着另一位学:小孩,你的大大的好。有的拿着花生,你的,米西米西。有的说见过在县城公安局工作姨夫的手枪。胖子建学着胖翻译官走路的样子,二嘎嘻嘻哈哈学嘎子用西瓜砸胖翻译官的动作,手朝建扇过去。建冷不丁被吓一跳骂了二嘎一句。二嘎刚要回骂看着健说道,建,建,汉奸。在农村,外号是世袭的,一旦被叫上汉奸这个外号,尤其在那个年代还了得!建的汉奸外号就是那次叫开的。你才是汉奸呢,你爹你爷爷你们家都是——忽然,建不骂了,一指远处,只见手扶犁铧的鬼子正扬鞭催牛一步一步走过来。头上的棉帽耳朵被秋风吹起呼扇呼扇的,看!他像不像昨晚的日本鬼子?
  像,真像——
  越看越像,白牙黑脸——真像昨晚电影上的龟田。
  都说他是日本人,我看没有错。
  他会不会是日本特务?
  我看有可能……
  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不到二十年,台湾敌对势力不时叫嚣反攻大陆,苏联有亡我之心,加上人为的阶级斗争宣传,看的电影、戏剧、小人书,也离不开这些内容。我们小小年纪,脑子里也扯了一根阶级斗争的弦,对谁都怀疑,看谁都像特务、坏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時期的反特故事片《铁道卫士》,更让我们这帮小孩子对抓美蒋特务,防苏修、日本间谍有了浓厚的兴趣。加上好奇心,防特抓特不但融到我们的血液里,而且落实到了行动中。那时的冬天,去邻村看电影或听戏回家的路上,田野远处常有信号弹起落,还有升起的照明弹照得夜如白昼。尽管人说是民兵或部队在训练,但我内心总以为有敌特在打暗号,敌人要进攻。晚上做梦都是日本鬼子打进来,国民党还乡团回来了。二嘎私下和我商量,要争取抓一个特务,赶集上店大人不用我们去,我们就“就地取材”,把目标锁定在鬼子身上。谁让他和我们有仇呢,一看见鬼子的瘸身影,我就感觉那次偷瓜被打的屁股还疼。我们处处注意鬼子拐来拐去的行踪,幻想有一天抓他个“现行”。有天中午,二嘎气喘吁吁地跑到我家,说有个鬼鬼祟祟的男人在村头乱打听。我一听警惕性又上来了。在心里就驴唇不对马嘴地瞎猜是来和鬼子接头的。当时通过阶级教育、忆苦思甜,知道了很多还乡团回乡杀害村干部的事。印象最深的一九四七年农历七月至八月,国民党自潍县东进,平度一伙儿被斗地主组成还乡团盘踞在马家沟村,用残暴水淹、活埋、矛枪穿、铡刀铡、火烧、香燎、枪杀等手段,杀害村干部和翻身农民400余人。当时马家沟有条“烟台沟”,沟内扔的尸体堵住流水,史称马家沟惨案。这不是杜撰,《平度史志》有记载,网上百度都能搜到。如今,马家沟村已成为平度市一部分,马家沟芹菜作为著名地理标志商标,在山东乃至全国叫得很响,却很少有人知道那段血腥历史。每每看到餐桌上炝拌芹菜、肉丝炒芹菜,我就回想起小时候的阶级教育。   说远了,继续说童年的捉特务糗事。我悄悄推开房门,看了一眼在炕上打呼噜睡得正香的爹。吃饭时他还嘱咐我说下午他要去公社开会。他睡一会儿,让我喊醒他。正好我和二嘎去捉特务,让他睡吧。这么想着我和二嘎出门朝村头跑去。正是伏天人们都在歇晌,小街上静悄悄的。村头上,高大的柳树上枝叶一动不动,只有知了在一阵一阵乱叫。远远地看到,一个瘦猴样的中年人站在柳树下。路上我们商量好了的,二嘎留在后头,一旦有事他好喊人。如果有机会就学电影上张嘎子用棘针把那人的自行车胎扎破,防止他逃跑。由我上去和瘦猴男人周旋。当我走近那人时,突然意识到一旦瘦猴上来掐死我怎么办。课本上刘文学就是被偷公社辣椒地主掐死的。想起从青岛回乡的我那位同学在馋湾被淹死后,怎么喊他都闭着眼不说话了的情景,我恐惧地瞥了身后一眼。发现二嘎正假装看墙上“千万不要忘记阶段斗争”标语,我才放心大胆地与瘦猴搭讪。听瘦猴说找某某某,我紧张的心扑通落了下来。瘦猴是找我爹的,不是找鬼子来接头的,放心之余我还有点失望。转念我又想,狗特务都很狡猾,该不是来暗杀我爹的吧?我爹是村干部,是党员。敌人是残忍的。阶级教育展览馆漫画上,还乡团把村干部像草串蚂蚱一样,用铁丝穿过锁骨拉到大坑里活埋。想到此,我不由得想上前活剥了这瘦猴。我咳嗽了一声,提醒二嘎跟上,意思先把瘦猴引到村里,像《地道战》上那样来个瓮中捉鳖,进了村再喊大人把瘦猴这个狗特务捉起来。
  刚进村不一会儿,我高兴地看到有个人戴着苇笠骑着车子飞奔过来,走到我们眼前跳下车。来人是我爹。他歪头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向瘦猴伸出手握着,你早来了,你看,我到炕上一躺就睡着了。哈哈,快叫李叔叔。
  我回头找二嘎,早跑得没影了。
  我们继续怀疑鬼子。除了鬼子告状我们挨了揍让我怀恨之外,鬼子确实有许多让人怀疑的地方,鬼子和他爹龟田的年龄有疑点,鬼子的东北口音好像掩盖了他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他讲的故事,不讲共产党八路军毛主席抗日,讲的是国民党抗日——我俩越怀疑就越感觉鬼子从长相走路上,他都不是好人,越发感觉鬼子就是日本鬼子,就是汉奸特务。虽然他不能算汉奸,可我们当初就那样想,那样恨他,那样怀疑他。夏天过去是秋天,许多人想着盼着,两眼盯着的是放坡。放坡就是生产队对于已经秋收过的土地宣布开放,人们业余时间可以重复搂草、翻地捡拾遗漏的地瓜、花生等。难保温饱的年月,有人利用这个机会,往往干些顺手牵羊偷集体东西的勾当。每到这个季节,生产队都要派人看坡、看场院。那晚,吊在村头大柳树上生产队的小铁钟突然敲响了。钟响白天一般是上工下地干活的信号,晚上钟响一定是出事了。人们来到大柳树下,看见的是几个民兵押着鬼子,旁边是一小堆地瓜。民兵介绍说鬼子利用看场院的机会往家偷地瓜,被人举报让民兵捉住了。鬼子咬定是路上捡的。你胡说,我亲眼见你从场院拿出来的。汉奸举证后,人们对鬼子的行径愤怒了,在粮食紧缺的人们心里,别人多吃一口,自己就少吃一口。有的朝鬼子吐痰,有的上去扇耳光。站在鬼子身后的我,朝二嘎一努嘴,二嘎从背后捣了鬼子一拳。我从围观人裆间伸进去,一脚将鬼子踹趴那儿了。民兵回头看了我一眼,你看,不老实交代,革命群众不答应。
  正当我和二嘎欢天喜地报了屁股仇时,我从背后踹鬼子的事传到我爹耳朵里了。我爹的反应却不一样,不一样的表现是我回到家,看见爹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你本事呀,跟林彪学会了背后下毒手啊。娘讲情的结果是第二天一大早,爹让娘领着我去鬼子家赔不是。尽管我一千个不乐意,可是我又怕我爹一脚把我踹趴下。无奈,心里骂着爹也是汉奸,跟娘敲开鬼子的家门,在人家门口前道了歉。
  3
  鬼子这人鬼就鬼在能忍,像电影上的日本鬼子被扇着耳刮子还一个劲儿地哈依立正。在我报复鬼子许多糗事中有一件最缺德的。到了夏天望仙庄菜园里,一片青葱、绿韭、紫茄子、西红柿。鬼子家的南瓜长得叶肥蔓长,大南瓜长成小西瓜样时,像卖西瓜给顾客看生熟割一三角,我们趁大人下地后,也把鬼子家的一个南瓜割下一方块来,然后,让汉奸拉泡大便进去,再将南瓜块堵上,很快南瓜伤口就会愈合,疯长起来,还将长成园子卓尔不群的南瓜。这个缺德的恶作剧是听大人传授的。将来做着吃时,一刀下去恶臭坏水就会汹涌流出溢满锅灶,甚至流到锅里。我们的恶作剧,后来给鬼子家造成了什么恶果,是没办法知道的。因为鬼子再遭受多么大的委屈、屈辱,他都忍受在心里,表现出来的永远都是点头哈腰的谦恭。就说那次我用脚踹了他,他见了我还点头哈腰的。也许是我娘领着我道了歉。我心里却骂他真是鬼子来,不就看我爹是村干部嘛。随他去地里干活,休息时他要开始讲故事了,故意看着我大声喊慰劳慰劳的。有时,我冲他喊,你的故事的干活,慰劳慰劳的,他就顺从地开讲。慰劳慰劳的,成了他讲故事的代名词。
  鬼子说他当过兵。我们这些孩子才不信呢。当过兵哪有怕刀的?那年大队宣传队演样板戏,演的啥忘了。台上打斗时,一把木头刀飞到了台下,鬼子被吓死在那儿了。还是赤脚医生将他救了过来。后来,凡有舞大刀的电影和样板戏,鬼子马上撤离。
  老实话,鬼子讲的比看《地道战》《地雷战》电影好。我们二十九军大刀那叫厉害。这是他每次的开头,但每次开讲后他的目光都要暗淡一小会儿,而且左顾右看有没有大人在听。也许因为讲的是国民党抗日,在那个年代犯忌,我猜。鬼子说,二十九军武器非常落后,枪上连刺刀都没有。为了抗击倭寇,长官托人去天津精心设计了一种刀。那刀长短与宝剑相仿,长约一米,刀面不像演样板戏的刀那么宽,但比剑略宽,两面开刃,接近刀把才一面开刃。刀把长8寸至一尺,两手握着砍向敌人很得劲。第一次砍出軍威是在喜峰口。日本兵扫射的子弹像雨点,当冲锋号一吹,我们拔出背上的大刀吼叫着冲入敌阵。日本指挥旗被一刀砍倒后,皇军,不,日本兵老鼠一样地窜。当然,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后来,我们扬长避短搞夜袭,把日本兵真砍怕了。他们想了个办法——太阳快落山了,先干活,以后再说。
  日本兵想的啥办法不让大刀砍去头。鬼子以种种理由不继续讲,直到那年放秋假了我们还没听上。恰那半年故事片电影没看上一场,净看“新闻简报”了。当时,有个说法,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朝鲜电影又哭又闹,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又搂又抱。从新闻简报上看到日本和中国建交了,明白二大爷说因此不演抗日故事片和样板戏了。鬼子的抗日故事不讲跟这是不是有关系不知道,反正有人偷了家里老旱烟贿赂鬼子。歇息时,我慰劳慰劳说了好几遍,他复杂着表情尽抽烟了,眼瞅着他一袋接一袋地抽,干吧嗒嘴就是不讲。隔了一天,二嘎想了个法。在鬼子面前胡抡乱耍演样板戏用的木头刀。哈哈,鬼子脸都吓白了,大喝一声,别舞划了,听我讲。鬼子说,大刀吓破了日本兵的胆,人人和衣持枪睡觉,有的甚至戴着钢盔睡,就这样还常被砍去脑袋,成了无头尸。你们不知道,日本有个风俗,一个人死不能身首分离。日本的天照大神不收无头之鬼。日本兵想的办法是用一块铁片子折成半圆,在上沿两头打个窟窿,铆到钢盔上,就像你戴的这围脖。鬼子一指二嘎,日本兵再上阵都戴着铁围脖。   那怎么办?
  我们中国人为保卫国土是不怕豁出命的。1937年7月27日丰台那一战,戴着铁围脖的日本兵在战车、装甲车掩护下冲了过来。在距阵地前三四十米的时候,長官一声令下,换大刀片,上!当时心里这个痛快啊,赶上了!大刀队员们甩掉帽子,冲向敌阵,大刀砍捅并用,如切菜砍瓜。厚重的铁围脖削弱了日本兵的战斗灵活性,也被中国人的气势吓怕了。一名19岁的大刀队员一连砍死13个日本兵。集合号响,那名队员仍不集合,举着大刀追赶着日本兵血人。有位叫山田敬一的日本兵脑袋,被砍掉滚到了我脚下。还有一位日本兵被追到一条死胡同,跪地求饶,边比划着自己了断,边从身上拔出刀朝自己捅去。
  这些你咋知道的?鬼子被二嘎冷不丁地问蒙了。旋即他说,别打岔,听我往下说。想知道那么厉害的刀叫啥吗?鬼子看了一眼西山,圆圆的红阳正慢慢地落进山里,回头刚要以后再说,看了一眼二嘎手里的木头刀,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它叫无极刀。
  高中毕业后,我应征入伍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与汉奸、二嘎、鬼子逐渐没了来往。
  4
  我知道鬼子真是日本人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那年我从部队回家探亲。二嘎来看我,我说叫上鬼子和汉奸,一起吃个饭吧。二嘎说村里人没人待见汉奸,他把他瘫娘扔在老屋里,炕上屙炕上尿,院子外头都闻见了臭味,没有不笑话的。
  鬼子呢?
  死了。
  ……
  二嘎说,那年我们在馋湾崖地里偷瓜,鬼子告状让我们挨爹的打,他是好意,不是告我们偷,是怕淹死我们。二嘎说“文革”结束后,村里给坏分子鬼子平了反……我的脸忽地燃烧了,那次是我主谋伙同汉奸给鬼子栽的赃。我将地瓜放到鬼子必经之处,汉奸报告民兵并作证。加上鬼子在东北那段时间他说不清楚的历史,被打成坏分子。我叹了口气说,唉,那时我们年龄太小了。
  二嘎说,鬼子临死承认了自己是日本人。当年,热血方刚的山田敬二和同村伙伴山田敬一响应政府到中国帮助建立和平的号召,加入到开往中国的队伍中。来中国后目睹的“三光”事实让他悔之不迭。被大刀砍掉滚到他脚下的头颅正是他同村伙伴山田敬一的。那个跪地要求自杀的是他本人。所幸的是,他没有成功。被处理尸体的龟田两口子发现抬回家养好了伤。更让他愧疚的是龟田的儿子也是被日本兵杀死的。日本投降后,鬼子没回日本,他要为救他命的人养老送终,自东北随龟田回到了关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的娘当作他自己的亲娘,这是什么精神?二嘎说。
  那个年代都会背毛主席语录,没想到二嘎运用得这么好。
其他文献
在大泽乡的人们看来,李二麻子头上的“保长”这个称号是要跟着他入土了。  然而二麻子至今都说不清保长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他家从祖上数八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来没有跟“长”字打过交道。  故事还要从1941年冬天说起。那年苏北的天气格外地冷,再加上日伪军疯狂地聚敛物资,缺衣少食的大泽乡已经死了几十口人。这天午后,太阳从多日的阴霾后面探出脸来,冷冷地施舍给早已冻僵的人们一点惨白的日光。二麻子忙趁着难得的
期刊
一月的长沙,清风习习,细雨蒙蒙。我从北国的白山黑水飞来,去瞻仰“雷锋故居”,完成我的“追寻雷锋足迹之旅”……  我记得从小读过的《雷锋的故事》,开篇是这样写的:“从长沙跨过湘江,越过岳麓山,顺着长寧公路西行30里,在那连绵的丘陵之间,在大地主刘家祠堂后面,有个小山村名叫间家塘,这就是雷锋的家乡。1940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雷锋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
期刊
荷麦草原上的夜空从来没有星星。为驻点送水的三个战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沙困在一片沙漠里,输水车陷入沙中无法自拔。细碎的风沙灌满了车锁锁眼,打不开车门,三个战士没有定位导航和联络工具。班长赫海带着两个战士,已经挖车挖了足足三天两夜,然而,人力铁铲比不上这横贯草原的风力搬运,整个车体挖一尺陷一丈。眼见三个战士即将弹尽粮绝,而坝上的第三个黑夜已经降临。  赫海和两个战士抱着已经磨烂的铁铲坐在车顶,他们的嘴
期刊
就像是芦柴花织成的地毯,小兴子嗅到了一股没有味道的湿气。在这片白茫茫的山地间行走了大半个月,他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从没有离开吴兴老家半步的他,此时此刻正趴在朝鲜的山岭上,端着枪,时刻准备击毙从太平洋彼岸渡来的敌人。  “太平洋是什么洋?”  “大淖,很大很大的,大淖。”  距离上一次听到“太平洋”这个名词,仿佛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然而事实上,才不过短短的两年时光。这两年,小兴子的一片天地发生了天翻地
期刊
美国人保罗·哈钦森当年来到中国闽东南鼓浪屿,小住几天后,即被这座“海上花园”迷住了!他曾发出这样的赞叹:“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小岛,在如此狭小的岛屿上,居然拥有如此之多的风格迥异的建筑,如此之多的英才与风云人物。可以说,无论是在艺术、教育,还是医学、建筑,鼓浪屿都扮演了一个时代先锋的角色……”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东南海域、厦门市西南部海中,隔着约500米宽的鹭江与厦门岛遥遥相望。这座具有世界性影响的
期刊
狙击手宋最早是大王庄的一位老实巴交,还有点憨的农民。  那年正赶上华北地区的游击队减员,急需在当地招入一些人来补充残缺不全的队伍。大王庄的年轻后生宋便被纳入了工作队的目标。  大王庄是华北地区八路军最早的根据地,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对革命队伍那份亲近很早便建立起来了。  但是大王庄的宋却是个例外。他一天从早到晚,只顾侍弄地里的那点庄稼,全然不去理会除了庄稼之外的任何事。在他的眼中,只要填饱肚子,啥鸟事
期刊
深夜,华村静悄悄地坐落在山中。几处房舍没有亮光,一片黑压压。村头的一间木屋里,两位老人相对躺在炕上,黑暗处,两对沧桑的眼眸放出昏暗的光,湮没在黑夜中。  “老头子,咱儿子还能回来吗?”说罢,老婆婆心头一紧,两股滚烫的泪水顺着褶皱的皮肤,悄悄流下来。  “咱儿子呀——命大着呢。净瞎担心!”  “老葛家的栋子,怕是已经死了,自从参军后就没了音讯。我怕咱家——”  “啥呀!别胡思乱想了!快睡觉!”老伯心
期刊
初秋的黎明,潮呼呼的露水气味儿弥漫了山乡,静卧在凤凰山下的茹村,像熟睡的婴儿般安详静谧。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宁静。旋即,周围的家犬便狂吠开了。  “修之、修之——”村中那座砖瓦结构的门楼前,来人边敲院门,边朝院里喊着。  “谁呀,这么早就来找——”从东厢房走出的中年汉子,睡眼惺忪的趿拉着鞋,边往身上披着褂子,边嘟囔着朝院门口走来。  “修之,保长叫你到村公所去一趟,要过队伍哩!”来
期刊
一  1942年刚开春,我们县大队接到上级一个秘密任务。这天夜里十二点一刻,朱庆海大队长和刘云教导员让我火速通知中队长汪峰、李炳、匣子和炊事员老李紧急集合,十分钟后开拔,去执行一项极为重要的紧急任务。我进县大队才三个月,作为通信员,我忒知道老朱的脾气,丝毫不敢怠慢。鸡不叫狗不咬,朱庆海猫着腰冲在前面,小队人员低头随后,急速穿过刘家洼村东头,向蒙山脚下疾行。  钻山斩棘,一夜行军,五更前我们到达了临
期刊
天漏了,瓢泼的大雨已经下了两天两夜,江河陡涨,防洪大堤告急。  风雨中,一群兵们开上大堤,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打响。  闪电划破长空,雷霆砸在大地,狂风劲吹,洪水铺天盖地袭来。战士们严阵以待!打木桩,扛沙袋,分秒必争寸步不让。队伍里有一个城市兵,长得白净帅气。暴雨降临头天,他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军营,正好赶上上级下达抗洪抢险任务,他们连夜奔赴大堤。与风雨斗,与洪水斗,兵们都成了泥人。暴雨下了两天两夜,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