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和人文关怀的课堂,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创造高效学习空间不仅仅需要科学严谨的知识系统,合理规范的教学设计,还要有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所产生的平等对话,以及心灵的碰撞所激发出的思想火花,让作者、读者(教师和学生)在这一时空对话中,共同体验文学所创造出的奇妙境界。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索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氛围的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抓住学生思想感情中的火花让课堂氛围和文章相融
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都是按照老师预计好的方向进行,即使这中间学生有新颖的观点、新鲜的话题和兴趣点,但是为了教学任务的需要也要把他们引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来。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不妨也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一回。
在我的课堂上设有一个常规项目——课前十分钟阅读。每天由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篇文章,文章形式及内容不限,同时把自己写下的读后感也读给大家听。这次上台来的是一位男同学,他为大家读了一篇题为《爱的锋芒》的文章。文中说到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现在初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很感兴趣,学生们不由得兴奋起来。但是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一篇反映战争苦难的文章,此时的课堂情绪显然是不相宜的。于是我决定从双刃剑这个话题谈起,引出要学习的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爱情是一把双刃剑,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接下来,按照教案设计先要检查预习,关于作者、二战的情况,还有一些生词等等。但是我临时决定改变方案,不破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先听课文录音。温柔抒情的女声在哀婉的音乐中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连平时最坐不住的学生此时也沉静地聆听。课堂气氛很凝重,和文章的情绪融为了一体。为了不破坏这种难得的课堂氛围,听完录音后我再一次改变了教学方案,省去分层解读的环节,直接把最后拓展的问题拿来讨论。课后练习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让学生们把他们最浓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禁哽咽难言,全班为之动容,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也许这堂课的基础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这样的课堂氛围却是非常难得的,也是课前无法预设的,可却是我所期待的!
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冷漠,其实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敢于跳出自己固有的模式,及时捕捉住学生感情的火花,让它燃烧得更加美丽,还要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体验,挖掘学生们的阅读灵感,给他们以释放情感的空间。我们要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上洒下甘露,让那一片温柔的绿洲不断蔓延滋长。
二、抓住文体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性的驱动下完成理性的学习
(一)诵读,最传统又最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字词及作者背景的预习。上课时不听录音不作讲解,由各小组选出最擅长朗读的同学把这首诗读一遍,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然后大家来点评。学生们往往对带有竞赛性的活动很有兴趣,会有很积极的反应。四位同学的朗读各有特点,各组同学也是极力为本组的代表寻找优点,但是最后大家还是一致认为第四组的朱之剑同学读得最好,因为他读出了古诗的味道。那么什么是古诗的味道呢?于是我就从怎样把古诗的韵味读出来入手进行点评讲解并示范,这时全班同学兴致很高,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这样就在朗读的过程中完成了整首诗的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而且大部分人能够进行背诵,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聆听,让苍白的讲解走开。
而在学习《诗经》中的《蒹葭》时,我采取聆听的方式。先听简单的诗文朗读,再听有配乐的诗文朗读,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听歌曲《在水一方》,体会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同一主题的人类美好情感的不同表达。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很容易就明白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每个人对文学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过多的讲解虽然加强了理性的认识但有时会冲淡情感的深入和升华。尤其对于诗歌,我觉得心灵的碰撞是很重要的,有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才能慢慢进入文学之旅。
(三)凝视,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感,还要不断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我常常对他们说,你们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细节的眼睛,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同时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各种素材对学生们进行引导。
校园里有几株木棉树,每到春天花开的時节,火红的木棉花在笔直的树干间热烈地绽放。又要上作文课了,学生们唉声叹气,我对他们说:“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去散步吧!”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我带着他们在校园里慢慢地走、静静地看,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木棉树,感受春天的校园有什么变化,在天天走过的路上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有没有他们从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静静地在凝神观察中过去了。第二节课,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不定主题不定范围自由创作。学生们体会到以前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没有可写的,而是没有新发现。作文课也要进行情感铺垫,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写作的氛围,让写作文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多媒体素材被广泛运用,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让语文的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们畅游在文学的殿堂。
《新课标》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说教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当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面对不同类型的班级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在语文课上培养出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让语文的魅力充分散发。■
一、抓住学生思想感情中的火花让课堂氛围和文章相融
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都是按照老师预计好的方向进行,即使这中间学生有新颖的观点、新鲜的话题和兴趣点,但是为了教学任务的需要也要把他们引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来。其实我们有的时候不妨也让学生牵着鼻子走一回。
在我的课堂上设有一个常规项目——课前十分钟阅读。每天由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篇文章,文章形式及内容不限,同时把自己写下的读后感也读给大家听。这次上台来的是一位男同学,他为大家读了一篇题为《爱的锋芒》的文章。文中说到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现在初二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很感兴趣,学生们不由得兴奋起来。但是今天要学习的却是一篇反映战争苦难的文章,此时的课堂情绪显然是不相宜的。于是我决定从双刃剑这个话题谈起,引出要学习的课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爱情是一把双刃剑,战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接下来,按照教案设计先要检查预习,关于作者、二战的情况,还有一些生词等等。但是我临时决定改变方案,不破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先听课文录音。温柔抒情的女声在哀婉的音乐中深深打动了每个人的心,连平时最坐不住的学生此时也沉静地聆听。课堂气氛很凝重,和文章的情绪融为了一体。为了不破坏这种难得的课堂氛围,听完录音后我再一次改变了教学方案,省去分层解读的环节,直接把最后拓展的问题拿来讨论。课后练习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让学生们把他们最浓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禁哽咽难言,全班为之动容,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也许这堂课的基础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这样的课堂氛围却是非常难得的,也是课前无法预设的,可却是我所期待的!
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冷漠,其实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敢于跳出自己固有的模式,及时捕捉住学生感情的火花,让它燃烧得更加美丽,还要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体验,挖掘学生们的阅读灵感,给他们以释放情感的空间。我们要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上洒下甘露,让那一片温柔的绿洲不断蔓延滋长。
二、抓住文体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性的驱动下完成理性的学习
(一)诵读,最传统又最有效的诗歌教学方法。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课前布置学生完成字词及作者背景的预习。上课时不听录音不作讲解,由各小组选出最擅长朗读的同学把这首诗读一遍,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然后大家来点评。学生们往往对带有竞赛性的活动很有兴趣,会有很积极的反应。四位同学的朗读各有特点,各组同学也是极力为本组的代表寻找优点,但是最后大家还是一致认为第四组的朱之剑同学读得最好,因为他读出了古诗的味道。那么什么是古诗的味道呢?于是我就从怎样把古诗的韵味读出来入手进行点评讲解并示范,这时全班同学兴致很高,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这样就在朗读的过程中完成了整首诗的学习。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诗的内容,而且大部分人能够进行背诵,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聆听,让苍白的讲解走开。
而在学习《诗经》中的《蒹葭》时,我采取聆听的方式。先听简单的诗文朗读,再听有配乐的诗文朗读,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听歌曲《在水一方》,体会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同一主题的人类美好情感的不同表达。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歌的意境中,很容易就明白了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每个人对文学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过多的讲解虽然加强了理性的认识但有时会冲淡情感的深入和升华。尤其对于诗歌,我觉得心灵的碰撞是很重要的,有了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才能慢慢进入文学之旅。
(三)凝视,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情感,还要不断地培养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我常常对他们说,你们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细节的眼睛,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同时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各种素材对学生们进行引导。
校园里有几株木棉树,每到春天花开的時节,火红的木棉花在笔直的树干间热烈地绽放。又要上作文课了,学生们唉声叹气,我对他们说:“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去散步吧!”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我带着他们在校园里慢慢地走、静静地看,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木棉树,感受春天的校园有什么变化,在天天走过的路上有没有什么新发现,有没有他们从来不曾注意到的东西。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静静地在凝神观察中过去了。第二节课,我让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不定主题不定范围自由创作。学生们体会到以前作文总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没有可写的,而是没有新发现。作文课也要进行情感铺垫,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写作的氛围,让写作文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多媒体素材被广泛运用,教学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让语文的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们畅游在文学的殿堂。
《新课标》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说教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当然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面对不同类型的班级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语文课,在语文课上培养出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让语文的魅力充分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