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注定跟你没关系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年妇女,这几年,因为微信的普及,找到了很多失联的同学,由此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各类同学群。但是很快,我就退出一些同学群。因为,有些人注定跟你没一毛钱关系。
  加入同学群最初,都是为了找回当年那些美好的记忆。在学生时代,我不算交友泛泛的人,仅有那么几个惺惺相惜的朋友。于是,在群里聊后,和那几个同学互加好友,继续聊。我发现,现在聊得来的,還是那几个人——相互之间随意说话,轻松愉快,没有废话。当年就不怎么搭理的,加了好友私聊,还是经常没几句就陷入“尬聊”。在同学群里,作为一个情商不算高的人,我在被人追问的时候屡屡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应对某些同学开的三俗玩笑,如何应对某些同学的一阵露骨且自以为幽默的阿谀奉承。因此,几次之后,我就低调潜水了。
  没想到还经常被@出来,回答一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但是经常悲哀地发现,三观不合的人太多太多,有时候不得不“舌战群盲”。最后实在失去耐心,干脆一退了之。
  我一直坚信,人总是一路走着,一路与很多人成为相交线,也与很多人成为平行线,愈行愈远——在不同阶段认识的同学就是如此。有些同学,真的跟你的生活没有一毛钱关系。有共同语言,聊几句;没有,拉黑也没什么。退了同学群,也是如此,不用为难,也不必遗憾。
其他文献
汉高帝元年八月,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仪式结束之后,刘邦问:“将军准备用什么谋略来指教寡人呢?”韩信问道:“大王自己估量一下,在勇敢、猛悍、仁爱、刚强这些方面与项王相比如何?”刘邦回:“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说:“我曾经侍奉过项王,请允许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吧。”  项王威猛异常,一声怒喝,上千人都会吓得趴在地上。但他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将领,因此项王的威猛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紧接上句“止于至善”,意为知道什么是“至善”。亦即知道什么是最完美的思想境界,什么是最高尚的奋斗目标。老子有“知止不殆”之语,意为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两个知止,意思不同。  知止而后有定,指有坚定的心志和心态,一心一意,矢志不渝。定,就是心志或意志坚定。这关乎今之所谓信仰,
不久前和几位朋友自驾出游,西出800公里到了西安,参观完兵马俑,一行人商量下一个去处。多数人赞同去爬华山,唯有一个年轻母亲提议去洛阳。大家就不解了,西安去洛阳300多公里,既不顺路,也早过了赏牡丹花的季节。  这位母亲就诱惑说,在洛阳有一家叫麦盛斋的糕品店,专卖各种始创于清末光绪年间的特色糕点,其中生产的月饼特别好吃,两年前她到洛阳偶然吃到了这种月饼,那一口月饼香至今记忆犹新。  听完这一番煽动,
丁酉年春末,我去衡阳县曲兰乡菜塘湾参观了王夫之的故居湘西草堂。印象最深的既不是草堂左侧洗笔池的黑不见底,也不是草堂右侧古藤茎的矫若游龙,而是后山上的两座亭子。亭子本身毫无特色,漆皮斑驳,名字倒是耐人寻味,一座叫莫急亭,另一座叫且缓亭。亭名的由来已无从考证,只知王夫之在山下隐居了40余年,著作等身,“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最终如愿以偿。莫急才能不慕繁华,精研学问,“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给我上第一堂人生课的老师,是纽约第五大道的雅頓化妆品公司人力资源部面试官莫菲女士。  1995年的夏天,我二十岁出头,从北京远渡重洋,跑到纽约寻找机会。我英语流利,胸有千言,尤为喜欢在公共场合夸夸其谈,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交际明星,当时,也不把求职做事正儿八经地当成很重要的任务。  我只是想先找张椅子暖暖屁股,在摩天大楼里体味一下“哦,这就是工作”的感觉。  我以为职场就是这么简单的,不用紧张,也不需
夏丏尊与李叔同,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共事,夏担任舍监,李担任图画音乐教员。一次,学生宿舍失窃,怀疑聚焦某人,但查来查去,始终没有搜到证据。夏丏尊身为舍监,自觉管理不力,破案无方,陷于深深的苦恼中。他去找李叔同求教,李叔同说,这事好办。  你说好办?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  “你肯自杀吗?”李叔同指点他,“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贼者速来自首,如三日内无自首者,足见舍监诚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
王安石曾“三起三落”,寇准却是“五起五落”。使北宋名臣寇准“落而再起”的人中,王旦也是很得力的一个。就在毕士安力荐寇准十年之后,即大中祥符七年,因为王旦的推荐,已经罢相八年的寇准聘任枢密使。关于王旦与寇准,有三件事值得一说。  王旦与寇准分别为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王旦常在宋真宗面前称善寇准,寇准却有数次说到王旦的不是。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称其善,彼专谈卿恶。”如果没有一定的肚量,王旦或许会愤然
“之乎者也”可以说是古代文言书面语的标志性词汇,也成为斯文典雅的象征。所以古人写文章,“之乎者也”用得多,文章就“雅”,作者也受人敬重;若“之乎者也”用得少甚至不用,文章成了大白话,就只能归入“通俗”之列了。但矛盾的是,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在古代小说戏曲中,“之乎者也”又是酸腐文人的一个符号,作者总是采取揶揄的态度,百般嘲笑讽刺。此种笔法大约起自金元戏曲。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俺捺拨那孟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我们都是经历长达10个月的制版、装订,才终于面世。  每过一岁,我们增加新的一页,上面将巨细无遗地记载着全年的言行事迹,那空白的扉页则是我们一张白纸般的婴儿期。没有人知道各自最终定稿多少页,但当缓缓合拢棺木的黑色封底,盖棺定论,我们是否应该让看完的人觉得开卷有益?  这是个浮华奢靡的时代。很多人美容化妆,在自己的封面上
在北京,刚刚飘起小雪的日子,听说更北的地方还有一波寒流将至。北京人对北方来的沙尘暴感到厌烦,对于寒流则是早有准备。  围炉吃火锅,是对寒流最好的准备了。在水汽蒸腾的火锅店,人人面红耳赤,有的还冒着大汗,吐出的烟气则在玻璃落地窗上结成浓浓的雾,外面的景物一时隐去,只剩下明灭的车灯疾驰照射。  我喜欢雾气迷离的火锅店的感觉,尤其是没有太多现代装潢的火锅店,依稀使人回到素朴而单纯的年代,没有那么多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