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凭借头脑中积累的事物形象展开的思维活动。具体到《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即指提升学生视觉空间的智力,培养其在平面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而此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绘制、识读图纸的基本能力。笔者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知识结构入手,就《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
创设情境是每个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必然行为。创设合理、愉快的情景,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将学生对事物形象的主观感受与认知过程有效地统一在一起,造成相对和谐的发展氛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的产生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强调能力本位,做到三个结合:平面与空间相结合、规律与图形相结合、想象与分析相结合。另外,强化“五多”,即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练习、多总结,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教具(如模型、实物)和理论分析(性质、规律),创造一种形象的教学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是指人们对物体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构造创新的能力。注重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1.注重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知识结构,将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空间观念的建立、空间想象的形成、图解能力的培养。
(1)空间观念的建立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画法几何部分中,每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作图都是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元素、形体的对应问题,对于每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作图都应以它的空间含义去理解。所以,能否建立空间概念,制约着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地去启发引导。在这个阶段里,从观念的转变、观念的形成、观念的强化入手,使他们形成空间观念习惯。例如,在入门教学阶段,要让学生明确世间万物都处于空间内,图纸上的点、线、面要从空间的角度去识读它们;用平面图形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转变传统的图解思想;通过空间投影体系及其展开,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此外,通过多观察、多判断、多分析,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2)空间想象力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关键。它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两个过程,即平面(投影图形) 立体(实物)。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投影原理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投影原理验证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加强对投影原理的认知,强化空间概念。例如,通过直线的投影可知,直线具有收缩性、真实性和集聚性。若投影图为点,则可能是点的投影也可能是直线的投影。
(3)图解能力的形成是以想象力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根据投影规律和几何原理,在投影图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根据认知规律,这三个阶段既有先后次序,又相互渗透,在培养过程中应逐步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空间想象力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不同的阶段要选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培养内容的系统性。由点、线、面、形体的单一性到它们的交叉关系,深入理解它们的空间含义,抓住它们的空间特征,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对于初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直观图、模型来培养空间想象力。直观图,尤其是模型,只能作为一个初学的过渡,不能依赖它,要多观察、多分析,有意识地培养空间想象力。因为物体形状各异,只有自身拥有这种想象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正确识图、绘图。简单的物体或组合体可以借助模型分析,直观又便捷,但同时也减弱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当遇到较为复杂的组合体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在空间想象力的建立过程中,以基本几何元素和基本形体与其投影的对应关系为基础,注重观察、分析,才能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形象思维的形成
创设情境是每个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必然行为。创设合理、愉快的情景,有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良好的思维情境,能够将学生对事物形象的主观感受与认知过程有效地统一在一起,造成相对和谐的发展氛围,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境的产生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强调能力本位,做到三个结合:平面与空间相结合、规律与图形相结合、想象与分析相结合。另外,强化“五多”,即多观察、多分析、多思考、多练习、多总结,真正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教具(如模型、实物)和理论分析(性质、规律),创造一种形象的教学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是指人们对物体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思考和构造创新的能力。注重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1.注重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知识结构,将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空间观念的建立、空间想象的形成、图解能力的培养。
(1)空间观念的建立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画法几何部分中,每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作图都是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元素、形体的对应问题,对于每一个基本概念和基本作图都应以它的空间含义去理解。所以,能否建立空间概念,制约着空间想象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地去启发引导。在这个阶段里,从观念的转变、观念的形成、观念的强化入手,使他们形成空间观念习惯。例如,在入门教学阶段,要让学生明确世间万物都处于空间内,图纸上的点、线、面要从空间的角度去识读它们;用平面图形解决空间几何问题,转变传统的图解思想;通过空间投影体系及其展开,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此外,通过多观察、多判断、多分析,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2)空间想象力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关键。它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两个过程,即平面(投影图形) 立体(实物)。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投影原理和想象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投影原理验证想象力。通过想象力,加强对投影原理的认知,强化空间概念。例如,通过直线的投影可知,直线具有收缩性、真实性和集聚性。若投影图为点,则可能是点的投影也可能是直线的投影。
(3)图解能力的形成是以想象力为基础。通过观察、分析,根据投影规律和几何原理,在投影图上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根据认知规律,这三个阶段既有先后次序,又相互渗透,在培养过程中应逐步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空间想象力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不同的阶段要选用不同的培养方式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化培养内容的系统性。由点、线、面、形体的单一性到它们的交叉关系,深入理解它们的空间含义,抓住它们的空间特征,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对于初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直观图、模型来培养空间想象力。直观图,尤其是模型,只能作为一个初学的过渡,不能依赖它,要多观察、多分析,有意识地培养空间想象力。因为物体形状各异,只有自身拥有这种想象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正确识图、绘图。简单的物体或组合体可以借助模型分析,直观又便捷,但同时也减弱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当遇到较为复杂的组合体时,可能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在空间想象力的建立过程中,以基本几何元素和基本形体与其投影的对应关系为基础,注重观察、分析,才能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