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情燃烧的岁月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在白天黑夜中周而复始,如白驹过隙,眨眼而过。还记得,那天,我拖着沉沉的行李箱走进福建师大的校园,仰望这理想中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突然间,有了难以道明的兴奋与紧张。想到能有幸参加教育部指定的国培研修活动,能近距离接触那么多久负盛名的学者、专家,开启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快乐与期盼的心呀好似颤动的细胞,跳跃在每一寸肌肤、每一条血管中,以致来到这儿的第一晚我便彻底失眠了……
  短短10天高强度、密集型的培训,强烈冲击着我的视野,没有一天能在踏实的睡眠中迎接黎明的到来。因为身与心的震撼、思与行的考证、对与错的砥砺,如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如笼中振翅的金蝶发出了挣脱心灵自由的呐喊。迷失的我,在那一次次被感动的温情中,回到了最初的向往。
  向往,让激情重新点燃从教的岁月!10天15场报告,无论是紧扣学科前沿的理性审视还是唤醒专业自觉的感性启迪,每一位专家、每一位学者都以自身精湛的学术涵养、学科魅力以及对事业神圣的谦卑与敬畏之情,身体力行地感染着我,使我在折服于这份执着投入的治学精神外更崇尚他们平易真诚的人格魅力。孙绍振教授用文学家充满哲思的韵味娓娓道来,为我们指引出了一条通往文本解读的曲径深幽,尽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美好景致;余文森教授用数学家严密的逻辑思维条理清晰地为我们阐述“有效教学”的三大定律,并辅以生动形象的案例解析,有理有据,让我们尽享“天光云影共徘徊”之相辅相成的美;成尚荣教授用丰厚的人文底蕴、开阔的教学视野、高远的人生立意,真诚地讲述教师的价值追求与专业成长,使我为之动容,腾升起新的希望,但愿“众里寻他千百度”,只为“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份执着守候;潘新和教授用尖锐而理性的观点检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提出从言语生命本位、精神自由、价值选择和自我实现这个意义上重构语文教育的新范式,并着重讲述“言语生命动力学之写作本位观”的存在价值与生成意义,这份果敢、坚决,绝不移植思想的精神与信念激起我由衷的敬佩,不禁感慨:“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彩的报告一场接一场,我如树头的枝叶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精华。不仅仅是专家的学术报告,而后几天在福州宁化小学举办的名师专场讲课也时时冲击着我的思想,激起我们热烈的头脑风暴。终于,在这十天的培训中,那个长久被压抑的我重新复苏了,在一次次叩问心灵的对话中,我由不断的自我否定走向了自身的认同与完整:悦纳充满缺陷的自己吧,只要热爱教育、期望成长的心温润依旧,就一定能在差距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回去的日子,静心品茗国培带来的点滴收获,萦绕脑海,记忆深刻的是这几句荡彻心灵的话语。
  “找到自己,贴近自己。”
  人心不同,各有其面。“找到自己,贴近自己”既是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又是指引教师向着目标有所追求。成尚荣教授说,人的发展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慎独”“努力”与“创造”。 “慎独”是种境界,尽管遥望的地平线永远到达不了,但怀揣理想不懈努力,誓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信念,不断发现与抵达那个最有潜力、蕴藏无限创造力的自我,就能获得发展。
  曾经,我也在说不出的辛苦劳累中变得麻木,日渐消失的教育激情让我迷失在淹没自我的心潮中,有了万般“不为”的理由。我自喻为源头枯竭的孱弱小溪,就这样追随岁月的足迹缓缓向前吧,没有波澜起伏的日子,岁月静好!
  然而,失去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连清风明月入我眼中也已然不美,心灵的枯竭使我的语文人生蒙蔽尘埃。乏味的语文、沉闷的课堂、虚假的对话导致蓬勃的生命在课堂冻结,曾经让我狂热的语文变得如此难以琢磨,自信在现实的课堂中逐步被瓦解。感谢国培,能创造这段不被打扰的日子,让我得以静心地与心灵对话,正如《教学勇气》所说的那样:“记住我们是谁,就是把我们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复我们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重获我们生活的完整。”
  因此,记住我们是谁,敞开封闭的心灵勇敢地正视自我,正视自我的不足、自我的缺陷、自我的满足、自我的消沉……而后让全部的身心回归本原,回到来时路,在贴近自我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尽最大的努力发挥优势,寻求突破,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不断提升,让实践采撷更多思考的浪花,凝结智慧的箴言,捕获教师二次成长的专业契机,成就最好的自己。
  “好的教学是让学生诞生精彩的观念。”
  余文森教授说:“真正的好课,需要学生出彩。”这位和蔼亲善、充满智慧的精神导师引用哈佛大学的治学名言——“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诞生精彩的观念”引导我们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学生的有效学习。不禁令我回想起我们很多的课,表面看热热闹闹,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但仔细回味却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僅仅立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定位在让学生听懂而已。甚至,有时候忽视学生的起点,盲目展示教师成熟的教学技能,以教的气场牢牢锁定学的空间,老师教得强势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没有儿童立场的教学设计一定缺乏有效的生命力,也无法使学生展开深入持久的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次国培,聆听福建名师林莘老师的课《花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有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花钟》一课,处处体现着林老师“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思想。如:学习各种花不同的开放姿态时,林老师基于儿童的需要创设情境朗读的磁场,指导学生用声音的高低起伏感知牵牛花的悄然开放,感受蔷薇的温和绽放,
  体验睡莲的朦胧苏醒,走进了文本特殊的意象。又如,体会睡莲的慵懒睡意时,林老师基于儿童的需要创设游戏表演的磁场,让儿童转换角色变成一朵又一朵睡姿娇憨的睡莲,在移情体验中感受睡梦的香甜。再如,体会文本多样性的表达方式时,林老师基于儿童的需要,抓住语言对比“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和“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师生互相“打官司”:到底哪一种表达更好?激起学生强烈的辩护欲,调动起儿童全身的感官,刺激他们敏感的言语意识,因而,课堂生成的对话是那么鲜活、那么童趣、那么富有哲理。而这些惊人的言谈全是儿童的创造,无法想象!还记得课上有一个十分精彩的环节令全场一片哗然。当林莘老师假装“标点”,提出疑义:“我是标点符号,我对你们很有意见,你们怎么都没发现我的存在?”她眉头一皱,双手一插,幽默的话语、生动的表情,立刻把孩子们再次带进文本潜心阅读,由此诞生了儿童精彩的观念:“我发现了,这里有逗号,还有点和逗号。点和逗号是将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分开来用。”   将分号解读成点和逗号,完全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哲学。只要儿童明白了分号的意义和用法,它是什么已然不重要,仅仅是个概念而已。可见,在充分了解儿童的需求上解放儿童的思想,还给儿童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又动心,他们绝对会诞生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观念。
  “读书成就优秀教师的人生。”
  翻阅大师们的生活,你会发现他们精辟独到的教育研究离不开深厚的专业背景,而这背景正是在广博的阅读中日臻完善。阅读,是开启心灵世界的第三只眼。热爱读书的人才会享受生命,感恩生活。十天的培训,无论是教授还是名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阅读的重要性,都说读书是构成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读书这条路上能坚持多久,将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走多远。的确,教师如果不爱读书,一定无法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善于阅读并能快速收集信息的人,一定是最会学习的人,自然也会拥有最为开阔的发展空间。
  这让我联想到犹太人,这是一个最会读书的民族。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便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一滴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它。这种意味深长的传统仪式寄托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希望幼小的心灵在鸿蒙未启时就能开启阅读的灵光,感知书的美好,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正是这样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诞生了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等享誉世界的杰出人物。不禁感慨:读书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蕴藏着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审视自我,我是真正的读书人吗?羞愧,我实在浅薄。不得不承认,我读书很多时候还带着比较浓郁的功利色彩:为查找资料,备好一堂公开课,我开始读;为发表文章,写好一篇论文,我开始读;为做榜样,在女儿面前作秀,我开始读。读书的热情并未融入呼吸、深入骨髓,流淌到血液中而成为一种需要的本能。改变自己就从热爱读书开始吧!正如陈朝蔚老师说的:“读人、读图、读生活;品文、品意、品人生,带着诗意感悟生活,品味文字,从中享受读书带来的美妙与感动,那是多么富有的精神生活。听,那是细雨撞击花开的声音,仿佛所有智者的心灵,在传递美好和善的心灵妙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避开车马喧嚣,回到阅读的世界中吧,寂静安然地享受读书的美好,纵然纷呈世相、流光溢彩,我们依旧端坐磐石上,醉倒书海前。坚定而幸福地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享受诗意的阅读生活,让学生在我们诗意无限的才情中感染这份特立独行的气质,享受丰厚的精神之旅。”
  “用一生寻找一条线索。”
  这次国培的实践研修部分,余文森教授特别为我们安排了五位福建名师登台亮相执教观摩课,并结合课例阐述自己的教学主张,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洪丽玲老师追求“意文兼得”的教学,她认为语文教学要善于发现文本秘妙,并在情理交融、意文兼得中走向和谐;林莘老师追求 “有魅力”的语文教学,主张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你的学科、你的为人,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林珊老师追寻语文教学的“真、善、美”意蕴,提出语文是安顿生命的学问,要让自身和学生在自我超越中发现真、善、美的真谛;刘仁增老师倡导“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然”,语文教学应从语用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陈曦老师的“易语文”教学主张着重从《易经》中获得新的思维方式,构建平实简易的语文教学。每位名师都有自己鲜明且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并力求通过理论梳理形成基本框架,归纳出具体实施的步骤和策略,见地非同一般。
  “用思想引领课堂”乃是至高的教学境界,它超越一切可物化的手段、技术、经验,强调从思想、理念的层面改进课堂教学,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一个优秀的教师走向卓越一定要形成个人极具特色的教学主张,而后用它指导日常的每一节语文课。”联想到自身,从事语文教学已有20多年,一直坚持语文教学要在求美求实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在语言文字的锤炼中触动蓬勃的情感、进入审美的圣境,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因此,教学路上沿途漫漫,我在寻觅“以情导学、言情共生的语文教学”,期望我的语文教学能在回归儿童本体、语文本体的基础上运用艺术的情调、情感的魅力培植学生对语言的热爱与敏感,从而让语言的狂欢与艺术的享受交融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流价值。虽然,心有所系,心有所往,但思考仍是零星碎语,需要线索的串联。正如余教授所说的:“教学风格的着陆点要与自己的视角、性格、才情、特点相吻合,力求做到风格即人,人无我有。”徐志摩坦言一生都在寻找那条感情的线索,于我如此。用一生的努力寻找语文教学的那条最佳的線索,联动我的语文人生,让我的教学主张能在理论的支撑下贴着地面伸长、成熟、完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培已结束,留在记忆中的远不止这句话。太多的感触,太多的回想让我前行的日子有了莫大的动力。感谢国培让我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在无数个花开花落、静心守候的日子里,让心跟爱一起走,重新去点燃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籀园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这天,我参加一个评审会,快结束时,一名教师走到我身边,用低沉的语调说:“请您帮我一个忙,行吗?”哟,这不就是李利会老师嘛!听着她的声音,看着她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二三十年前那个腼腆小女孩的形象。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名教师带着十几位小学生去成都市实验小学参加第一届“巴金杯”作文赛。那次,获奖者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六年级学生,我稍有点诧异。当她的辅导老师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她羞怯怯的,但眼睛里却
词语复习即对本册出现的词语形式、词语类别、近义词区别、词的语境义把握等进行知识梳理和重新建构。从教师的角度看,词语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建构,在梳理与建构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从而使知识有效迁移为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复习,能够让自己对词语的积累、迁移、运用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从而形成更高的语文素养,培养更高的学习能力。整个复习过程要历经知识的重新组合
一、读词组,发现用词的准确  师:这组词,谁来念?(课件出示:郊外、景色、异常美丽)  (生读)  师:你读得很熟练,不过你看,(师范读)词语和词语之间应该空那么一点点。咱们读的时候词和词之间空一点,会吗?  (生读,有停顿。)  师:有进步!“郊”“景”,同学们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不稀奇。可是“异”,在生活中并不常见,你怎么认识的?  (生沉默)  师:你在哪个词或诗句里见过?  生:君自故乡
所谓“主问题教学”,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一节课围绕一个开放、有深度的主问题,以一两条主线带动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呈现主线明晰,板块推进,高效等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主问题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主问题教学”应向整本书阅读、习作教学延伸  “主问题教学”不应只停留于阅读教学,而应四面开花,向整本
文本解读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五个板块。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个数量词短语,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数量词语识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找一找,连一连”,选取了一部分字母,大小写对照,复习巩固《语文园地一》学过的《字母表》,为第三单元音序查字法的学习打基础;二是“读一读,想一想”,归类出示带有“日”和“寸”两个部件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中相同的部件,知道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二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由于本文是该单元首篇精读课文,除了发挥为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单元精读课文不同的功能定位。统编本教材在习作单元的编排上大都按照“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体例进行。在此格局下,精读课文的学习必须要让学生经历指向写作的阅读,其
“对比”是一种阅读策略,有两种方式:一是类文对比,即相似的、同类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另一种是文内对比,即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段落、技巧进行对比。“质问作者”也是一种阅读策略,它能够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寻找作者意图、表达清晰度及组织思路上。笔者两次执教《理想的风筝》,从“对比阅读”走向“质问作者”,从“学习阅读”走向“在阅读中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思维看得见。  一教对比入手  《理想的风
复述指个体通过言语重复识记过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它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是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复述能力其实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既能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反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复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课标中对复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两篇,其中翁卷的《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仔細分析两首古诗,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图:  相同之处都表现了乡村生活的
【评价指标】  一、阅读能力评价指标  1.能积累文中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  2.默读课文,能了解文章通过自然现象引出观点的写作方法;能找出文章所选事例,比较异同并做好批注。  3.能体会作者运用正反  事例论证观点的好处。  二、写作能力评价指标  1.能围绕观点列举事例。  2.能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通过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实录】  一、诵读一组表达观点的经典语句  冰冻三尺,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