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凝聚力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

来源 :青海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凝聚力是由国家认同、政治认同而生成的聚合力、向心力和实践力,是现代民族国家存续与发展、民族振兴与强盛的内在驱动力,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价值归旨.国家凝聚力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强调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政治认同的固基以及民族凝聚力服务于国家整体的政治功能,推进民族凝聚力向国家凝聚力的飞跃.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五个认同”,由民族到国家、从文化到政治塑造着民族成员对民族国家的情感归属、利益聚合与价值共识,对国家生成与共享统一的理想、目标、利益具有重要的激活、释放与凝聚功能.从历史认同、政治认同、利益认同、文化认同、交往认同等维度,系统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国家凝聚力建设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统计工作是一项对基础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承担数据收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等多重职责,所以给基层统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要成为现代化发展国家,必须通过有效的基层统计改革,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充分了解当前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发挥统计的服务职能,提高统计数据的公信力,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的规划和发展工作.
夜间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夜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重,商场、综合体在五成左右,超市达六成,而餐饮已超过九成.
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认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构境新全球化时代精神的强烈彰显.这种彰显可以理解为面向新全球化时代,为拒斥零和博弈提出的积极制度理念,可以具体理解为把"人类""命运"的宏观运思嵌入到具体共同体中,探讨人类更紧密组织化生存关系中的使然状态.而使然状态的制度理念可以结合人类组织化生存变迁中的制度应然与制度本然状态得到更好阐释.首先通过对制度应然进行批判思考来体现,然后是对人类制度本然状态反思,并深入审视人类命运的时代关切,创造性提出了面向新全球化时代的制度使然构境.制度使然状态的特
广东区域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创新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其他地区的院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行广东区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研究,还有利于进一步贯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现实的党建工作与党的重要核心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广东区域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相关研究工作的理论成果产生,同时也创新和开拓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党中央的重要思想相结合的新的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2021年12月23日,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召开学习贯 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院党组成员、全院处级领导干部、科研人员、论文作者参会.
期刊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意义,需要置于文明史的宏大视野予以深刻理解.从文明史的视野来看,中国共产党依靠四个阶段取得的伟大成就,带领中华民族摆脱了近代以来衰败落后的困境,重新返回到世界文明的前列.在这一奋斗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明自信也得以重铸,《决议》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领全文的叙事,对党的百年成就和经验的归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体现出强烈的文明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在引领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不但改变了中西文明的实力对比,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积极致力于全球
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引入"路学"研究视角,以在长江源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草根社会组织——"绿色江河"开展的项目及参与环保服务的志愿者为观察和分析对象,透过"绿色江河"沿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设立的"绿色邮路"站点及在沿线开展的环保项目的具体实践,提出"环保中间人"概念,分析探讨生态保护观念如何在"一纵一横一站一平台"的"点""轴"型道路网上扩散,使得更多的人借"路"的畅通、流动与接触,接受环保理念并外化为具体的环保行为.有形的青藏公路与铁路,沿路设置的"绿色邮路"与驿站,使不同人群接触、汇聚,彼此影
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3060"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在青海考察时提出的青海要在双碳领域先行先试的重大要求,结合青海省情实际及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对青海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进行了系统思考.通过深入阐述青海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青海先行先试的总体战略导向,并对先行先试的着力点进行了构想与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的主线与"纲",所有工作均需聚焦于此.社区是城市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化、具体化、形象化、落地化的重要场域和广阔平台.西宁城市多民族社区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下多民族聚居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经验,对省内外其他城市多民族社区民族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范式.
"网络群体极化"这种非理性的极化现象对意识形态的亲和力、深刻性与独一性会造成损害.互联网时代"成员"在社会"身份悬搁"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恣意的,以兴趣、情感为纽带的群体,在群体选择议题的过程中,因网络中"制度权威性"相对较弱,极易出现极端化观点."群体"的异质性,不同群体以"自我中心"排斥外在的"交往",往往采取攻讦等非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匿名的网络身份之中既有的身份约束丧失,人们更倾向于情绪的满足,而对意识形态的亲和度下降;由于在对论题的讨论之中"越说越窄""偏听偏信"或者"情感至上",在反复讨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