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勤士官队伍是我军士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勤保障的骨干力量。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适应士官制度改革发展,建设和培养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较强的后勤士官队伍,迫切需要在弄清当前后勤士官培训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加强后勤士官培训的对策。
一、后勤士官培训的现状
我军士官培训是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士官制度改革而发展,随着士官制度改革深入而逐渐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后勤士官培训与整个士官培训的发展同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培训体制初步形成
构建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培训体系是后勤士官培训的重大现实问题。总部建立的院校、训练机构、教导机构三级培训体制,在培训实践中基本落实。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在培养后勤士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规模办学已见成效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后勤士官培训相关院校、训练机构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撤并整合,由分散设置逐步走向集中。专业设置与部队后勤岗位需要基本匹配。归口培训体制初步形成,按照训练任务规划,面向全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归口总后院校培训。每个承担后勤士宫培训任务的院校也在积极申请培训任务,同时在己开设专业的基础上辐射新的专业。后勤士官培训走向规模适度、综合集成,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方便总部管理。
(三)配套制度日臻完善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逐步深化,后勤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军委、总部及相关院校、训练机构深入研究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士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基本配套的制度、一法规为后勤士官培训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军委深化士官改革方案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对后勤士官培训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四)特点规律日益凸现
后勤士官培训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是后勤士官培训规律的具体体现。后勤士官培训属于军队任职教育,也属于国家职业教育范畴,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定向性。后勤士官培训要与部队的后勤士官编制及配备结构要求相匹配。二是阶段性。后勤士官培训形成了由初级到中级、由中级到高级依次递进逐步深化的系统体系。三是针对性。后勤士官的任职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必须贴近后勤岗位要求。四是综合性。后勤士官培训必须使后勤士官在政治、军事、技术、管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实用性。后勤士官培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实用专向,必须学得会,用得上。后勤士官培训的基本规律体现为三个“必须适应即必须与部队基层建设需求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宫职业特点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
(五)培训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职能定位和岗位需要,各后勤士官培训单位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总部、各大单位有重点地加大了相关院校、训练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力度,生活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训练
场地环境、信息化教学条件等得到了改善,后勤士官教育训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后勤士官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跨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与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及部队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叠加,培训任务分散
目前,士官训练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分散。从总部及各大单位层面看,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后勤士官院校。将部分后勤士官培训放置到以承担军官培训为主的院校中,士官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条件不适应士官以技能为主的培养要求,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士官学员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还有部分后勤士宫的专业培训由各大单位后勤训练机构或教导机构承担,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机构重叠、专业单一、相对分散的培训格局,不符合归口培训、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联勤联训的要求,不利于军事教育资源的优化。
(二)生源起点不高,培训层次偏低
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即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一是入学文化程度起点要求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应提高到高中以上。二是专业基础没有具体要求,入学前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新型后勤士宫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入学前的专业经历和专业基础尤为重要,没有相应的岗位经验与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后勤士官院校教育以中专培训为主,对士官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与实际培训的低层次的矛盾尤为突出,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士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专业设置不全,受训覆盖面窄
我军后勤士官岗位众多,职责细化,任职时间长,素质要求高。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后勤改革的深入和后勤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后勤岗位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需要规范培训的专业种类多、人员数量大。第一类情况是有岗位无编制。第二类情况是有岗位无培训。第三类情况是有培训不正规。目前,列入军队院校最新专业目录的后勤士官专业与我军后勤岗位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密极不适应,急需在相关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
(四)培训形式单一,逐级培训机制不健全
按照军委总部要求,首次选取的士官应经过资格培训,直接招收的士官应进行任职培训;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技能等级。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未经专门培训,直接选改为士官。由于没有专门的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后勤士官培训的军官院校数量不多,任务不饱满,大部分后勤士官都分散在各训练机构培训后上岗,士官中先经过系统培训后任取的比例不高。一些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对人才的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导队短期培训或院校中专层次的学历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我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基本属于岗前一次性资格或任职培训,并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不再经过系统培训而自然晋升,这种“一训定终身”的现状距离“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晋职”的原则还相差很远。 三、加强后勤士官培训的对策
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后勤士官岗位的极端重要性。随着我军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后勤士官教育训练,完善士官任职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新装备专业培训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合理区分任务,避免机构重叠
按照总部调整培训任务的精神,技术复杂专业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一般专业和非专业技术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新装备专业士官培训,以院校和训练机构承训为主。
基本设想是:把培训初级后勤士官为主要任务的专设训练机构和教导机构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基础,把承担中、高级后勤士官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主体,把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重要依托,把紧贴岗位的部队自训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有效补充,把远程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具体任务分工是:训练机构承担非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培训和简单专业技术后勤士官初级培训。专设训练机构承担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资格培训,以培养初级后勤士官为主。后勤士官院校承担初、中、高级后勤士官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地方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可通过委培和直接选招方式,承担部分专业接近或相同工种后勤士官的培训任务,直接选拔人员进入军队服役前,在专设训练机构或士官院校,接受一定期限的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
由于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地位,要求凡是能纳入院校培训的尽量纳入院校培训。所有培训需求应由各级军务部门汇总上报,总参军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就像各类军官培训归口到总政干部部一样。
(二)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制
着力改变后勤士官院校和训练机构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层次偏低的现状,结合正在进行的院校和训练机构编制体制调整,对现有训练机构、士官院校进行重新整合,集中财力一人力和物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教育资源雄厚、教育层次较高的后勤训练机构和士官学校。同时,建立和完善后勤学校、训练机构和部队交流合作制度,把士官院校教育、训练机构培训与部队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元一体、合力育人”的育人机制。
1.区域教育培训模式一将部分军区部队后勤训练机构归口大合并,或按相邻军区归口小合并,将各大单位多点分散培训的后勤士官相对集中培训,在全军组建2-3个大型训练基地。承担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2.混合教育培训模式。把现有军官院校承担的后勤士官培训任务剥离出来,根据部队岗位需求和后勤士官人才培训规格要求,优化整合学科专业,创建3-5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全军复杂专业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和领导管理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中级、高级培训。
3.专业对口培训模式。扩大总后现行后勤士官院校及教导机构士官培训规模,将现有的军兵种后勤士官培训机构按照专业性质归类集中:把军官院校中代训的后勤士官任务剥离出来;将分散在各训练机构的培训任务,集中到对口后勤士官院校或训练机构培训,承担指挥、管理岗位后勤士官和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三)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
遵循“按岗施训、学用一致”的原则,依据后勤士官任职岗位的能力素质需要,区分岗位、区分培训任务和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构建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
1.学历培训。包括司务长、出纳员、勤务分队长、靶场分队长、汽车分队长、军需仓库保管员、油料检验等专业士官,其任职岗位对人、财、物的指挥与管理职能明显,业务素质要求高,可实施中等专科或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学制两年(在校1年,部队学习1年)。条件成熟时,可以实施本科教育。
2.任职培训。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检验、药剂、防疫、放射和仓库水质等专业的士官,专业技术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可招收地方相关院校毕业生入伍,或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优秀士兵,进行短期岗前军政训练和专业强化训练,学制6-10个月。
3.技能培训。凡国家与部队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要求,应与国家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制度并轨,按国家和军队的教学大纲施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招生对象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士官,学制3-6个月。同时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职业技能,时间3个月。
4.短期培训。食品质量检验员、饮食装备操作维护员、被装洗涤员、农副业生产技术员、船体修理师、汽车修理师等,这类专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轮换频繁、失训率高的岗位士官,可根据任职需要设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实行不定期的1-3个月短训或轮训。
(四)多层递进培训,提高学历层次
按后勤士官层级和衔级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每一层次或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纵向衔接为从低级培训到高级培训,不断为士官提供晋升学习机会,激活他们向上的内驱力。要求后勤士官培训各个阶段相互衔接,自然连贯。表现在体系内部,初、中、高级士官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相互衔接,并与士官制度相配套。表现在体系外部,与国家基础教育相承接,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相一致,与军官教育和义务兵新训相关联。
1.专业设置上的纵向衔接。在专业设置上,将初、中、高级后勤士官培训的专业设置衔接起来,并根据部队岗位以及未来战争发展的需要,在保持军队特色的前提下,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接轨。根据我军后勤士官队伍的素质情况和士官制度的实际,对初级后勤士官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通用专业技术岗位实行2年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新装备专业技术岗位实行2年制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对高级后勤士官实行2年制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对部分特殊技术和特殊岗位的高级后勤士官实行3年制本科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考核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教材内容上的纵向衔接。在教材内容上,建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递进的知识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素质培养,加强与部队训练的衔接,构成一个全方位终极目标明确、各阶段责任目标清楚而又相互衔接的全程教育体系。同时通过课程衔接避免各层次教学内容的脱节和重复。课程衔接的方法,一种是在中专基础上增开新课。另一种是将课程区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教学单元,中专学习低层次单元,专科在此基础上学习高层次单元,这样通过课程间的衔接实现学制的衔接。
一、后勤士官培训的现状
我军士官培训是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士官制度改革而发展,随着士官制度改革深入而逐渐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后勤士官培训与整个士官培训的发展同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培训体制初步形成
构建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培训体系是后勤士官培训的重大现实问题。总部建立的院校、训练机构、教导机构三级培训体制,在培训实践中基本落实。这种格局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在培养后勤士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规模办学已见成效
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后勤士官培训相关院校、训练机构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撤并整合,由分散设置逐步走向集中。专业设置与部队后勤岗位需要基本匹配。归口培训体制初步形成,按照训练任务规划,面向全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归口总后院校培训。每个承担后勤士宫培训任务的院校也在积极申请培训任务,同时在己开设专业的基础上辐射新的专业。后勤士官培训走向规模适度、综合集成,提高了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方便总部管理。
(三)配套制度日臻完善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逐步深化,后勤建设和人才培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军委、总部及相关院校、训练机构深入研究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新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士官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了相应的配套制度,颁发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基本配套的制度、一法规为后勤士官培训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军委深化士官改革方案的出台,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必将对后勤士官培训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四)特点规律日益凸现
后勤士官培训的特点是在与其他教育类型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是后勤士官培训规律的具体体现。后勤士官培训属于军队任职教育,也属于国家职业教育范畴,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定向性。后勤士官培训要与部队的后勤士官编制及配备结构要求相匹配。二是阶段性。后勤士官培训形成了由初级到中级、由中级到高级依次递进逐步深化的系统体系。三是针对性。后勤士官的任职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必须贴近后勤岗位要求。四是综合性。后勤士官培训必须使后勤士官在政治、军事、技术、管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是实用性。后勤士官培训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实用专向,必须学得会,用得上。后勤士官培训的基本规律体现为三个“必须适应即必须与部队基层建设需求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宫职业特点相适应,必须与后勤士官岗位任职需求相适应。
(五)培训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职能定位和岗位需要,各后勤士官培训单位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总部、各大单位有重点地加大了相关院校、训练机构的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力度,生活基础设施、教学设施设备、训练
场地环境、信息化教学条件等得到了改善,后勤士官教育训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变,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技能训练转变,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
二、后勤士官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跨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对士官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与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及部队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叠加,培训任务分散
目前,士官训练体系尚不完善,专业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分散。从总部及各大单位层面看,还没有一所专门的后勤士官院校。将部分后勤士官培训放置到以承担军官培训为主的院校中,士官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教学条件不适应士官以技能为主的培养要求,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士官学员的实践性教学需要。还有部分后勤士宫的专业培训由各大单位后勤训练机构或教导机构承担,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机构重叠、专业单一、相对分散的培训格局,不符合归口培训、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联勤联训的要求,不利于军事教育资源的优化。
(二)生源起点不高,培训层次偏低
我军后勤士官教育属职业准备教育,即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士兵,进行为期2年的中专或大专学历教育。一是入学文化程度起点要求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应提高到高中以上。二是专业基础没有具体要求,入学前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新型后勤士宫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学员的岗位任职为中心,全面提高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入学前的专业经历和专业基础尤为重要,没有相应的岗位经验与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很难保证。三是后勤士官院校教育以中专培训为主,对士官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与实际培训的低层次的矛盾尤为突出,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士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三)专业设置不全,受训覆盖面窄
我军后勤士官岗位众多,职责细化,任职时间长,素质要求高。随着我军后勤建设的发展、后勤改革的深入和后勤装备科技含量的提升,后勤岗位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需要规范培训的专业种类多、人员数量大。第一类情况是有岗位无编制。第二类情况是有岗位无培训。第三类情况是有培训不正规。目前,列入军队院校最新专业目录的后勤士官专业与我军后勤岗位越来越复杂,分工越来越细密极不适应,急需在相关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开展培训。
(四)培训形式单一,逐级培训机制不健全
按照军委总部要求,首次选取的士官应经过资格培训,直接招收的士官应进行任职培训;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技能等级。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未经专门培训,直接选改为士官。由于没有专门的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后勤士官培训的军官院校数量不多,任务不饱满,大部分后勤士官都分散在各训练机构培训后上岗,士官中先经过系统培训后任取的比例不高。一些信息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对人才的科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导队短期培训或院校中专层次的学历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我军的后勤士官培训基本属于岗前一次性资格或任职培训,并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不再经过系统培训而自然晋升,这种“一训定终身”的现状距离“先培训后任职、先培训后晋职”的原则还相差很远。 三、加强后勤士官培训的对策
信息化战争对后勤保障的高依赖性决定了后勤士官岗位的极端重要性。随着我军士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后勤士官教育训练,完善士官任职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新装备专业培训体系是必然趋势。
(一)合理区分任务,避免机构重叠
按照总部调整培训任务的精神,技术复杂专业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一般专业和非专业技术士官的资格培训、升级培训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新装备专业士官培训,以院校和训练机构承训为主。
基本设想是:把培训初级后勤士官为主要任务的专设训练机构和教导机构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基础,把承担中、高级后勤士官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主体,把丰富的国民教育资源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重要依托,把紧贴岗位的部队自训作为后勤士官培训的有效补充,把远程教育作为后勤士官培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具体任务分工是:训练机构承担非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培训和简单专业技术后勤士官初级培训。专设训练机构承担专业技术后勤士官的资格培训,以培养初级后勤士官为主。后勤士官院校承担初、中、高级后勤士官的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地方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可通过委培和直接选招方式,承担部分专业接近或相同工种后勤士官的培训任务,直接选拔人员进入军队服役前,在专设训练机构或士官院校,接受一定期限的军政训练和任职培训。
由于军队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地位,要求凡是能纳入院校培训的尽量纳入院校培训。所有培训需求应由各级军务部门汇总上报,总参军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就像各类军官培训归口到总政干部部一样。
(二)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体制
着力改变后勤士官院校和训练机构规模偏小、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层次偏低的现状,结合正在进行的院校和训练机构编制体制调整,对现有训练机构、士官院校进行重新整合,集中财力一人力和物力,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教育资源雄厚、教育层次较高的后勤训练机构和士官学校。同时,建立和完善后勤学校、训练机构和部队交流合作制度,把士官院校教育、训练机构培训与部队开展的岗位练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元一体、合力育人”的育人机制。
1.区域教育培训模式一将部分军区部队后勤训练机构归口大合并,或按相邻军区归口小合并,将各大单位多点分散培训的后勤士官相对集中培训,在全军组建2-3个大型训练基地。承担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2.混合教育培训模式。把现有军官院校承担的后勤士官培训任务剥离出来,根据部队岗位需求和后勤士官人才培训规格要求,优化整合学科专业,创建3-5所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后勤士官学校,承担全军复杂专业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和领导管理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中级、高级培训。
3.专业对口培训模式。扩大总后现行后勤士官院校及教导机构士官培训规模,将现有的军兵种后勤士官培训机构按照专业性质归类集中:把军官院校中代训的后勤士官任务剥离出来;将分散在各训练机构的培训任务,集中到对口后勤士官院校或训练机构培训,承担指挥、管理岗位后勤士官和一般技术岗位后勤士官初级培训。
(三)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
遵循“按岗施训、学用一致”的原则,依据后勤士官任职岗位的能力素质需要,区分岗位、区分培训任务和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构建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
1.学历培训。包括司务长、出纳员、勤务分队长、靶场分队长、汽车分队长、军需仓库保管员、油料检验等专业士官,其任职岗位对人、财、物的指挥与管理职能明显,业务素质要求高,可实施中等专科或大学专科学历教育,学制两年(在校1年,部队学习1年)。条件成熟时,可以实施本科教育。
2.任职培训。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检验、药剂、防疫、放射和仓库水质等专业的士官,专业技术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可招收地方相关院校毕业生入伍,或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从事后勤工作的优秀士兵,进行短期岗前军政训练和专业强化训练,学制6-10个月。
3.技能培训。凡国家与部队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要求,应与国家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制度并轨,按国家和军队的教学大纲施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招生对象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士官,学制3-6个月。同时初级晋升中级、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应升级培训职业技能,时间3个月。
4.短期培训。食品质量检验员、饮食装备操作维护员、被装洗涤员、农副业生产技术员、船体修理师、汽车修理师等,这类专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轮换频繁、失训率高的岗位士官,可根据任职需要设置培训内容,确定培训时间,实行不定期的1-3个月短训或轮训。
(四)多层递进培训,提高学历层次
按后勤士官层级和衔级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每一层次或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纵向衔接为从低级培训到高级培训,不断为士官提供晋升学习机会,激活他们向上的内驱力。要求后勤士官培训各个阶段相互衔接,自然连贯。表现在体系内部,初、中、高级士官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相互衔接,并与士官制度相配套。表现在体系外部,与国家基础教育相承接,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相一致,与军官教育和义务兵新训相关联。
1.专业设置上的纵向衔接。在专业设置上,将初、中、高级后勤士官培训的专业设置衔接起来,并根据部队岗位以及未来战争发展的需要,在保持军队特色的前提下,与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接轨。根据我军后勤士官队伍的素质情况和士官制度的实际,对初级后勤士官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通用专业技术岗位实行2年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新装备专业技术岗位实行2年制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对高级后勤士官实行2年制大专职业技术教育,对部分特殊技术和特殊岗位的高级后勤士官实行3年制本科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考核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教材内容上的纵向衔接。在教材内容上,建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递进的知识体系,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全面素质培养,加强与部队训练的衔接,构成一个全方位终极目标明确、各阶段责任目标清楚而又相互衔接的全程教育体系。同时通过课程衔接避免各层次教学内容的脱节和重复。课程衔接的方法,一种是在中专基础上增开新课。另一种是将课程区分为若干不同层次的教学单元,中专学习低层次单元,专科在此基础上学习高层次单元,这样通过课程间的衔接实现学制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