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跳进了成语里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很多古籍中的神兽没有人见过,但它们不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竟然在成语里怒刷存在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神兽在成语里打过酱油吧!
  吉光片羽
  吉光又称“吉良”、“泽马”,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马。《海内十洲记·凤麟洲》中记载:“吉光毛裘,黄色,盖神马之类也。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燋。”意思是说,用吉光马的皮毛做的裘放在水里数日不沉,落入火中烧不焦。
  “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清人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就充满崇拜和遗憾地说:“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鹣鲽情深
  鹣鲽即鹣和鲽两种动物。鹣即比翼鸟,雄鸟只有左翼左目,雌鸟只有右翼右目,一雄一雌比翼双飞才能翱翔天下。
  鲽即比目鱼,《尔雅》中解释说,这是一种“不比不行”的鱼,即两条鱼只有紧贴着对方才能游动。鹣和鲽都是离开另一半就失去了全世界的代表,因此常用来比喻夫妻情深。清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曰:“须臾不相离,无以异鹣鲽。”
  世界之所以复杂,是因为既有鹣鲽情深,又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人们不知要积多少道行和缘法才能遇上前者。
  巴蛇吞象
  巴蛇也叫“修蛇”,《山海经》中提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巴蛇很凶猛,它把大象吞下后消化了三年才把骨头吐出来。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里的巨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那么一般的蛇想吞象就是自不量力了。所以,明朝人罗洪先就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来讽喻人的贪得无厌。
  人们都说凡事要见好就收,可是这看似简单的道理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睚眦必报
  睚眦是龙生九子之一,但因为它身似豺豹,龙非常不高兴,想扔掉睚眦。幸而有母亲苦苦哀求,睚眦才得以苟全性命。
  睚眦长大后游历天下,辅佐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功成身退。周武王命工匠铸睚眦像,以谢它的恩情。由于睚眦性格刚烈,总是怒目而视,所以人们就用“睚眦”形容瞪眼怒视的样子。
  关于“睚眦必报”有一个典故。战国时期,魏国的中大夫范雎被逐出国境,能言善辩的他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范雎在秦国成了有财有势的大人物,他开始清算旧账:凡是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哪怕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要重重酬谢;凡是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哪怕嫌怨的程度只是对他张目忤视,范雎也要实行报复。这就是《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所说的“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饕餮盛宴
  饕餮据说是远古氏族缙云氏的不才子,它的不才主要体现在食量大。饕餮不仅是个吃货,其长相也让人不敢恭维。《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饕餮不仅长得丑,性格还很贪婪。《吕氏春秋·先识》中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意思是说饕餮非常贪食,以至于吃光了所有东西之后开始吞噬自己,最后仅剩下头颅了。
  饕餮代表人性中的贪欲,贪食为饕,贪财为餮。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饕餮爱吃、懂吃、会吃的形象更深入人心,苏东坡在《老饕赋》中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资深美食家喜欢把自己称为“老饕”,而“饕餮盛宴”则指有很多美食的宴席、宴会。
  这样看来,成语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神兽的“活化石”,它们让那些来自远古的神兽在我们的生活中活色生香地继续存活着。
  (妙 妙)
其他文献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你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文字陷阱。在这里让点点和你一起畅游文字海洋,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你准备好了吗?  火眼金睛  修剪欲望  曼谷西郊有一座寺院,因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老主持圆寂后,索提法师来到这里接替主持一职。初来乍到,他绕寺巡视,发现周围山坡上长满了杂乱无章的灌木。法师找了把剪刀,时不时地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了一个漂亮的圆球。  一天,寺里来了一
期刊
埃德拉是市警局的一名警员,这天早上他在打电话,电话里传来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你打错了”就挂断了电话。埃德拉觉得很奇怪,自己连话都没说,对方也没问是谁,怎么就知道打错了呢?  埃德拉拿起电话,按下重拨键,电话里再次传来那个苍老、沙哑的声音:“怎么又是你?我都说过了,你打错了!”怕对方再挂电话,埃德拉赶紧道歉:“对不起!我是打算给一个朋友打电话的,不小心拨错了号码。可是我还没说话,你就知道
期刊
你的眼力如何,你能在五花八门的图形中找到其中的不妥之处吗?大多数侦探、专家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在细节中发现很多秘密。如果你也想拥有侦探和专家的头脑,那就从锻炼你的观察力开始吧。
期刊
不管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生活,当他的眼光只聚焦于自己所经受的当下,他难免会产生忧心空乏之感,毕竟人生不如意之事占多数,可如果有机会极目远眺,在夜里看万家灯火,或是在白昼看街上的人如蚁如梭、奔走川流,心情或许就会得到些许宽慰吧——这大概也是我们读小说的原因。因为,并不是只有我们生来不凡,却落入庸常的牢笼,经受着幻灭的苦难。《人鼠之间》最出色之处,在于作者仅仅用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既典型、又令人窒息的“
期刊
心 语  我很想给爸爸写点什么,十几年来他给予我的实在太多,可是我又不知从何写起。我借用《父亲》这首歌表达我对爸爸的真挚情感,老师把这篇作文修改后,我拿给爸爸看,爸爸竟然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们从父母那里索取得太多,可是我们微不足道的回报就能让他们骄傲得到处炫耀。但愿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能及时地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小档案】  姓 名:李千秀  学 校:吉林省磐石市明城中学九年级(6)班  出生年
期刊
在静谧沉寂的深邃天幕上,月亮是最具浪漫色彩的,它能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弯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美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圆满的幸福生活,而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古往今来,月亮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情思啊!举头望月,那些与月亮有关的景与事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人们的心弦。历代诗人指月为题,或描绘其绰约清丽的姿态,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
期刊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我们究竟留下了些什么?我们的故事是否还能够长久地留在心间,我们所暗恋的那个人现在如何?过去的美好日子,仿佛在我们的生命中变成了一张老唱片,越老越有味道。  过去的那段时光,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快乐的时光。那些影响我们的事情都已经过去,那些存在在过去的人都已经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紧张的生活中,遇到了太多的不如意,总是喜欢将所有的一切都假想在我们当年的那个环境之中,从而
期刊
邻家有男初长成  和《最好的我们》里的余淮一样,刘昊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曾经梦想考入清华成为物理学家。他爱好高能数独、下象棋。如果不是做了演员,他或许会成为一个有点闷的理科男。  小升初的时候,成绩优异的刘昊然考上了省重点中学,但是寒假里随父母去北京旅游时非常偶然地又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几番抉择之后,1 1岁的他最终选择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求学生活。  那段独自异地求学的时光有着格外的
期刊
青春期的她游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一种是充满作业、考试、小团体的校园,另一种则是游戏机房、歌舞厅、小混混斗殴的“小社会”。她看着中国第一代歌舞厅开起来,第一批港台娱乐来到身边……《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以真挚的感情、真实的细节,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那个年代精彩扣人的青春和爱。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所有你曾热爱却正在遗忘的人和事,更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成长。  看过这本书的人会不会觉得书中的某个
期刊
走进了秋天,便走进了一个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原野上,享受秋阳的普照,看看秋日的阳光怎样给成熟的庄稼镀上金色的光辉,便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们的心也随着季节的起伏,走进一个季节的深处,感悟阳光,感悟成熟。  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叶子脱离了枝头,在秋天里起舞,回归根的怀抱,是阳光让这些顽皮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秋日的阳光在田野上愈发明亮,光彩照人。老农脸上那飞溅的汗水,与阳光一起洒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