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机电一手光伏一手汽配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song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由于企业主营集中在光伏这一强周期行业,为了平抑业绩波动,航天机电在汽配、新材料等行业也有文章要做。
  A股市场在航天军工板块连续做文章,航天机电(600151.SH)受此影响也应声上涨。有人认为这是概念的炒作,也有人认为这是光伏行业反弹的效力,到底航天机电是否具有提高估值的潜力?
  航天机电乍听起来好像和光伏没什么关系,但事实是目前这家母公司为航天军工背景的企业确实是以光伏为主业。
  2009—2011年,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中国进入产能为王的时代,整个行业进入疯狂扩张阶段;2011—2013年,多晶硅的黑暗时代来临,产能明显过剩,市场快速下行,整个行业没有任何环节任何人能赚到钱。2014年,光伏行业全面回暖。
  薄利长收益
  “直到2012年底2013年初,市场价格才平稳上调。”航天机电总经理徐杰对《英才》记者表示。
  从全行业看,光伏产业确实有所回暖。在原材料方面,多晶硅每公斤单价,从去年的15-18美元,上涨到今年超过21美元。
  2014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0%,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230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100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上网电量约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
  虽然有这样的数据,但是上半年光伏产业还是有很多大厂在破产,生存下来的企业在扩充产能上仍旧犹豫不决。毛利率低,又反向促使企业不得不通过规模生产来赚取利润,可以说整个光伏产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前行。
  面对这种情形,航天机电采取的策略是稳健发展。在产能为王,也就是光伏产业最疯狂的年代,航天机电的产能也仅有500兆瓦。这样就为企业在周期中进退留下了余地。“目前,我们将原来的生产线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产能从500兆瓦增加到了800兆瓦,同时通过代工和其他方式,争取在微利时期能够把产能做到900兆瓦至1G。”徐杰介绍说。
  在周期反弹中抓到机会,在过热时没有昏头,才能生存。这是置身于周期行业中的企业必须掌握的生存要领。
  仅有500兆瓦的产能?这不免让人心存疑虑。据资料显示,航天机电做了400多个电站,2009年中国审批的第一批海外电站其中就有航天机电在意大利和德国的项目。
  当《英才》记者将质疑抛给徐杰时,他并没有感觉意外:“这与航天机电的盈利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
  航天机电按照BOT或者BT方式建设开发电站。利用自己的光伏设备建设电站,同时做好贷款等融资结构,电站建好,将其出售给财务投资者,最终的运营还是由航天机电来做。
  “我们提供运营服务,这是我们的核心运作模式。”徐杰总结说。
  目前电站的建设运营更侧重长期回报,适合那些比较稳健的企业。这种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航天机电稳健的作风。
  “光伏电站稳定性强,未来10—20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运营维护费用由于这种稳定性也可以轻易计算得到。”徐杰表示。
  虽然模式清晰,但是由于电站产生的利润比较薄,想找到这样的财务投资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确实,在目前中国,融资成本极高,贷款基本要在8%—10%,电站的收益要达到10%—20%,如果在未来20年,每年达到接近20%的回报,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几乎不可能做到。
  “相比之下,在德国,利润5%,贷款3%,加上杠杆,融资成本大概也就5%,这样光伏电站10—15个点的回报就能为投资者赚取一个正常的长期收益。这样才比较合理。”徐杰强调。
  多线齐发
  由于企业目前的主营集中在光伏这一强周期行业,如何平抑企业业绩波动,增强公司营收的稳定性成为摆在徐杰面前必做的一件事。
  徐杰正在从公司的第二主营和第三主营中找答案。航天机电的全称是“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汽配一直是航天机电的一个重要业务板块。之前汽配板块在航天机电的营收占比中只占到10%,由于近年来汽车市场的发展,国内汽配企业业绩也随之上行。
  徐杰的目标是,未来汽配板块要和光伏业务比重相当。
  航天机电一直以来在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方面具有比较大的优势。EPS是航天机电自主研发的,2015年开始配套,另外传感器、电机、中央控制器这些传统配件航天机电一直具有优势,下面的任务就是要做大做细。
  徐杰为此总结了两个方向:方向一,在系统配件方面,产品在细分市场能够成为主打产品,逐步进入宝马、奔驰等高端品牌;方向二,在系统之外要做到整合,这其中包括产品的整合和资源的整合,通过并购迅速将汽配板块做大做精。
  “我们的目标是做几十亿的产业,汽配不存在品牌问题,要做就要做全球最大,通过十年的积累,做到全球配套。”徐杰对汽配板块雄心勃勃。
  第三主营——新材料板块也是未来航天机电的发力点。目前企业正在摆脱低端产品,集中精力在军工、高铁业务,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
其他文献
共赢,不仅是所有商业合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合作想要成功所必须的前提。如果不能达到共赢,所谓的合作便会失去意义,变成了一场强势者对弱者的掠夺。  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合作与共赢从来就不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若能够独自应对挑战,任何人也不会通过合作,将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拱手相让。  国家高层在本次APEC会议上提出,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
期刊
在罗臻毓看来,综合体战略,在中国找到了最合适生长的土壤。  去年9月刚接手凯德中国的CEO罗臻毓坐在《英才》记者的对面,操着一口新加坡式中文,不时舞动手臂,毫不掩饰对于中国市场的美好憧憬。  凯德已经在中国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2013年林明彦出任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德集团的“综合体战略”进入了全速实施的新阶段。内部大整合  围绕“一个凯德”,凯德公司架构被重组为为四个业务单位,包括聚焦
期刊
中航资本、中航飞机、成飞集成、中航动力、中航机电、中航重机……这些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军工股,全部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的上市公司。  拥有2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总额高达7846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60%,毫无疑问中航工业是央企之中最善舞资本的一家公司。  依靠资产证券化为庞大体量的中航工业搭建一套“造血干细胞”,在其掌门人林左鸣来看,也是行业特性所致
期刊
中软国际(00354.HK)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内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这些年的大多数时间并不惹眼,但是随着中软国际成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与阿里云进行合作,这家企业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特别是最近,中软国际这个有两万多名员工的企业怎么就靠一个“姐夫”来提效增收呢?  《英才》记者带着疑问专访了中软国际的“老大”陈宇红。靠“姐夫”提高效率  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CEO陈宇红为《
期刊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再次下探,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学界、管理层以及市场参与者们的共识。而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分化以及各个领域逐步深入的改革,为企业家们带来不同以往的感受。  一些企业家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努力推动自身的变革。接受《英才》记者专访的十几位企业家中,有一半都对自身行业在2015年抱有很大的期待。 另外,在采访中几乎有一半的企业家都十分关注宏观经济数据,无论
期刊
主持人|本刊记者 修思禹  嘉 宾|卡宾服饰董事长兼艺术总监 杨紫明  知名时评人 石述思  信息爆炸的年代,从来都不缺少新闻,可近期被热议的新闻条条令人大跌眼镜。  前省部级官员当街追杀弱女子;腰缠万贯的企业家被“协助调查”;光芒四射的明星供认吸毒……闻者唏嘘不已:他有特权呀!他有金钱呀!他有光环呀!可他为何会如此糊涂?  有人说,这就是一个迷茫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人生的出路。大家都在感叹别人“
期刊
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三桶油逼出来的动力  《英才》:过去25年里,新奥的成长始终处于三大油的包夹之下,会不会感觉很难?  王玉锁:我倒是觉得乐在其中。央企的包夹倒挤出新奥的能力了。我有我的优势,他们有他们的优势,彼此也可以慢慢磨合,而且实现各自良好的发展。  如果国家一开始从成立就给我们三桶油的地位,我们可能也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研究现代能源体系,研究技术和创新,逼着自己不断实现战略升级了。所以我从
期刊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像美的这样运转良好、盈利能力强劲且处于行业顶端的企业,为何要迫不及待地改变?  2014年12月15日,美的集团高调宣布和小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以12.66亿元的投资,获得美的集团1.29%的股份,并将提名一位核心级别高管进驻美的董事会。  美的缺钱吗?  有一个事实很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在中国,传统的白色家电产业,早已不再是众人印象中的红海。经过30年充分、激烈的市
期刊
《英才》:京东方的业绩拐点是否已经出现?去年的高增长是否可持续?  王东升:应该说未来京东方的盈利性得到了确认,我们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基本上,未来都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盈利。前面三年,我们做到每股盈利一毛钱左右,那么下一个阶段,我们要争取达到每股盈利超过一毛、两毛、三毛、五毛乃至更高。  《英才》:这轮面板行业的强劲增长,是否会再次引发产能过剩的问题?  王东升:到今年,我国面板产品只有35%
期刊
有人调侃,“万百腾”合作是前首富们向现首富的反击。  出席万达商业年会的有近两万人,“万商会”名副其实。  也许当天会场上的人还不知道,第二天王健林将会在深圳出现,与腾讯控股的马化腾和百度公司的李彦宏携手步入会场,宣布要在电商领域合伙开公司。  社交网络上的“脑洞”开得更大。随着阿里巴巴上市的完成,市值超过万亿,马云也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有人调侃,“万百腾”合作是前首富们向现首富的反击。  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