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的参与型教学法探微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c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较多,层层递进,不同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学生某一章学不好将很大程度地影响以后章节的学习。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往往需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丝毫不能松懈。这门课程专业性强,其中包含大量的专业术语,且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往往需要在课上课下用大量的时间去领会和掌握这门课程,才能达到规定的教学效果。对于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原理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地基”,会计学原理学不好,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就会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对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学管理是整个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理解会计学原理就没法理解各种组织内部资金流的运动,无法理清各种管理职能的内部联系,整个管理学的学习就是不完整的。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非会计学经济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整体知识架构和综合管理能力高低。针对会计学原理专业性强、学习难度较大的特点,应采用参与型教学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知识。
  
  一参与型教学法的内容及形式
  
  参与型教学是指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互动,从而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是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1]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加强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型教学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型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型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型教学法的特点是小讲课和分组活动相结合,以学习者和教学内容为中心,鼓励学习者在整个过程中积极参与,最终设计出项目的研究或实施方案。每个小讲课后,进行分组活动。分组活动可以采用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教学者要求制定研究计划或实施方案等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学生小组活动后,对活动结果进行互相评论,并由教学者或专家进行评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适当地采用参与式教学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例如教学过程中应包含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即除了讲授该学科已经有定论的内容外,还要注意给学生介绍一些人未能解决的或者教师正在研究中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入一些解题方式和最终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使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思考,探讨新的结论。在课堂讲授中可以穿插辩论、小组讨论、竞赛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二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运用参与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填鸭式教学法只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可以存在学生教的方式,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章节内容等进行教学设计,例如通过有丰富趣味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性的内容,或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向“主动参与型学习”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与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根据章节特点,有些内容可以以自学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并能够自觉地利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提问、和同学讨论、总结,最终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见解,并与老师进行交流,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学习模式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部分教学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既要恰当地表达自己,又要倾听其他组员的想法,同时与小组成员进行协商。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学会分工、合作、协调、互相帮助。学生在主体参与的频繁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从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参与型教学法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选用参与型会计学原理教材
  教材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教材会让读者流连忘返,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实施参与型教学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选用一本适合参与型教学法的会计学原理教材。参与型教学法特点之一是开放式,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开放式的习题。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中应包含一些前沿性的知识,或未成定论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知识,有部分教材本章习题后有一部分阅读材料,其中包含大量和本章内容相关的管理知识或管理常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知识,对实施参与型教学颇有益处。有部分教材章首和章尾都有相关案例,章首案例作为本章的引导案例,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本章内容,有趣、发人深省的案例往往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章后的课后习题中,除了客观题还应有案例分析,会计学原理和实际操作结合紧密,以实际生活中的小故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既拉近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距离,又可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为本章学习起到一个巩固提高的作用。另外,在章节内容中可随时穿插小贴士、小阅读资料,让学生感觉阅读教材的过程趣味横生,学习兴趣自然会更加浓厚。
  2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参与型教学模式
  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既可运用正规的参与型教学法,又可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型教学法的元素。根据会计学原理理论性强、理解难度大的课程特点,选择在传统的教学法中加入参与型教学法的元素模式较合理。参与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是学前引导,也可以是过程引导或学后跟踪[2],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目的进行选择。
  在总论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会计的含义、产生、种类等会计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学原理,所以这部分适合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不用预习和复习。
  会计循环属于基本理论部分重点内容。会计前提、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均属于约束会计具体工作的大前提,属于会计核算的指导性指标,如果这部分不懂,以后会计学原理的学习会遇到很大困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前引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把握方向和学习的重点、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自学后,必然对部分内容心存疑惑,他们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听到教师的讲解之后,对得到的解答将更加印象深刻,自然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
  会计要素、等式、科目、账户、复式记账部分属于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这部分是“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基础,也属于本书的难点,学生需要在课堂紧跟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本部分主要是纯理论知识,学生课前预习效果较差,所以应主要对学生进行“过程引导”,即注重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针对这部分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尤为注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参与,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课后设置一些小问题,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作答,另一组对回答结果进行评价,教师最后对答和评进行总结和评分,两组答与评的角色可时常对换,并对两组进行得分累计。这样,最终选出胜利的一组并给与奖励。在这样的参与型教学模式中,学生既是答题者又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两组进行竞赛的方式又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增进教学效果。最核心的具体核算部分只是一个充分运用基本方法的过程,在基本方法部分打好基础后,核心部分的教学将非常轻松。
  实务中的核算程序部分主要是将之前的理论部分和实际的会计工作相联系,也比较适合使用过程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应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会计核算工具,例如学习会计凭证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凭证实物,讲会计账簿时让学生传阅生活中的帐页,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实务教学结束后,应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例如给学生一套基本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核算,最终编制会计报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由证到账、由账到表的具体核算过程。通过实训,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框架可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且能够深入地理解实际的会计工作。
  对于会计人员、法规、机构等较易理解的会计知识,完全可以采用学后追踪的方式,即要求学生以自学为主,有不理解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或者教师介绍一些阅读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心准备,课前引导时需要把讲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思考方向。过程引导时教师需随时针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和疑问进行解答、点拨和启发,运用适当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并且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学后追踪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地追踪,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总结、回顾,加深印象。参与型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对教学过程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例如可对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可派遣教师到著名高校进修,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可举办参与型教学大赛,激发教师创造力,可鼓励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熟悉会计实务等。
  
  参 考 文 献
  [1]李森,李霞.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2]李艳红.主体参与型教学理论初探[J].湖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2).
其他文献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要尽早着手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也是就业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过程。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在新生阶段就开始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积极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观,建立和不断完善就业所需的智能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就业导向的学习观含义和特点    就业导向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已成为教师教育实践的主流话语。然而,在教师专业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阻碍其顺利发展。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采取一些积极而有力的措施。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    1社会层面的影响  首先,教师社会角色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角色”用以表示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身份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根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教学活动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倡导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之音仍然存在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中应该用心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换位思考,为他们着想,用真心、真情与学生交流,在具体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    一师生交
现代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汲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也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各民族传统教育的优秀内核,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而藏传佛教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在充分吸收印度佛教体系的同时,受本土文化和汉传佛教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既传承印度佛教又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佛法的传递和继承是在师徒间进行的,故这种师徒关系也是一
可持续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已经纳入到可持续发展轨道。“教师作为研究者”,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没有研究就没有教育的推进,也就没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当前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加快研究型教师培养,对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缺乏扎实
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转换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各高校都在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这一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在高校学生成才发展与就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切实提高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质量,规范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其核心和关键是确立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体系。本研究从分析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入手,尝试对构建既符合社会需求又满足学生需要的就业指导
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多种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要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体育课程具有综合性质,它以教育科学和体育运动科学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以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技术体系和各种体育活动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一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体育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一高校学生课堂低参与度的原因    学生逃课、师生关系淡漠等不良现象的原因主要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几方面。  (一)学生的原因  1纪律观念薄弱。主要有以下心理:认为逃课是个性的体现,守规矩是老土的表现;自己已经成人,不需要别人管束;自我约束力差,心绪浮躁;沉湎网络。所以有的学生视逃课为家常便饭,上课睡觉或者公然迟到、戴上耳机听音乐不做任何掩饰等现象频现。  2没有基本的礼仪修养。
一离散数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地位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离散数学中的布尔代数和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是离散的,因此计算机离不开离散数学。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许多计算机专业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等的必备基础,也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这是教育部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性文件。《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传统的观点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从大三、大四开始,但是“整体教学”的理论强调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应该用各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