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视神经损伤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f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鼠视神经钳夹损伤(ONC)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率变化。

方法

选取97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ONC组(87只)。正常组双眼不进行任何操作;假手术组左眼不进行任何操作,右眼行假手术操作;ONC组左眼行ONC,右眼行假手术对照。正常组分别计算左右眼RGCs密度,比较其差异;假手术组计算假手术眼RGCs密度,比较其与正常组平均RGCs密度的差异;ONC组中,以左眼(ONC眼)与右眼(假手术眼)RGCs密度的比值计算RGCs存活率,然后比较不同钳夹持续时间(5,10,20,30 s)的RGCs存活率差异(取材时间统一为钳夹后7 d),以及不同取材时间(3,4,5,7,14,30,60,90,180 d)的RGCs存活率差异(钳夹持续时间统一为20 s)。

结果

正常组左右眼RGCs密度分别为(5 167.3±55.6)个/mm2和(5 199.6±44.8)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烧伤整形外科、头颈外科等最常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头皮缺损常导致颅骨外露、坏死、感染等,严重者累及脑组织。目前常见的修复方式包括皮片、局部皮瓣、扩张皮瓣等移植修复。后期往往面临植皮术后贴骨瘢痕溃疡、局部皮瓣修复面积有限、扩张皮瓣需有充足的扩张时间等问题。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已成为主要的修复方法之一,针对头部大面积软组缺损,全身可利用组织瓣及可供吻合受区血管选择有限。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缺损患者的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6例老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4岁[(71.9±5.7)岁]。均为新鲜骨折。25例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髓内钉组),21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固定(接骨板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及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术后1,3个月及1年采用Con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干骺端扩髓和未扩髓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6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7例;年龄75~89岁[(80.9±3.3)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例,31-A2型22例,31-A3型21例。34例接受干骺端扩髓PFNA固定治疗(扩髓组),32例接受干骺端未扩髓PFNA固定治疗(未扩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
目的探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Ⅱ/Ⅲ型后pilon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37例后pilon样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25~65岁[(49.5±9.3)岁]。KlammerⅡ型20例,KlammerⅢ型17例。均采用后内侧胫后肌腱前方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观察随访过程中是否有骨折复位丢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7例粉碎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3~61岁[(45.9±10.9)岁]。均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d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系统评估患侧
目的探讨采用牵引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20~78岁[(47.1±13.4)岁]。胫骨干骨折30例,胫骨平台骨折17例,胫骨远端骨折15例。骨折AO/OTA分型:4A型18例,4B型24例,4C型20例。30例采用牵引式外固定支架牵引(A组),32例采用跟骨结节牵引(B组)。比较两组牵引后第3天的伤肢谷丙转氨酶(ALT
目的系统比较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与复苏性剖胸术(RT)治疗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NCTH)的预后。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REBOA与RT治疗NCTH患者预后比较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入院时对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REBOA组与RT组,并对各组的预后程度进行评价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68.3±5.0)岁]。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采用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闭环组),40例采用医用加温垫进行保温(保温组),40例采用常规棉被进行保温(对照组)。记录三组佩戴体温传感器8min(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30min(T2)
闭合性软组织脱套伤是一种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与深筋膜分离诱发的肿胀、瘀斑甚至坏死的软组织损伤,创伤程度重、早期隐匿性高、病程治愈缓慢,目前公认的治疗措施为Ⅰ期负压封闭引流(VSD)清创、Ⅱ期植皮。在护理过程中存在患者创伤严重、手术次数多、植皮与取皮次数多、留置VSD引流管数量多等问题,护理难度大。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高能量损伤所致闭合性软组织脱套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清单化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
无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损伤的躯干及四肢贯通伤并异物残留是一种开放性损伤,伤情复杂,伤口较深、污染重,如救治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混合性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传统处理方法是扩大伤口、彻底清创,探查伤口、止血并旷置伤口待Ⅱ期修复。此法创伤大,术后瘢痕明显且需Ⅱ期手术处理伤口。对于肌肉丰富等部位,开放手术不但伤口大且显露不便,常需切断肌肉等组织,易损伤神经及血管导致相应功能障碍。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无血管、神经及重要器官损伤的躯干及四肢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