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困夏粮“十连增”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tou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夏天中国实现粮食“十连增”面临困难,政策层提前筹谋破解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是“十连增”隐忧背后的当务之急。
  6月入夏时分,河南、安徽、山东等小麦主产区陆续开始夏收。以往开镰时都会有的庆丰收启动仪式,今年并未举行。今年夏粮是“增”“丰”还是“减”,一时难料。
  但多种迹象表明:在“九连增”之后,中国粮食不增产的拐点或将到来。今年夏粮收获前,农业部多位高官已数次提及此话题,以期为粮食话题“脱敏”。
  “要实现今年粮食增产,压力也很大,难度也不小。”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日前公开表示。
  短期来看,因“天公不作美”,2013年的年景不算好。而一系列长期性因素给增产带来的压力更大:
  一直助推中国粮食增产的科技、水利等因素,边际效用递减趋势已非常明显;一系列增产新举措难以迅速见效;大量施用化肥、大面积改种推动的粮食增产也接近终点。
  在各方要素“绷得很紧”之际,相关人士指出:按照目前中国的农业资源条件,粮食即使增产,也只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法缓解中国粮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在现有土地产出能力满足农产品自我供需平衡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实背景下,中国如何保证自身粮食供应,已是需要进行战略抉择的时候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夏粮增产存忧


  作为夏粮收获重中之重的冬小麦生长,2013年经历了多重不利天气考验:
  首先是旱情影响。
  2012年10月以来,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一直处于高温雨少天气,出现了冬春连旱,冬小麦产量受到较大影响;此外,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等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据了解,在上述地区,因旱情造成小麦返青分蘖受阻,不少地区因出现缺苗断垄,农民放弃了这一季的小麦,准备直接耕种玉米。
  4月中旬,中国小麦最重要的产区华北、黄淮大部分地区,又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霜冻天气,部分进入拔节孕穗期的冬小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冬小麦空芒、缺粒。
  “霜冻天气对小麦的丰收影响很大。如果小麦扬花的时节正赶上霜冻,几乎就是灭顶之灾。”河南国家小麦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财经》记者。
  屋漏偏逢连夜雨。
  5月下旬,在苏北、淮北及豫北地区,一场暴风雨又造成了大面积的小麦倒伏,穗发芽或霉变,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据央视记者调查显示:
  在河南驻马店、周口、商丘等小麦主产区,今年的小麦减产趋势非常明显。有的地方,减产程度甚至达到九成。
  中国农科院的一位相关研究人员在河南实地调查后发现,普遍来看:河南多地小麦受灾减产约三分之一。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接近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依照目前的夏收情况来看,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产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已经下调了中国2013年小麦的产量。此前预估为1.219亿吨,目前已经降至了1.2063亿吨,与去年持平。
  “起码从地方的层面上来说,要实现这一数字,难度非常大。”山东省农业厅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

“十连增”承压


  即使实现了“十连增”,这一态势还能持续多久,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近年来粮食年年增产,主要原因是依靠科技,单产提高起了80%以上的作用。”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在2013年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有关“一号文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城镇化会占用一部分耕地,但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进步,在更少的面积上也可以生产出更多粮食。”陈锡文说。
  为提升稻谷产量,农业部近期开始启动“中国千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由袁隆平院士牵头,计划用五年到八年时间,培育出具备亩产1000公斤以上产量潜力的超级稻新品种。有些粮食主产区甚至提出了“十连增不是终点,是起点”的口号。
  但上述一系列关于中国粮食增产因素的解释,并未获得广泛认同。
  质疑之一,目前中国的粮食增产,主要靠化肥施用。
  “南方的复种指数很高,就靠化肥来支撑,而化肥施用后只有35%的部分有效,剩下的65%都变为了污染物,留在了环境当中。”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表示。
  此外,由其他作物改种粮食,成为粮食增产的另一个来源。
  为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中央政府于2005年出台了针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其奖励标准是按粮食商品量、产量、播种面积进行评定。
  “因此,黑龙江部分县市为得到奖励,积极推动大豆改种玉米。以玉米产量850斤/亩、大豆产量250斤/亩计算,一亩地即可增产600斤。”农业部的一份报告指出。
  黑龙江的总体耕地面积为2.18亿亩。2007年时,玉米播种面积为5800万亩,受此影响,到2012年时则变成了9800多万亩。如此大面积的改种,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的理由之一。
  国家统计局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黑龙江1000多万亩大豆改玉米,吉林大豆、绿豆改玉米,使得这两省当年粮食增产11%以上。如此算来,2011年东北及内蒙古共增产粮食138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增产量的56%。
  据《财经》记者4月在黑龙江、吉林等地调查,目前可以进行改种的地区,已经基本改种完毕。也即,改种的潜力基本已经挖尽。
  不少地方官员担心九连增之后已无潜力可挖。耕地连年被征占,已无面积可扩;灾害性天气趋势加重,已乏抗灾之策;种粮比较效益低,组织推动种粮难度大。



  “农业生产毕竟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影响,没完没了地宣布‘几连增’以显示政绩,每届农业部长都会有压力,地方政府也会有压力。”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佟屏亚说。
  他建议,农业部长每年通过媒体,发表一份全国小麦(夏粮)生产形势述评:如实地介绍全国夏粮丰收形势和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不应该忽视局部地区受灾减产,让从事相关产业与行业者心中有数。

丰年进口逻辑


  中国粮食虽然九连增,但进口量却在不断增加。
  201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1791亿斤,比前年增产3.2%。但同期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却出现了激增。
  按总额计算,2012年中国粮食贸易总金额为1757.7亿美元,其中进口1124.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
  以一个人一年消费400公斤粮食计算,这一数字意味着,1.9亿中国人需要依靠国际市场的平衡来解决粮食问题。
  抛开自给率只有18%的大豆,中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的进口水平,也已达到了创纪录水平,且开始出现常态化增加趋势。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521万吨,增幅197%;进口小麦368.86万吨,增长195.37%;进口大米232万吨,增长305%。此三种分别占粮食总进口量的2.5%、1.1%、3%。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外粮食有明显价差,二是国内相关需求猛增。
  以稻谷为例。受到托市收储政策和最低价收购政策的双重影响,国内稻谷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2013年,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从0.77元/斤攀升至1.32元/斤,粳稻同期价格也从0.82元/斤攀升至1.5元/斤。
  同期国外大米价格走势却一直比较平稳,且价格一直在国内价格下方。
  以越南进口大米为例,其到广东港的价格是1.5元/斤左右,而同期南方的米价则为1.7元。进口米虽口感较差,但粮食企业将其和国产米搀兑后,一袋可增加数十元的利润。
  中华粮网分析师张露表示:假如要加上云南、广西边境地区流入的数量,大米进口量估计已超过300万吨。
  小麦的情况与之类似。5月31日,进口小麦每吨到岸完税价格比国产小麦低126元,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品质齐整,故受到加工企业欢迎。
  价格因素之外,中国供需的缺口变化,也为中国未来粮食进口增添动力。
  最值得关注的是小麦。
  2008年-2011年中国小麦消费量增加17.06%,比产量增幅高12.67个百分点。小麦产量由2008年大于消费量808万吨,到2011年逆转为小于消费量527万吨。
  “中国的小麦将由较为宽松转向紧平衡。”中国投资协会咨询委员会副理事长刘慧勇分析说。
  中储粮过去几个月多次买入美国小麦以补充国储,5月进口量达65万吨,为今年的第二次大规模采购,进口总量为150万吨。
  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3/2014年度小麦进口量预计增至350万吨,2012/2013年度为320万吨。
  因国内工业加工及饲料影响,玉米的紧平衡趋势早已出现。
  2008年-2011年,中国玉米消费量增加30.69%,比产量增幅高19.5个百分点。玉米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差额,由2008年的1968万吨,减少到2011年的64万吨。
  玉米进口量从2008年的4.91万吨上升到2012年的30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2013/2014年度玉米进口量为700万吨,高于2012/2013年度的300万吨。

粮食安全思路重构


  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经有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亦面临重构。
  较为保守的估计是:未来十年,中国肉类、植物油、糖乳品的消费会增长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对粮食的需求,将会使其耕地缺口达到6亿亩,逐渐呈现全面进口状态。
  这难免会进一步拉低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而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中国的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是一条传统红线。
  2013年4月,在中国《农村绿皮书》发布时,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就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按照人均消费389公斤-395公斤计算,全国粮食基本消费量是10453亿斤-10697亿斤,按照95%的自给率计算,就是9930亿斤-10166亿斤。
  他认为,近几年粮食进口增加,主要是基本需求以外的其他消费增加的结果,有一部分甚至是高等消费需求。此种情况下,进口一部分粮食同时出口一部分粮食的加工品,其实并不影响粮食安全。
  “新形势下,不能笼统地以粮食自给率衡量粮食安全是否存在问题。保持粮食安全的自给率,应该是满足人们基本实物消费的粮食自给率,而不是全社会粮食总消费的自给率。”郭玮称,“中国只要保持粮食自产1万亿斤以上,粮食就是安全的。”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研中心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在现有土地产出能力满足农产品自我供需平衡难度不断加大背景下,中国对哪些产品必须立足国内生产、哪些产品要利用国外资源解决,需要进行战略抉择。
  在世界农产品供求紧张情况下,谷物产品是最容易列入各国政府实施贸易管制甚至禁止贸易的产品。从产品可替代性来看,现有口粮消费和绝大多数饲料粮很难找到能量和营养相当、又为消费者欢迎的替代品种。
  “中国只能优先满足谷物、走谷物自求平衡的道路。”这份报告指出,“在明确发展重点之后,要坚持‘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的原则,立足客观条件,提高油料的供应能力。”
  国研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还告诉《财经》记者,按照我国目前的农业资源条件,粮食增产只具有总量统计学意义。短期内粮食增加,并不能缓解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从战略上看,今后进口国外农产品、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将不可避免。
  “从长期来看,南美洲、非洲、部分周边邻国的粮食生产潜力较大。如果能通过加强合作开发,挖掘生产潜力,将对增加世界粮食市场供应、稳定世界粮价具有重大作用。”韩俊也在近期一份报告中说。
  程国强还称,为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国应重构基于市场导向的种粮利益保护机制。
  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重点的粮价支持政策,已经到了亟待调整的重要关口。“新一轮改革一是解决粮食的基础和机制问题,二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市场体系。”他说。
  探索实行对粮食市场扭曲较小的差价补贴,稳定价格带,逐步替代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措施;推行种粮收入保险制度,彻底根除扭曲市场的政策因素等政策建议,或应更快提上决策议事日程。
其他文献
萧条的底特律正吸引着中国买家试图抄底楼市,但底特律并不是个案。人口结构的变化使美国制造业从传统的五大湖区,搬向生产要素更经济的南方,随之离开的甚至包括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系统。全球化产业链带来的资本与劳动力转移正加速这一进程。要么转型,要么死。  没有人想效仿把自己禁锢在汽车制造业的底特律。加州的圣何塞试图基于传统的半导体工业发展搜索与导航产业;得克萨斯的圣安东尼奥正着力把军事医疗领域的人才优势转化
期刊
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在过去八年间已翻一番,政府投资占比降至约三分之一。然而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并非此消彼长、截然对立的,把握好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关系,发挥政府投资优势促进民间投资,对保持我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宏观调控中,政府投资虽然仍有发挥作用的空间,但受制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准政府负债规模扩大;而民间投资受经济下行趋势影响投资扩张意愿降低,加之要素
期刊
“资金价格失去理性暴涨,资产价格失去理性暴跌,这种债市股市的双杀局面是自1997年建立银行间市场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一位银行债券交易员评价6月中下旬中国资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在货币市场的异常冲击之下,中国A股行情雪上加霜。2013 年 6 月 24 日,上证综指暴跌 5.3%,创下四年来单日最大跌幅。  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局面愈演愈烈。多重因素的叠加之下,持续一个月的“钱荒”,在越接近6
期刊
房地产税改革的关键在于公平,很多发达国家在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方面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制度,值得研究和借鉴。评估和征管机构的设置  税基评估和征收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房地产税制度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在OECD(经合组织)国家中,尽管房地产税征管的模式不同,但机构设置都遵循了评估与征收相独立的原则,以保证评估的公正客观。  税务部门的主要作用包括房地产税相关法律的监督执行、地方政府评估结果争议的处理、房地产
期刊
作为中国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制度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6月18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8.3%,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为3.1%,筹资水平提高,收支基本平衡。  “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共同组成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中,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由人社部管理
期刊
随着试点扩展,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近日再成各界关注焦点。  有消息称,北京、南京、青岛、深圳等地已上报方案,有望今年10月加入房产税试点城市行列。但地方相关部门旋即予以否定。虽然试点扩围尚无定论,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国务院批转的有关改革通知中,均涉及房产税问题,其作为下一步调控房价的储备政策,被有关方面寄予厚望。房产税征收,是关涉每一纳税人利益调整的大事。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权威人士对《财经》记者
期刊
在2013年的经济图景尚未全知之际,经济学家们曾展望2013年美国债券市场的走势,一度不容乐观。  当时,他们大体得出如下预判:2013年债券市场崩盘几无可能,但在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中,低收益率正在减弱债券的魅力,因而投资者们不应抱有太高的期望;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仍旧是支撑债券市场的中流砥柱;潜在的高通胀和可能起到破坏性作用的政策,是2013年债券市场最大的风险因素。从 5 月初开始,美国市场的投资
期刊
“官方公布第一年重庆共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近1亿元,实际征收额比这个数据还要小。”接近重庆市地税部门的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  即使按照1亿元来计算,这笔收入占重庆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只有0.3‰。 2012年,按照官方的说法重庆征税1.4亿元,比2011年略有增加。  房产税被外界赋予了多重意义,但如此小规模的税收收入,除了制度建设上的意义外,其他诸如调整房价等功用还无从谈起。政策实行最初的
期刊
2013年6月20日值得关注。近年来平均3%左右的中国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在这一天创下历史纪录:最高达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28%,多家大型基金公司不得不“出血”卖债。有经验的货币基金经理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货币基金将崩盘。  此次“钱荒”的常见解释是:房地产等高利润率产业的资金周转需求、放贷规模超出了监管机构的限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失当等。实际上,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在内,没有任何实体经济的
期刊
当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价格扭曲和准入壁垒使中国金融体系的潜能还远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现有的金融体制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与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匹配,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到了啃硬骨头的深水区和攻坚期。  未来中国能否在世界金融体系大变革、大调整中把握主动权、增强话语权,能否使人民币在新一轮多种国际货币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脱颖而出、逐步实现国际化,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