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创新应用——以工艺美术赋能乡村的价值构建为主线

来源 :山东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博物馆”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诞生,突破传统的博物馆概念,通过“文化展示点”“地方感”“活态”等核心理念,为法国、加拿大等地日渐衰退的乡村重新注入了活力;20世纪90年代,这一理论被引进日本,催生了田园空间博物馆制度的创立,为日本的乡村振兴和故乡创生运动提供了核心方法论.笔者认为,从生态博物馆到田园空间博物馆的理论嬗变及其在法国和日本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时下蓬勃开展的乡村振兴同样具有方法论价值.本文基于对生态博物馆理论的提出、发展、流变以及在法国、日本等国家成功实践的梳理,归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创生范式和应用场景,并以工艺美术介入乡村建设为主线,探讨这一理论在我国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路径,尝试为时下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方法论层面的价值重构思路.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三大教育理念之一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若让这一理念在教育的土壤上生根,那么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成为必要条件,人的主体地位获得的过程是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那些真正居住、生活在农村的群体,而不是外来的观光游客.在这个知识中心主义的时代,真正的乡村居民——乡村生活的主体缺少实际的文化话语权,乡村文化振兴首
公文标题由制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其中,制文机关、文种具有规定性,撰写者不可随意更改;而事由部分只具有内容上的规定性,在表达上则比较灵活。事由部分的词选得
摘 要: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本文旨在阐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以便在新课程化学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实践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针对传统教学过分依赖教材,教师“教教材”的弊端,教育界提出了“用教材教”的理念.“教教材”把教材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关注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忽视
在以往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模式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构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让学
论文书处理部门立卷的理论依据安徽大学中文系傅样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从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颁布至今,已经40多年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演示和学生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从新课标中可以解读实验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突出地位。而课外小实验活动因为考试没有列入考试大纲,在物理教学中被很多教师忽视。实际上在学生学习中物理课外小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丰富
物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自然科学,创新是一个民族强盛不衰,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如何激发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
《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该书不但全面地记述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使其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经验科学.根据《考工记》的记载我们可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