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双减”的小学德育文化建设策略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8332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减”政策在整体上赋能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向小学阶段的“立德树人”实践,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适应性要求和挑战。面向“双减”的小学德育需要在文化层面实现路径与策略拓新:在思维理念上开展关系型教育,建设小学德育主体文化;在平台载体上设计多学科活动,丰富小学德育课程文化;在方法过程上实施对话式教学,深化小学德育教学文化;在评价考核上强化增值性评价,优化小学德育评价文化。
其他文献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
期刊
在提出双碳目标后,国家针对能源发展和转型进行了规划布局。规划指出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随着大量可再生能源并网、大量电力电子器件接入,给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带来巨大挑战,而新型储能是战胜这一挑战的关键技术,国家和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省市的各类政策引导下,目前新型储能行业已经由探索发展阶段进入到商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需要更多
期刊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阶段越来越注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已经成为未来小学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表明,部分小学教育中,因受教学理念陈旧及教学模式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交叉育人并不深刻,导致实际的育人成效不理想。为此,本研究以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诠释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分析两者协同育人的价值,提出几
目的:痔手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后疼痛管理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口服营养、恢复正常排便的前提。本研究以加速康复理念为指导,遵循加速康复指南推荐的术后多模式镇痛原则,中西结合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切口局部长效镇痛、中医穴位注射等多种镇痛方法,力求在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的同时节制阿片类节药物使用,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试验部分设计2组多模式长效镇痛方案及1组多模式非长效镇痛方
目的临床研究:观察逍遥散对干眼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了解逍遥散对抑郁及干眼合并抑郁模型小鼠的泪液分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抑郁行为学影响,观察对海马区CaMKIIβ及其下游p-ATF2、Cox2、p-p38表达水平影响,探索逍遥散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将2019年9月-2022年8月就诊于金华市中医医院眼科的肝郁气滞型干眼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逍
目的:观察芪莲合剂联合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肺腺癌靶向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及不同肠道菌群环境下靶向药物疗效的差异,探讨芪莲合剂提高EGFR-TKI疗效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阐释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EGFR-TKI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46例EGFR阳性突变肺腺癌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非替尼)、试验组(吉非替尼联合芪莲合剂),
德育是小学生的基础课程,现阶段的德育教学是以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仍然运用传统教育观念展开教学,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只有将德育回归实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才能加深对德育的认知,从而贯彻德育观念。为了切实体现教育改革理念,突出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以“快乐小义工”活动为基础,开展小学德育活动组织研究,从而贯彻新的德育模式。
黑木耳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食用真菌,营养物质丰富,蛋白质、多糖含量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先前的研究表明,黑木耳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多糖,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但对于黑木耳多糖降血糖活性缺少系统性的研究,特别是对降血糖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本研究以黑木耳为原料,研究黑木耳多糖的化学结构,并利用多组学角度(代谢组学、宏基因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系统地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1/2800 Wh L-1),高容量(1675 mAh g-1),低成本及无环境污染的特性而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然而,Li-S电池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及反应中间产物(多硫化物,LPS)的穿梭效应对电化学性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升Li-S电池性能的核心是抑制LPS穿梭效应的同时促进其高效地催化转化。与非极性的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