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倡导并推动的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际主义理念和具体实践。它强调每个国家在谋求自己利益时兼顾他国正当利益,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其核心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方式倡导结伴而不结盟,其实践归宿是增强世界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把人类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其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面对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理论本质;基本内涵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国际场合和外交活动中多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阐述。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原则对于推进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具有显著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与国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促进世界和平,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2.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思想渊源
2.1 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思想渊源
在西方,最早从世界的角度关注个体和人类命运的当属古代斯多葛主义者。伯罗奔尼撒顿对希腊各邦的征服证明规模狭小而好斗的城邦无力对希腊世界进行统治,城邦也不足治共同体,其命运取决于它与希腊世界,甚至东方亚洲等其他地方的相互关系。
2.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思想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早就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思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智慧。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现实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阴影、恐怖袭击的威胁、全球变暖的危害等世界性问题依然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面对世界性问题所作出的 “中国诊断”和所提出的 “中国方案”。
4.人类命运体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共同体(community),即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它通常是指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一般可分为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的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性质的集合体。这种人类共同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4.1 平等性
总书记指出:“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3]这就是说,无论大国与小国,大家同享主权平等,任何国家不得随意干涉他国内政。
4.2 共赢性
总书记所谈的共赢性实际上就是指各国之间的 “共生性”和 “合作性”。因为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所以,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
4.3 安全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追求世界性安全的共同体。总书记明确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能够基于自愿自觉形一种自然聚合。“结伴而不结盟”,就是要破除周边国家和少数大国对中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的恐慌,对冲大国崛起的结构性矛盾观念。中国崛起了也不会成为国际冲突的制造者,中国这只醒来的巨狮是一只“文明”“和平”和“可亲”的狮子。
5.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原则
在2015年的联合国论坛上,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概言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世界的实现,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5.1 分步实现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和长期努力。习总书记提出了 “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5.2 平等互助原則
所谓平等互助就是通过构建平等的国家间关系,实现各国间的公平发展和创新发展。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5.3 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各国的差异,大国要更有担当。同一个地球村中,国有大有小,发展有快有慢,责任也有大有小,先发展的应该带动后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发展。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这是2016年1月总书记在世人瞩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承诺和表示。
5.4 绿色发展原则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使世界发展贯彻绿色发展原则。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古罗马]西塞罗. 国家篇 法律篇[M]. 沈叔平、苏力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60 - 161.
[2]习近平.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的 演 讲 (全 文) [EB/T].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4/c-124495576.htm.
[3]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3 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1).
[4]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渊源;理论本质;基本内涵
1.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国际场合和外交活动中多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阐述。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原则对于推进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具有显著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与国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促进世界和平,并不断丰富其内涵。
2.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思想渊源
2.1 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思想渊源
在西方,最早从世界的角度关注个体和人类命运的当属古代斯多葛主义者。伯罗奔尼撒顿对希腊各邦的征服证明规模狭小而好斗的城邦无力对希腊世界进行统治,城邦也不足治共同体,其命运取决于它与希腊世界,甚至东方亚洲等其他地方的相互关系。
2.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思想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早就有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思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智慧。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现实背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阴影、恐怖袭击的威胁、全球变暖的危害等世界性问题依然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面对世界性问题所作出的 “中国诊断”和所提出的 “中国方案”。
4.人类命运体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共同体(community),即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它通常是指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一般可分为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的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性质的集合体。这种人类共同体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4.1 平等性
总书记指出:“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3]这就是说,无论大国与小国,大家同享主权平等,任何国家不得随意干涉他国内政。
4.2 共赢性
总书记所谈的共赢性实际上就是指各国之间的 “共生性”和 “合作性”。因为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4]。所以,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
4.3 安全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追求世界性安全的共同体。总书记明确提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能够基于自愿自觉形一种自然聚合。“结伴而不结盟”,就是要破除周边国家和少数大国对中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的恐慌,对冲大国崛起的结构性矛盾观念。中国崛起了也不会成为国际冲突的制造者,中国这只醒来的巨狮是一只“文明”“和平”和“可亲”的狮子。
5.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原则
在2015年的联合国论坛上,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概言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实世界的实现,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5.1 分步实现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和长期努力。习总书记提出了 “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5.2 平等互助原則
所谓平等互助就是通过构建平等的国家间关系,实现各国间的公平发展和创新发展。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5.3 尊重差异原则
尊重各国的差异,大国要更有担当。同一个地球村中,国有大有小,发展有快有慢,责任也有大有小,先发展的应该带动后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发展。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这是2016年1月总书记在世人瞩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承诺和表示。
5.4 绿色发展原则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使世界发展贯彻绿色发展原则。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指出:“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古罗马]西塞罗. 国家篇 法律篇[M]. 沈叔平、苏力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60 - 161.
[2]习近平.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的 演 讲 (全 文) [EB/T].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4/c-124495576.htm.
[3]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3 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1).
[4]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