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促进移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是指以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以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分配和管理的互助经济组织。它是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为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有着广阔的前景。笔者通过对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深入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一些思路。
  一、安福县新安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970年9月,部分浙江新安江、富春江水库移民迁至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现有2个村小组、110户、490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些村民开始用传统方式种植西瓜,但经济效益不佳。2004年底,村支书毛泽忠和两户村民引进新品种,每户搭建了9个铜架大棚种植麒麟西瓜,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每个大棚的纯收入达6000余元。2010年7月,毛泽忠牵头成立了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户,并以15万元了注册“新安麒麟瓜”品牌。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进一步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使麒麟西瓜迅速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规划、统一社员培训、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购销”,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户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新安村麒麟西瓜属早熟西瓜新品种,产量高、销量好、利润大。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为成员提供产前大棚安装、种子购入和产中技术指导以及产后销售等服务,既降低了生产资料和运售成本,又通过品牌包装,提高了销售价格,扩大了产品销路,合作社成员户均年增收比非会员多5000多元。由于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农户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呈“滚雪球”的发展态势,由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四百余亩,人均纯收入上万元,新安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二)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未成立前,农户各自为阵,独户经营,各打一张牌,各唱一台戏,相互压价,无序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极大地影响了农户收入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甚至出现高产量、低收益的现象。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社的致富能人,他们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和销售技巧,以及较科学的经营方法和较多的外部市场,在生产、服务、销售等环节上为社员提供服务,由此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依托、合作社为载体、能人为核心、农户为基础的新格局,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抗风险能力。
  (三)拓宽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西瓜等农产品种植具有同质性,社员对新产品引进、技术培训等方面有着共同的需求。为此,合作社主动加强与农技推广部门、科研单位联合,利用农民夜校、党员电化教育等形式举办科技培训,组织社员到新余参观,赴浙江温岭、武汉学习大棚西瓜滴灌技术,加快了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管理水平,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相比,与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为:
  (一)规模偏小,缺乏持续发展能力。一是种植规模受限。大棚西瓜种植对土地需求量大,每年须“轮种”,连续种植影响产量;而新安村人多地少,要扩大生产只能到附近周边的村组租地。另外,大棚西瓜种植对土质要求高,需要良田种植,每年租金较高,每亩五、六百元,增加了成本。二是经济实力偏弱。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仅为15万元,经济实力先天不足;农业是弱质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小;尽管该项目已被列为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重点扶持的产业项目,但由于移民后期扶持覆盖面大,扶持资金较有限。由于种植面积受限及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完善销售服务等配套设施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服务的到位。
  (二)层次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合作社的建立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各方面对合作社重视不够,宣传引导不到位,农户在人社的问题上还存在认识偏差,致使合作社辐射带动力还不强。一是不愿加入。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仍比较滞后,对发展特色产业兴趣不大。二是不敢加入。有的种植户对合作组织不够了解,认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有限,对提高产量和收益水平影响不大,而且每年社员还要上缴部分开支费用,怕加重经济负担,合作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群众持观望态度的多,参与合作的热情不高。全村110户,除20多户长期在外打工就业外,自愿加入合作社的只有30户,人社率不到35%。三是不能加入。合作社现有成员均来自本村,还没有实行跨村镇合作、向县市省外辐射,合作服务区域较小。部分社员小农意识比较重,观念保守落后,他们认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大量吸纳“外来户”参与,虽然规模扩大了,但给他们传授技术,增加了收入,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得不偿失。因此,对“外来户”的加入有所抵触,使得合作社服务区域不敢扩大,不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致富。
  (三)活力不足,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主体地位不明确。少数人领头创办的合作社,农民不是占支配地位,而是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主体地位不明确,影响了农民市场意识、主体意识的培养。二是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社成立时,依据各社员种植规模情况交纳注册金,但由于社员没有投资人股,享受不到股金分红,种植规模大的社员利益没有得到最大化。而在运作过程中,每个社员平均交纳购置设备、销售服务等运转经费,责任对等,种植规模小的社员有意见。三是作用发挥不明显。尽管合作社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技术资源,有简便的经营场地和办公设施,但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和农资采购等生产领域和一般的流通环节,没有真正的购销经营活动.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延伸,服务产生的效果不显著。相对于社员日益增长合作需求来说,合作紧密性还远不够强,所起的作用较弱,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四)素质不高,管理还不够规范。一方面,青年农民大都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老弱妇孺,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一些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难以及时得到应用和推广,民主管理、利益分配、风险调节和自我发展制度难以建立和完善,整体功能无法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合作 社虽然制定了章程,成立了理事会,仅只是由少数人驾驭运作,经营状态较松散,存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遇到重大事项很难做到民主决策,难以调动社员的参与积极性,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步伐,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从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西瓜科-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看,目前部分移民观念仍比较落后,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国家扶持移民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处于低、散、小的经营状态,规模小、覆盖面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管理不规范,组织机制不够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处于“成长缺钙期”,各级组织特别是移民管理机构要着重在“牵”、“搭”、“注”、“绑”四字上做文章,引导、帮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一)牵好“引路”绳。一是重视要到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政策要到位。没有产业的规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只能是一句空话。省扶贫和移民办简报和网站上应建立产业扶持专门窗口,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介绍等形式,加强各地间的信息交流,研究探索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新模式、新方法,规范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三是宣传要到位。移民管理机构要从帮助解决种养户“不愿加入、不敢加入、不能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问题人手,大力宣传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法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搭建“致富”桥。一是要搞好培训。移民管理机构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移民“造血”、“充电”。针对移民文化水平较低、生产能力较弱的现状,聘请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提升管理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技知识更新为主的技术培训,选送移民子女到职业中专深造,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和种养技能,努力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为农民增强发展产业的信心,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二是要搞好规划。要深入调查研究,真实摸清移民村的区域特点、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等,找准和抓住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请专家“把脉”,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及市场需求,帮助移民确定规划,发动群众联村、连片开发,扩大产业规模,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打下基础。三是要搞好协调。移民管理机构要积极沟通,主动协调,促使相关涉农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证件办理、财务管理、贷款业务、信息技术、产业扶持、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社员群众集中精力发展产业。并加强与农民利益紧密相连的龙头企业的联系,打造产业品牌,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三)注入“强心”剂。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移民管理机构要积极探索,加大力度,真心帮扶,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创新扶持机制。在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安排上,要适度加大产业扶持资金的比例,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和生产资料、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帮助移民发展符合当地特点的种植业、养殖业、旅游服务等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逐步向“合作社+基地+移民户”的形式发展。二是突出扶持重点。要把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一个项目,直接对其列项扶持,注入启动资金;对注册时间3年以上、社员50户以上,种植面积500亩、养殖规模100亩(或20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予以重点扶持;对品牌优势明显、市场开拓能力强、运行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持续扶持,着力培育典型,带动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三是形成扶持合力。积极争取水利、农业、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对涉及经营权流转土地上的农田水利等基础工程,给予全部资金扶持,对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经营贷款进行贴息,帮助解决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和开拓市场等生产经营上的资金短缺的问题。
  (四)绑好“安全”带。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弱势产业,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周期性,尤其是对种植、养殖业影响大,一旦发生灾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绝收,农户在自然灾害面前难有保障,极易挫伤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农民合同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不强,不利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为此,一是鼓励参加社保。发动专业合作组织社员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保险,主动投保,遇有灾害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增强他们抗击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合作组织的信心。二是给予适当救助。遇有灾害侵袭,在指导群众开展抗灾救灾的同时,根据合作组织规模情况和种植户受灾程度,移民管理机构应实行“大灾大补,小灾小扶”,及时给予一定的救灾补助,让移民群众不为灾害所吓倒,即使跌倒了也能尽快重新站起来。三是强化“三种”意识。利用培训等时机,强化社员群众“三种”意识:1、强化合同意识。帮助农户树立法律观念,规范合同签订,确保签约主体合法、权利义务对等,防范农产品收购与货款兑现脱节而引发矛盾;2、强化责任意识。让每个社员认识到他们既有该享受的权利和好处,也有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真正把合作组织当作自己的组织,不能见利就合,无利就散;3、强化民主意识。让社员主动参与合作组织的管理,各项决策、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增强合作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四是规范运行管理。采取专业人员培训授课或现场指导等形式,规范建立合作组织章程,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社员股金结构,建立和完善制度,促进专业合作组织管理规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近年米,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下,吉安县始终把改善农村条件、最大程度地消除贫困作为统领全局的工作重点,把不断增强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目标,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为主抓手,积极改善贫困乡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促进贫困农户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使全县农村贫困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十一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由8.7万减少到4.1万,重点村人均纯收入
期刊
根据统一安排,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吉安县敦厚镇廖家村开展定点包村扶贫工作。四年来,常委会机关及包扶工作组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真抓实干,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廖家村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农民创收致富能力迈上新台阶,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约680元增加到3600余元,增长近5倍。常委会机关还秉承“大扶贫、大扶持”理念,始终关心敦厚镇经济社会发展,到位支持建设发展资金近千万元,解决了
期刊
[提要]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就是把居住在自然灾害频发区的群众移民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居住生活,避免因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关键词]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调查  [作者简介]廖谦(1992—),男,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
期刊
根据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部署,1月至4月,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率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就“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赴九江、赣州、上饶、吉安、抚州5个设区市、10个县(市)、20个乡(镇)和30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听取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召开了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负责人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50余次,走访了村(居)民家庭,并赴四川省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提 要] 充分挖掘保护紅色资源,加快推进紅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传承紅军精神、弘扬紅色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老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需要。近年来,旺苍县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紅色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紅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互促共进的新路。  [关键词] 紅色资源;旺苍县  [作者简介]曾 楚(1984—),男,中共旺苍县委办公室。(四川旺苍 628200)    旺苍县地处川北米仓山南麓,
期刊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江西师范大学对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进行了重点帮扶。通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资金扶持。四年来,洵口村在组织建设、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农村村貌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包扶前的962.5元增加到3075元,村级集体收入由包扶前的4.3万元增加到9.6万元,贫困户由54
期刊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概况  江西省莲花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未,起初基本上是农民自发的行动或者带有官办的色彩,发展较慢,过程一直比较艰难。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步伐加快,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越来越关注、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日益宽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民专
期刊
近年来,“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日前,温家宝表示,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无权剥夺。  《求是》杂志发表温家宝总理重要文章,纵论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2012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重要文章:《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  文章系统回顾总结了
期刊
[提要] 高校食堂改革25年来,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一直不高。笔者从学生对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种类、口味、整体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认为经营者应在控制成本、降低价格、增加饭菜品种等方面不断努力,切实提升学生对食堂的满意度。  [关键词] 高校后勤;食堂经营管理;学生满意度  [作者简介] 毛双英(1987—),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余颖婷(1990—),
期刊
经过“十五”、“十一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江西省弋阳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十二五”,我县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发展、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