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不得抄袭、套作;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专家评析】
初中毕业生,正是青春好年华,自我意识萌发,敏感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杭州作文题把准脉搏,紧贴学生心理,创设了一个日常交际情境。几个孩子的对话,命题者有意识虚化说话人的身份背景,既显简洁,又可体现此类话语的普遍性。第一句似在劝导同伴,要自信,自我肯定,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二句承认渴望肯定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分析了被肯定产生的积极效应,因此我们也要去肯定他人。第三句谈的是肯定他人的前提是真诚,途径是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话题接地气,这是成长路上人人会遇到的心路历程,同时蕴含着一组相互联系的关系,具有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任务和要求部分,提示叙述、想象、议论均可,体现文体的开放性。可以真实叙事,可以文学创作,可以发表看法。选一个角度,也可以综合起来辩证思考,或者巧妙地将这种思考感悟隐含在叙述之中。
从大规模考试试题的命制看,此题还有几点值得说一说。一是没有审题障碍。曾几何时,有些作文材料玄而又玄,看了半天不明就里,那到底是考查什么能力呢?一般不宜引入大段的阅读材料(如诗歌),那变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而不是表达能力。二是情境具有普遍的适切性。作文的材料和情境要力避地域、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公平。三是具有正面的价值导向。此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要肯定自我,要关注他人的闪光点,理解他人。这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必备的素养。
【优秀例文】
自信与他信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陶渊明的琴上没有一根弦。他在那琴上铮铮而弹,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阮籍在母亲的葬礼上饮酒大笑,却又在穷绝的山路上放声大哭,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吐血数升”。
我们很难理解,嵇康走向刑场的那个黄昏,是怎样的夕阳在天,人影在地。三千太学生在夕阳里求教《广陵散》,背负着“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的罪名的他怎样仰天大笑,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他们,是不被历史肯定的人,是被时人遗忘的人。在并不存在的琴声里我听出不被肯定的孤独,在大笑与如裂帛般的《广陵散》里我听出血泪飞溅的痴绝。
如果历史多给他们一点肯定,这些人会不会不至于如此孤单寂寞?他们伟大的才情是否会更多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而不是在夜里把诗吟给风听,把琴弹给明月?
在学会了自我肯定后,如果没有一丁点来自他人的肯定,那么这个人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连自己对自己的肯定都完全消失,从而成为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二是如阮籍、嵇康等人一样,怀抱着满腹的才华走入无人可寻的深山。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小主人公伊夏是个孤僻、怪异、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被父母送去了寄宿学校后,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了他超凡的绘画天赋。从此他在美术上大放异彩,变成了一个快乐活泼的孩子。原本伊夏应属于前文所述的第一类人,但是什么触发了他脱胎换骨的开关呢?绝不仅是自信而已,还有尼克老师带给他的珍贵的“他信”。
这部电影使我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地球上的星星”,只要有来自他人的正确的肯定。
人的有些能力与闪光点,是依靠自我肯定无法看到的,只有来自他人的肯定才能使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使闪光点更加闪光。因此,请以明亮的眼睛寻找自己或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这两种方式都有可能造就一个伟大的天才——你自己或被你肯定的人。
自信与“他信”间,令人沉吟。
[【专家点评】]
自我肯定和被他人肯定,是一对矛盾。小作者没有辨析两者的关系,而是将重心落在需要得到他人肯定上。从青葱少年的立场看,如此思考显然是正当的。小作者知识广博,一开始就分列了一组历史人物不被理解的事实,然后假设他们若得到肯定,完全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叙述简练,饱含感情。行文自然,没有堆砌之感。而文中所引述的印度电影里主人公得到肯定后大放异彩的事例,与前文对照,证明他人肯定之必要。“人的有些能力与闪光点,是依靠自我肯定无法看到的”,无论是出自经验还是推断,这样的话语无疑都是真诚的。本文标题简洁,点出核心概念;文句清通,材料有内在的逻辑,前后衔接自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2.不得抄袭、套作;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专家评析】
初中毕业生,正是青春好年华,自我意识萌发,敏感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杭州作文题把准脉搏,紧贴学生心理,创设了一个日常交际情境。几个孩子的对话,命题者有意识虚化说话人的身份背景,既显简洁,又可体现此类话语的普遍性。第一句似在劝导同伴,要自信,自我肯定,不必太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二句承认渴望肯定是每个人的正常心理,分析了被肯定产生的积极效应,因此我们也要去肯定他人。第三句谈的是肯定他人的前提是真诚,途径是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话题接地气,这是成长路上人人会遇到的心路历程,同时蕴含着一组相互联系的关系,具有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任务和要求部分,提示叙述、想象、议论均可,体现文体的开放性。可以真实叙事,可以文学创作,可以发表看法。选一个角度,也可以综合起来辩证思考,或者巧妙地将这种思考感悟隐含在叙述之中。
从大规模考试试题的命制看,此题还有几点值得说一说。一是没有审题障碍。曾几何时,有些作文材料玄而又玄,看了半天不明就里,那到底是考查什么能力呢?一般不宜引入大段的阅读材料(如诗歌),那变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而不是表达能力。二是情境具有普遍的适切性。作文的材料和情境要力避地域、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公平。三是具有正面的价值导向。此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要肯定自我,要关注他人的闪光点,理解他人。这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必备的素养。
【优秀例文】
自信与他信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陶渊明的琴上没有一根弦。他在那琴上铮铮而弹,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阮籍在母亲的葬礼上饮酒大笑,却又在穷绝的山路上放声大哭,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吐血数升”。
我们很难理解,嵇康走向刑场的那个黄昏,是怎样的夕阳在天,人影在地。三千太学生在夕阳里求教《广陵散》,背负着“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的罪名的他怎样仰天大笑,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他们,是不被历史肯定的人,是被时人遗忘的人。在并不存在的琴声里我听出不被肯定的孤独,在大笑与如裂帛般的《广陵散》里我听出血泪飞溅的痴绝。
如果历史多给他们一点肯定,这些人会不会不至于如此孤单寂寞?他们伟大的才情是否会更多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而不是在夜里把诗吟给风听,把琴弹给明月?
在学会了自我肯定后,如果没有一丁点来自他人的肯定,那么这个人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是连自己对自己的肯定都完全消失,从而成为一个没有自信的人;二是如阮籍、嵇康等人一样,怀抱着满腹的才华走入无人可寻的深山。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小主人公伊夏是个孤僻、怪异、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被父母送去了寄宿学校后,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了他超凡的绘画天赋。从此他在美术上大放异彩,变成了一个快乐活泼的孩子。原本伊夏应属于前文所述的第一类人,但是什么触发了他脱胎换骨的开关呢?绝不仅是自信而已,还有尼克老师带给他的珍贵的“他信”。
这部电影使我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是一颗“地球上的星星”,只要有来自他人的正确的肯定。
人的有些能力与闪光点,是依靠自我肯定无法看到的,只有来自他人的肯定才能使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使闪光点更加闪光。因此,请以明亮的眼睛寻找自己或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这两种方式都有可能造就一个伟大的天才——你自己或被你肯定的人。
自信与“他信”间,令人沉吟。
[【专家点评】]
自我肯定和被他人肯定,是一对矛盾。小作者没有辨析两者的关系,而是将重心落在需要得到他人肯定上。从青葱少年的立场看,如此思考显然是正当的。小作者知识广博,一开始就分列了一组历史人物不被理解的事实,然后假设他们若得到肯定,完全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叙述简练,饱含感情。行文自然,没有堆砌之感。而文中所引述的印度电影里主人公得到肯定后大放异彩的事例,与前文对照,证明他人肯定之必要。“人的有些能力与闪光点,是依靠自我肯定无法看到的”,无论是出自经验还是推断,这样的话语无疑都是真诚的。本文标题简洁,点出核心概念;文句清通,材料有内在的逻辑,前后衔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