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大鼠右肾切除,并用无创动脉夹夹左肾动脉60 min复制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及地塞米松组(10 mg/kg),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右肾不切除,左肾动脉不夹),每组大鼠10只。对大鼠肾小管损伤进行评分,同时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41.56±4.16)比(85.32±8.53)](t=14.580,P<0.01),TNF-α[(4.56±0.48)比(14.23±1.42)]、IL-1β[(72.47±7.25)比(243.56±24.53)]及IL-6[(98.24±9.82)比(232.38±20.68)]、MDA[(47.34±4.73)比(84.24±8.42)]含量减少(t=20.400,P<0.01),SOD[(4.36±0.44)比(2.74±0.27)]、CAT[(10.24±1.36)比(8.69±0.87)]、GSH-Px[(18.62±1.87)比(14.53±1.43)]活性提高(t=9.920,P<0.01),p-IκBα[(0.42±0.03)比(0.98±0.10)]及p-NF-κB p65[(0.39±0.04)比(1.95±0.15)]表达量下调(t=16.960,P<0.01)。

结论

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抑制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

其他文献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作用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其中一部分树突状细胞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被称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DCreg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关于DCreg获得途径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就近几年体外诱导DCreg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以兔为实验动物探讨磁压榨技术实现胃空肠吻合的可行性。方法按既定手术操作路径对8只兔行磁压榨胃空肠吻合术,X线观察磁体脱出48 h后,随机选取4只兔观察吻合口并切取其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余4只结扎幽门,14 d后行碘海醇造影以观察吻合口通畅性及渗漏情况。结果8只兔均成功实施磁压榨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动物存活良好,磁体在8~12 d内自行排出。吻合口愈合良好,周围炎性反应轻
目的明确Rh血型错配对肝移植受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18年12月1 546例肝移植,Rh血型错配5例,针对每例错配肝移植匹配5例Rh血型相同肝移植,分别定义为Rh血型错配组及Rh血型相同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第7、14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SCr)水平,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
期刊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瘦素(Leptin)的结构并预测其功能,探索Leptin在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Expasy服务器中的工具分析Leptin蛋白的理化性质;Jpred 4预测其二级结构;Swiss-Mode预测其三级结构;STRING预测Leptin与其他蛋白质的交互作用。结果Leptin蛋白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5.88,不稳定指数为47.52,脂肪系数110.8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去分化过程中成肌腱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生长分化因子(GDF-5)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去分化后,再用含GDF-5的培养基继续诱导其成肌腱分化。3周后,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肌腱相关标记基因如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肌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大鼠血管内皮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CPB组,并制备CPB大鼠模型。比较大鼠CPB术后4 h的血管内皮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主动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含量;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主动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
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殊性表现为脂质过氧化物堆积、线粒体体积缩小。铁死亡发生的核心为活性氧的产生及谷胱甘肽依赖性过氧化物酶4的还原反应。有多种诱导剂及抑制剂调控铁死亡过程,在正常组织中铁死亡表现为衰老和退行性改变,而在肿瘤组织中,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发生而促进肿瘤生长。目前已有药物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发生,与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应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
目的探讨时钟基因Bmal1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通路对移植肾(TK)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方法体内实验验证Bmal1 3条短发卡RNA(shRNA)序列敲低Bmal1的效果,选取干预效果最好的第二条序列用于后续实验。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TK组,TK +Bmal1 shRNA组,T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