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立足闽东畲族药资源开发实际,以闽东福安畲药资源开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闽东畲族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破解瓶颈的对策措施。
  结果发现,由于区位因素、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闽东畲族药资源利用率不高、产业化程度低、市场抗风险能力弱,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要想促进民族药资源开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创新开发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发理念、增强品牌意识、完善营销模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方面整合优化,形成动态机制,不断促进民族药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闽东畲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现状;对策;福安畲药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5-133-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ity of Mindong She minority medicine resources, taking development of Fu’an She medicine resources as exampl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comparative study,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were analyz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industrial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Mindong She medicine resource is not high, industrialization degree is low, ability of market antirisk is weak, resource advantage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nto industrial and market advantages. In order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ty medicine resource and obtain a good economic benefit, we should innovate development mode and idea, cultivate leading enterprises, enhance brand awareness, perfect marketing mode, form dynamic mechanism from integ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behavior, market performance.
  Abstract Mindong She minority; Medicine resource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 Fu’an She medicine
  宁德市(俗称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人口18.93万,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4。闽东福安市现有畲族人口7.2万,占全国畲族人口的10.2%,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人口最集中的县级市,相当于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人口的4倍以上。福安也是畲药最重要的原产地,素有“畲药宝库”之称,畲药发展历史已有1 000多年,民间基础深厚。福安畲药入药基本为青草药,极少用动物类和矿物化学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民族用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其医药和文化价值巨大,2008年浙江景宁畲医畲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2月闽东福安畲医畲药也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闽东对畲医畲药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福安自1958年起先后多次对畲医药材料进行收集,现已整理畲族植物药352种、单验方374则[2],为畲医畲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王健[3]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畲族医药,所著《杏林之道》一书以“案例+药方”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100多种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利推动了畲医畲药的发展;2008年钟隐芳[4]组织成立“福安市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着手编写《福安畲医畲药》,开始了对福安畲族医药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开发工作。自此,闽东各地开始大力建设畲药生态园、畲药研究开发基地,畲药资源产业化开发已经起步,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有关学者也开始对福安畲药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如畲药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5-6]、闽东畲药保护开发方面的研究[7-8]等,但这些研究的重点均不是针对闽东畲族药资源产业开发现状分析。基于此,笔者立足闽东畲族药资源开发实际,以闽东福安畲药资源开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访谈、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闽东畲族药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破解瓶颈的对策措施,引导畲族药资源开发适应市场变化和需要,以促进民族药资源开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
  1 福安畲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现状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福安市将畲族医药发展纳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采取税务优惠和贴息贷款等措施扶持畲药产业发展。但受到运作理念、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等方面影响,福安畲药资源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1 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全市建有6个畲药生态园、4个研究开发基地、相关合作社26个,畲药种植面积200 hm2以上,种植户5 500多户,年产值4亿多元。尽管增长势头较突出,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依然存在投资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的缺点。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福安畲药产业主要以民族药材的采集、种植或驯养为主,民族药保健品、畲药成品制造业、正规的民族医药诊疗和科研机构极少,科研实力最强的“福安市畲医药研究发展中心”也只有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人、中级5人、名畲医及其他人员13人。因此,福安市畲药产业结构体系尚未成形,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优化。   1.1.2 市场弱,外部依赖性强。福安市所在的闽东地区是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大多数产业的发展均刚刚起步,由于区位影响,福安畲药产业未形成市场竞争优势,许多方面尚处在学习和积累经验阶段。所以市场培育主要依靠政府、龙头企业等的扶持,运作中也主要依靠合作社牵头人、主要出资人、经济能人发挥作用,以带动村民群众规模化种植发展畲药中药材,有效推进增收。但由于自主开发能力弱,亟需引进资金、技术等关键生产要素,种植规模、产品价格等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市场行为的外部依赖性强。
  1.1.3 效益差,产业化程度低。福安市大多数畲药生态园和种植基地均以“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方式运作,这有利于整合村内药材种植户,集中资源、统一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由于三者之间驯化种植的畲药在产品质量和药效上均与野生药材有一定距离,种植的畲药在销售上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收益不稳定。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短期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未能将生产的药材制成药成品销售,产业化水平较低。再加上未充分挖掘畲族医药的诊疗技术,发挥偏方、秘方、单验方的独特疗效,扩大畲药影响力,也大大限制了畲药产业化开发的规模和水平。
  1.2 原因分析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9]。民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是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但综观福安畲药产业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不少问题,大致原因如下。
  1.2.1 合作群体的脆弱性。即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之间所联结的利益群体比较脆弱,主要表现在各方之间缺少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农户文化程度低,诚信度不高,常在利益面前无视合同的约束机制。各类合作组织互动交流不够活跃,不能及时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致使民族药材规范化生产得不到有效推广。企业关心的是价格和产品的质量,由于农户的生产水平不平衡,产品常常达不到企业所追求的GAP标准。
  1.2.2 发展思路的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福安畲药开发的参与者大多在各自的领域分散经营,参与者在生产经营决策时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以致盲目过剩发展造成产品滞销现象。这种盲目性使生产经营处于无政府状态,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和资源浪费。即使是产品集中度较高、效益较好的企业,也会在品种选择、规模控制、区域布局等方面存在盲目性,从而削弱企业的作为。
  1.2.3 产业规模的局限性。福安畲族药产业受地域限制和医疗观念的影响,总体规模、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较为有限,发展速度缓慢明显。尽管近年来畲族药产业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传统的小农意识、作坊式开发理念、合作意识差等因素均无形地制约着福安畲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规模限制,福安畲药产业化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市场拓展能力差,产品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1.2.4 品牌意识的落后性。品牌意识包括3个方面内容,即政府的品牌意识、生产者对自身品牌形象的维护和建构、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10]。对于福安畲药产业而言,政府重视的是畲药非遗文化保护和产业经济效益双丰收,但主观意识强烈,舆论宣传不足;生产者打造品牌的目的是赢得经济效益,他们的宗旨是“投入少、产出多”,有的企业负责人竟然无法直接说出自己产品的商标,也不关心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商标,有的虽有注册商标,但商标注册后品牌形象基本不做维护,产品影响力有时不升反降。由于品牌意识的落后性,畲药开发者“等、要、靠”的思想依然存在,对市场潜力开发不够主动,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1.2.5 营销模式的滞后性。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在于营销业绩的高低,要提高营销业绩,重在构建营销模式体系,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价值核心,整合营销模式。福安畲药企业的营销模式十分单一,主要采用传统销售模式,如开店、进驻商场、批发等,既不注重个性化的包装、售后服务、支付方式等行为的跟进,也不重视营销模式的创新,如尝试品牌营销、网络营销、文化营销、整合营销等现代营销模式。同时,对福安畲药的民族地域文化缺乏深度开发,导致产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足。
  2 福安畲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基于福安畲药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民族药产业发展特点可看出,少数民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受到产业结构、规模、品牌、营销、消费行为等的制约,在民族药产品需求升级的现实背景下,其发展壮大成为了民族药业的必然要求。作为少数民族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福安畲药,其药业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措施。
  2.1 整合多种资源,提升少数民族药资源的开发效益
  在目前产业开发技术与资金普遍短缺的现实背景下,要实现少数民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美好前景,必须采取相应的市场行为,调整市场结构,在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特别应加强少数民族药文化传统知识传承及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开展重要的或富有特色的民族药及濒危药资源的保护与专题调研,主要包括品种考证、药方整理、医药理论、特殊疗法、新药研发及野生药驯养等方面深入研究,才能客观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开发目标。基于此,福安畲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畲药资源产业化开发中初见成效,具体表现为:相关畲村、合作社、企业已开始重视整合村内药材种植户,集中资源,统一经营,合作社把成员和股东的权益统一起来,骨干成员为农户进行各项技术指导,畲村之间又互相交流配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作用,设计、探索名贵畲药的驯养或家养开发技术、林下半野生栽培技术和商业经营模式等,优化、创新资源的利用率。如福安畲草堂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在坂中乡日宅村林下套种畲药草珊瑚、金线莲、铁皮石斛等畲药名贵药材15万株,以“林+药”的套种模式,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福安山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铁皮石斛仿野生栽培技术、林下仿野生栽培专用驯化苗核心技术加快了福安畲药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2.2 立足区域特色,培育带动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于龙头的引动,龙头主要包括龙头基地、龙头加工和龙头市场。目前,民族医药市场已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换,传统医药产业格局需经过创新整合,形成产业集中优势,通过产业优化升级,使少数民族药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大,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产业组织结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或产业集群,通过这些市场行为和结构调整,才能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达到以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以一个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集合成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11]的目标,摆脱少数民族药产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落后状态。福安畲药龙头企业的培育措施主要包括: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龙头企业更多的扶持,使之快速发展壮大,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借助龙头企业研究队伍、生产设备、销售团队,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创新开发富有民族特色的、高科技含量的、高技术附加值的优势产品;借助龙头企业的凝聚力,将中小型企业链接为一个左右相通、上下相连的整体,带动产业群体实现可持续发展,如福安范坑村引进生物医药加工龙头企业,使村里的零散畲药加工作坊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借助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空间,推行GAP标准,以绿色药物和民族特色药品打开海内外市场。如福安高水笕畲药生态园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其“明得健”牌系列畲药产品销量倍增,市场竞争力强劲,使得该园区一跃成为福安市最大的畲药生产基地。
  2.3 创新开发理念,促进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生态式发展
  少数民族药学理论倡导的是尊重生命法则与生态规律,其核心体系与生态环境平衡是一致的,少数民族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应坚持民族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创新开发理念[12]。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按产区、资源蕴藏、销售量、生态承受能力等对相关药产业的开发进行科学的细化、量化,避免管理无序和过度开发,减少采摘野生药材,提倡撒种补播、轮采轮挖式科学种养,以达到民族药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可采取多种途径合理开发,大幅提高药用资源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如把人工栽培与天然种植、人工驯养有机结合,对珍稀濒危药材资源进行人工研发或使用替代品,防止产业发展破坏民族药资源环境,形成资源开发利用的补偿机制和良性循环。目前福安畲族药资源开发一直处于粗放式生产状态,对药物的使用或成分的提取形式单一,忽视了副产物的开发利用,且常以粗制品形式销售,价格低廉。而运用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少数民族药的结果证明,许多少数民族药材均可采用化学和生物技术手段进行药物成分提取,并制成标准化药品,提高疗效,但药物某种功能性成分被提取后的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成为了提高产业效益的关键[13]。因此,引进先进技术才能促进畲药资源的生态化发展,使其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开发的最佳效益。
  2.4 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少数民族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医药品牌是健康的需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果,树立品牌意识是开拓市场、强占市场的关键[14]。少数民族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民族药品牌形象的建构,因为在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品牌、产品质量等关键要素,而这一切均与知识产权的利用和保护相关。少数民族药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但我国民族药申请的专利只有约1 700项,对中药专利的申请热度不高,这种只注重生产开发、轻视专利申请的行为客观上影响了民族药业的发展。基于此,福安畲药资源的开发应在相关单位、企业组织的配合下,积极落实民族药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措施,以专利、商标保护为主,行政保护为辅,保护畲药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形成民族药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促进畲药的现代化发展。当然,保护并不是封闭自我,而更要积极对外开展医药开发交流活动,内引外联,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最终实现新药的研发与再创新,提升闽东畲药资源产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力。
  2.5 完善营销模式,提升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营销创新属于市场行为范畴,同时又是市场绩效的实现途径。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争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提高产品销售量。福安畲药与许多民族药产品一样在营销模式上缺乏创新,主要以人力作为基本的营销工具,采用市场调研、订销、开店、进驻商场、批发等营销模式。对于传统的民族药而言,“文化营销”应作为首要模式进行创新,不但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药产品的设计、包装、商标、广告中去,还要将其渗透到市场营销的组合性环节中,并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营构良好的群众口碑,通过营销、会展等活动,在药产品的价值评判、审美评价和道德评价等方面为营销过程赢取正能量。闽东药资源开发过程中,从事民族药产业的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来说,“直复营销”也是极佳的选择。直复营销(Direct-Marketing)即“直接回应的营销”,它是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而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15],它是一种无店面的营销模式,企业与消费者间无中间环节,两者之间始终是互动的,通过增进双方的交流和了解,凭借可信度高的优势延伸产品的多渠道流通。类似这种“成本低、效率高”的营销模式还有直接邮购营销、目录营销、电话营销、电视营销、电脑网络营销以及整合互动营销等。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营销模式创新,才能真正提升民族药的市场竞争力。
  3 结语
  通过福安畲药资源产业化开发现状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发现制约少数民族药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诸多问题,要想促进民族药资源开发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创新开发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发理念、增强品牌意识、完善营销模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方面整合优化,形成动态机制,不断促进民族药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小军,隋军.宁德非物质文化遗产[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44-146.
  [2]钟雷兴.闽东畲族文化研究全书·医药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70.
  [3]王健.杏林之道[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34-46.
  [4]钟隐芳.福安畲医畲药[M].福州:海风出版社,2010:15-30.
  [5]李水福. 试论畲药研发的标准化和独特性[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46-47.
  [6]刘南祥,程文亮,李建良,等.畲药食凉茶标准化种植及加工技术[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4):8-9.
  [7]钟幼雄,钟隐芳. 畲药金线莲在闽东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利用[EB/OL].[2015-12-10].http://racktom.com/read/90a8a6c3a300011cedfbd02b.html.
  [8]林强. 闽东畲族医药亟待开发利用[J].医药世界,2004(4):30-32.
  [9]李安方.智库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操作[J].重庆社会科学,2012(8):93.
  [10]高磊,卢鹤.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意识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1(9):149.
  [11]范春芳.少数民族药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74.
  [12]李峰,马淑然.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1-33.
  [13]吴剑峰,王宁.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55.
  [14]陆平.加入WTO对我国医药行业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6):182-183.
  [15]高彩虹.中国邮政直复营销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8.
其他文献
摘要 人工草地建设是解决高寒半干旱地区冷季缺草与草蓄平衡的一项关键因子,是保证该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人工草地建植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牧草高效生产。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对典型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现状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适宜的牧草品种,并探讨了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高寒半干旱地区
期刊
摘要 基于消费者决策过程理论,以保定市某高中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对消费者食品营养标签使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被调查者不太具备食品营养知识,对食品标签的理解程度不高,大部分被调查者在购物时很少或从不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实证结果表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熟悉度、消费者对食品营养问题的信心以及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客观理解可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标签的使用。此外,未来宣传应当侧重女性以及年龄
期刊
摘要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手段,是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场所。该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应用问卷调查,发现行业特色高校中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机制存在系统性的分工协作不足,利益共赢机制缺失,评估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在分析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高校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提
期刊
摘要 在调研美国、瑞士等部分科技发达国家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现状,分析科技项目管理的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验收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项目管理部门完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期刊
摘要 针对我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本日益增高、返贫人数增加、扶贫效率下降的现状,分析传统的以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为主的基本生活保障救济模式存在的弊端,以生态移民扶贫开发模式为例,结合资产建设理论与已有扶贫经验,探索新型农村扶贫模式,以期完善符合农村社会发展的、具有可持续性和有效性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生态移民;资产建设;农村扶贫;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
期刊
摘要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区面积为0,适宜区为5 035.74 hm2,基本适宜区71 274.57 hm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园林植物应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需求等现实问题,依据学科的内在特征和客观实践需求,探寻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单位。笔者提出并深化景观单元概念,基于“质-核假说”,构建以“植-境”为核,“生态-美学”为质的景观单元理论框架,提出适地适树、胞质干扰、边界交流等内在机制和基于原型与变型、生长与组织等的模式语言、景观图谱等外形表达。  关键词景观单元;“质-核”模型;模式语言; 园
期刊
摘要 针对食品专业教学国际化问题,从核心课导入专业英语的角度,提出了食品专业教学国际化的路径:大力引进教辅人才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流的师资力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提高授课模式国际化水平;通过境内外合作授课、学生互换和申请食品专业认证,建设一流的食品专业。专业核心课英语教学的实施和推进旨在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学水平和学生对专业先进知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 食品专业
期刊
摘要 以“生态、优质、安全”烟叶生产为目标,良好农业规范(GAP)生产管理体系为主线,探讨风险评估在烤烟上的应用现状,阐述GAP风险评估在百色市烤烟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构建烟草风险评估机构、烟叶风险的预警防范机制及烟叶安全评价体系的建议,以期为百色市烟叶生产风险评估管理的推广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良好农业规范;风险评估;烤烟;百色市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结合2012年开始实行的浙江省农科专业定向招生政策,对浙江农林大学2012~2014年定向新生进行调查研究,从信息来源、政策认知水平、报考行为的功利性、毕业到岗后的编制等方面讨论该政策对高考学生志愿填报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整政策运行链条,完善政策内涵,提高政策效果。  关键词定向招生;农科专业;志愿填报;高考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