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砂岩隧道塌方处治及智能应力应变监测分析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化砂岩地区修建的隧道由于围岩结构层之间粘聚力低,容易出现掉块及滑塌等现象。文章以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塌方现象,分析了塌方成因与处治措施,并采用智能应力应变监测技术,收集病害处治处实时的隧道围岩应力与应变数据以及支护结构健康情况等信息,反馈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以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为后续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隧道施工;风化砂岩;塌方;病害处治;应力应变监测
  U458.3A301072
  0 引言
  在砂岩地区修建的隧道,由于风化砂岩的围岩结构面发育,层间粘聚力很低,掌子面常有少量或大量流水。水会使得块状岩体间的粘聚力减弱,开挖后产生的空洞导致岩体有空间往下坠落。虽然围岩岩体表观较完整,但是稳定性较弱,容易掉块及滑塌。本文以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塌方现象,通过病害处治后,采用智能应力应变监测技术,收集病害处治处实时的隧道围岩应力与应变数据以及支护结构健康情况等信息,反馈支护结构工作状态,以判断支护结构是否稳定,为后续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广西某高速公路隧道桩号为ZK424+195~ZK429+537(5 334 m)/YK424+203~YK429+520(5 325 m)。左线Ⅴ级围岩714 m,Ⅳ级围岩2 150 m,Ⅲ级围岩2 470 m,Ⅳ、Ⅴ级围岩占比53.6%;右线Ⅴ级围岩705 m,Ⅳ级围岩1 990 m,Ⅲ级围岩2 630 m,Ⅳ、Ⅴ级围岩占比50.61%。软弱围岩占比较高,属中-强风化砂岩。
  2 隧道塌方处治
  该高速公路隧道右线YK429+611~YK429+608于开挖过程中出現滑塌,塌方高度为3 m,纵向长7 m,塌方方量约60 m3,初支型钢被损坏2榀。
  2.1 塌方原因分析
  隧道开挖至该掌子面时,围岩揭露为中-强风化砂岩,掌子面左侧为巨厚层砂岩,右侧为薄层砂岩,结构面发育,呈镶嵌碎裂结构,层间粘聚力很低,掌子面呈淋雨状出水。水使得块状岩体间的粘聚力减弱,开挖后产生的空洞使得岩体有下坠空间。
  2.2 处治措施
  (1)加强隧道右线YK429+611~YK429+608段初支,该段初支原设计为Ⅳ围岩支护,采用Ⅰ20b型钢拱架加强,纵向间距为50 cm。
  (2)拱顶上方空腔部分应及时采用C20混凝土泵注填满。
  (3)隧道二衬由原设计40 cm加厚至50 cm。
  (4)应严格遵循“短进尺、紧支护”的原则进行开挖。
  3 隧道智能应力应变监测
  针对该隧道围岩复杂多变、病害多发的情况,项目拟在上述病害段布设智能应力应变监测系统。
  3.1 监测点布设
  为监测病害处治后隧道的稳定性,需要监测二衬同初支之间的应力。
  钢筋应力量测和混凝土应力量测应布置在同一个断面,岩层变化处应调整或增设量测断面。钢筋应力量测和混凝土应力量测断面按间距3 m布设。
  (1)钢筋应力监测。钢筋应力监测点布置在隧道拱顶和拱侧位置。初读数应在浇筑混凝土后12 h内读取,最迟≤24 h。
  (2)土压力监测。
  根据本工程实际,确定土压力测线分别布置在拱顶和拱侧位置。量测断面间距为3 m和5 m。初读数应在安装后12 h内读取,最迟≤24 h。
  (3)钢表面应变测量。
  钢表面应变测点布置在隧道钢拱架拱顶和拱侧位置。通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累计应变、单应变等曲线,并可对其进行拟合,进而预测其最终应力,用以指导施工。
  (4)混凝土应变测量。
  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在隧道钢拱架拱顶和拱侧位置。量测断面间距为3 m和5 m。初读数应在安装后12 h内读取,最迟≤24 h。将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对隧道洞室的最终变形进行预测,从而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5)线路布设及调试。
  在每个监测计引出一条数据传输光缆,汇集到信息采集箱。采集箱内的数据传输到值班室的数据端。安装好后进行设备调试,采集初始数据。
  3.2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
  监测点布设完成后,需对现场进行量测并采集原始数据。由于现场量测所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甚至测试错误[1],故需要剔除个别具有明显异常的数据。剔除异常数据后,分析对比同一量测断面的各项数据并相互印证,确保量测结果的可靠性。在判定围岩和支护系统状态方面,通过寻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来实现[2]。
  现场量测数据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可以用变化曲线关系图表示量测现场的情况,绘制位移、应力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
  从图1可知,钢筋应力在允许范围以内;在图2中,土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平缓。可见通过病害处治后围岩自稳能力较高,虽然左侧拱脚处土压力呈上升趋势,但是压力较小可忽略,后续继续观察土压力无突变情况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可判定支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
  4 结语
  (1)风化砂岩类型隧道围岩情况复杂多变,围岩稳定时不能掉以轻心、盲目加快施工进度。若出现岩层产状为顺层形式或沿节理面有水渗出时,极易发生
  掉块滑塌。出现该种情况应减小每循环施工进尺,进行弱爆破并加强超前支护,避免灾害发生。
  (2)通过智能应力应变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围岩应力应变数据以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信息,判定病害处治效果。而智能应力应变监测技术不仅仅只用于监测病害处治,还可用于隧道施工的每一环节,达到确保安全施工的目的。
  [1]金 松,潘 龙.浅谈山区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监测的意义[J].工程与建设,2008,22(2):252-254.
  [2]卿立春.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技术[J].科技风,2010(7):127-128.
其他文献
文章在动回弹模量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冻融前后细颗粒土动力特征的改变情况,探索了物理状况、不同的应力状态以及反复的冻结与融化对动回弹模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围压和压实度越高,土体的动回弹模量越大,而偏应力和含水率的增大则会出现相反的规律;含水率和围压对动回弹模量的作用效果要高于压实度和偏应力;冻融循环会破坏土体的结构,在第3次冻融前动回弹模量会出现较大程度的衰弱,随后趋于平缓。  路基土;动回弹模量;
期刊
文章借鉴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总结经验,利用现场加工方法得到最佳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剪切温度及发育时间,制备SBS改性沥青,分组后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三大指标都能满足规范要求;SHRP试验分析得知3#原样改性沥青比RTFOT后的改性沥青短期抗老化性能好、1#抗疲劳性能好、试样低温等级均为PG-29;EDS法检测改性沥青比红外光谱法测的数据更精准;现场加工SBS改性沥青
期刊
沥青路面施工品质可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及使用寿命。影响沥青路面施工品质的因素从原材料至施工工艺,贯穿整个路面施工过程。文章介绍了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了沥青路面施工现场应重点关注的施工工序,以期指导沥青路面品质施工。  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施工工序  U415.12A090324  0 引言  随着“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
期刊
涉河工程的建设,占用了河道的过水面积,导致水位壅高及水流流动模式的改变,给河床、河岸的稳定以及行洪带了负面影响。文章以大新县桃城农场中桥为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模拟桥墩的阻水效应,分析了工程建设前后壅水和流速的变化,为评估涉河桥墩阻水效应提供参考。  数值仿真;阻水效应;桥梁;桥墩  U442.3+9A170604  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新一轮基础设施的建设热潮正在掀起,涉
期刊
文章以某特大桥为工程背景,从掺加粉煤灰改变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调整冷却管布置、加强保温保湿养护等方面,介绍了冬季大体积承台施工温度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对承台温度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主墩承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各项监控指标基本满足要求,浇筑后未发现裂缝,温控效果良好,为大桥承台安全顺利建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温度监测;质量控制  U443.25
期刊
文章在分析传统公路工程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对BIM技术应用下的公路工程设计创新发展路径展开探索,以促进BIM技术在公路工程设计领域的高效应用,推动我国公路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BIM技术;公路工程设计;创新发展路径  U412.6A160564  0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宏观战略,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影
期刊
为研究不同净距双洞隧道在上下台阶法同时开挖下的围岩变形、受力及支护受力情况,文章基于Midas/GTS软件平台对10 m、14 m、18 m、22 m净距双洞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隧道中岩墙一侧拱腰水平位移相比左侧拱腰大,拱顶处、仰拱处水平位移较小,且随着净距变化其值基本保持不变;(2)隧道拱顶及仰拱位置处围岩竖向位移较大,拱腰处较小,随着隧道净距增大各部位竖向位移均减小;(3)
期刊
内扎米·甘贾维(1141—1209),波斯中古时期著名诗人,其创作的《五部诗》(包括《秘密宝库》《霍斯陆与希琳》《蕾莉与马杰农》《七美图》《亚历山大记》等五部长篇叙事诗)取得巨大的成功,引发了相当持久的“五部诗”模仿热,波及中亚、北印度、高加索和小亚细亚半岛等广大地区。这些地区有多达一百多位诗人创作出了自己的《五部诗》,它们都以内扎米的《五部诗》为模本,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并且每一部所用格律也与《五
期刊
文章选取南宁地区的土样,通过试验研究了石灰、水泥、胶结剂添加量、材料含水率、压实度等因素对无机结合稳定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含量决定了胶结剂与石灰水泥的融合度,当材料配合比水的比例为最佳比例时,胶结剂可以充分稀释,与水泥反应充分,但此时强度并不是最大的,在最佳含水量为94%~98%时强度才达到最大;压实程度是决定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压实度越大,复合胶结材料的强度越大,因此实际施工
期刊
文章以某山区公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针对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塌方、涌泥等现象,采用C6超前钻探技术全面探测前方溶洞溶腔规模、大小、形状以及围岩情况,在初支变形段增设护拱,采用大管棚及小导管对溶腔段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并施作止浆墙,后续对溶腔泵送C25混凝土进行加固,在规定时间内安全有效地处治了突泥病害,无安全事故发生,效果显著,确保隧道顺利实现贯通。  隧道工程;突泥;超前钻探;处治技术;监控量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