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糖尿病使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是以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主要临床表现溃疡与坏疽。为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花费巨大。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发感染所致的足患,使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随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而增多。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本文就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护理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护理 进展
1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分级
1.1 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糖尿病血管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感觉神经受损引起肢体末梢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自主神经受损引起皮肤干燥;足部神经受损引起姿势与协调障碍,出现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在一些诱因如创伤、感染的作用下可导致足部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1.2 分级
糖尿病足目前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是Wagner分级法,包括6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Ⅰ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Ⅱ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组织感染;Ⅲ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Ⅳ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足背);Ⅴ级:全足坏疽。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
2.1.1 定期检查
目前已有不少医院设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对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1次检查,检查内容有:①神经病变的检查:主要检查包括针刺觉、温度觉、振动觉、位置觉、压力觉和触觉等。②血管状态的评估:询问是否有间歇性跛行和运动时下肢疼痛现象,进行足部动脉搏动以及踝肱压力指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③足部皮肤检查:皮肤色泽、温度,是否存在有发红、肿胀、瘀血、发热、发凉、水疱或溃疡等现象。
2.1.2 足部保护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足部预防措施,包括:①避免双足发生创伤、摩擦及负重受伤;按时修剪趾甲,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②选择合适的鞋袜,透气性好,柔软无破损,避免带松紧的袜子,每日换洗。鞋子宽松舒适,避免挤脚影响足部循环;避免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行走;穿鞋前先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坚硬的异物,如沙粒、钉子等;宜隔天更换鞋垫,以免长期压迫足部同一位置;天气冷时防止冻伤烫伤,保持鞋内干燥,预防足癣等。③每天坚持用39~41℃的温水泡脚,避免用脚试水温,可用手、手肘代试水温,泡完脚擦干足部,可再涂上一些润肤膏。
2.2 护理
2.2.1 创面护理
①皮肤破溃但未感染的创面,用碘伏进行消毒,每天3~4次,保持创面清洁,同时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及负重。还可选用有效的物理疗法促进创面愈合,如近年来使用较广泛的激光疗法,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王苹等研究发现He-Ne激光治疗促进小血管生长、伤口愈合、骨再生和损伤神经再生。除此之外,还有局部氧疗等物理疗法均广泛用于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②浅表感染创面,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天进行清洁换药,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愈合慢者可用胰岛素加山莨菪碱(654-2)纱布湿敷,此外,相关生物制剂和生长因子类物质对此类创面愈合效果也较好,目前临床广泛应用。③深部严重感染、溃烂较深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有坏死组织的患者,换药时先用碘伏对皮肤及创面进行消毒,再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进行彻底冲洗,难以去除的坏死组织用刀片刮除或专用剪刀剪除。处理完后局部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2次,每次10min,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把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依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加胰岛素换药及外湿敷,并配合全身用药。④坏疽护理。干性坏疽,除在常规消毒后将坏疽组织进行切除,局部用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进行贴敷外,必要时须截肢;湿性坏疽不能过分进行冲洗,保持足部的引流通畅即可;局部有气性坏疽感染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
2.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多病程长、难治愈,并且有截肢的危险,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坚持治疗缺乏信心。并且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着糖尿病足的发展,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可以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使得患者外周微循环系统收缩,进而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能忽视,护士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治的,消除其悲观失望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护士还可邀请一些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对缺乏信心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和鼓励,使其获得对抗疾病的信心。相关研究结论也证实了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如何万梅等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2.2.3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足进一步恶化的根本,可根据患者整体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及或胰岛素类似物来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3.9~7.2mmol/L,非空腹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才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控制。
2.2.4 中医护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由本虚标实、瘀血阻滞经络所致,因此,打通循环,防止瘀血阻滞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近几年中药足浴疗法和足底穴位按摩日益受到关注,高翠云研究就发现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而余广玉等发现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也较好。
小结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足的群体也逐渐扩大,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日益增加。医护人员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应重视和强化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对足部的保护意识,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同时应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促进疾病康复,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7-425.
[2]黄少微,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2,2(11):242.
[3]沈岚,佟盛艳,陈黎.糖尿病足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26(11):1177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护理 进展
1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分级
1.1 发病机制
糖尿病足的病变基础是糖尿病血管及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感觉神经受损引起肢体末梢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自主神经受损引起皮肤干燥;足部神经受损引起姿势与协调障碍,出现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在一些诱因如创伤、感染的作用下可导致足部溃疡,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1.2 分级
糖尿病足目前最常用的分级方法是Wagner分级法,包括6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Ⅰ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Ⅱ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组织感染;Ⅲ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Ⅳ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足背);Ⅴ级:全足坏疽。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
2.1.1 定期检查
目前已有不少医院设立了糖尿病专科门诊,对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每半年进行1次检查,检查内容有:①神经病变的检查:主要检查包括针刺觉、温度觉、振动觉、位置觉、压力觉和触觉等。②血管状态的评估:询问是否有间歇性跛行和运动时下肢疼痛现象,进行足部动脉搏动以及踝肱压力指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③足部皮肤检查:皮肤色泽、温度,是否存在有发红、肿胀、瘀血、发热、发凉、水疱或溃疡等现象。
2.1.2 足部保护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足部预防措施,包括:①避免双足发生创伤、摩擦及负重受伤;按时修剪趾甲,在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再修剪。②选择合适的鞋袜,透气性好,柔软无破损,避免带松紧的袜子,每日换洗。鞋子宽松舒适,避免挤脚影响足部循环;避免开口或露出脚趾的鞋,更不能赤脚行走;穿鞋前先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坚硬的异物,如沙粒、钉子等;宜隔天更换鞋垫,以免长期压迫足部同一位置;天气冷时防止冻伤烫伤,保持鞋内干燥,预防足癣等。③每天坚持用39~41℃的温水泡脚,避免用脚试水温,可用手、手肘代试水温,泡完脚擦干足部,可再涂上一些润肤膏。
2.2 护理
2.2.1 创面护理
①皮肤破溃但未感染的创面,用碘伏进行消毒,每天3~4次,保持创面清洁,同时抬高患肢,避免患肢受压及负重。还可选用有效的物理疗法促进创面愈合,如近年来使用较广泛的激光疗法,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王苹等研究发现He-Ne激光治疗促进小血管生长、伤口愈合、骨再生和损伤神经再生。除此之外,还有局部氧疗等物理疗法均广泛用于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②浅表感染创面,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局部感染,每天进行清洁换药,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伤口愈合慢者可用胰岛素加山莨菪碱(654-2)纱布湿敷,此外,相关生物制剂和生长因子类物质对此类创面愈合效果也较好,目前临床广泛应用。③深部严重感染、溃烂较深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并有坏死组织的患者,换药时先用碘伏对皮肤及创面进行消毒,再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依次进行彻底冲洗,难以去除的坏死组织用刀片刮除或专用剪刀剪除。处理完后局部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2次,每次10min,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把创面分泌物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依据检测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加胰岛素换药及外湿敷,并配合全身用药。④坏疽护理。干性坏疽,除在常规消毒后将坏疽组织进行切除,局部用表皮生长因子等药物进行贴敷外,必要时须截肢;湿性坏疽不能过分进行冲洗,保持足部的引流通畅即可;局部有气性坏疽感染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
2.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多病程长、难治愈,并且有截肢的危险,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坚持治疗缺乏信心。并且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因素影响着糖尿病足的发展,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可以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使得患者外周微循环系统收缩,进而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能忽视,护士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是可防可治的,消除其悲观失望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护士还可邀请一些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对缺乏信心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和鼓励,使其获得对抗疾病的信心。相关研究结论也证实了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如何万梅等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发现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2.2.3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足进一步恶化的根本,可根据患者整体病情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及或胰岛素类似物来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3.9~7.2mmol/L,非空腹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7.0%,才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控制。
2.2.4 中医护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由本虚标实、瘀血阻滞经络所致,因此,打通循环,防止瘀血阻滞是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近几年中药足浴疗法和足底穴位按摩日益受到关注,高翠云研究就发现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而余广玉等发现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的预防效果也较好。
小结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足的群体也逐渐扩大,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日益增加。医护人员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应重视和强化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知识教育,增强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对足部的保护意识,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同时应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促进疾病康复,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7-425.
[2]黄少微,陈永松,黄建英,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2,2(11):242.
[3]沈岚,佟盛艳,陈黎.糖尿病足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26(1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