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情”耽搁的民生等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业再起风波。
  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有舆论惊呼“一夜退回25年前”。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对此的回应颇值得玩味——此国标“符合中国国情”。
  尽管卫生部对此“国情”的解释是指我国的产业实际,但如此习惯性地就拿“国情”来做借口的思维,不免让人心忧。
  因为,我想到了三聚氰胺。这次新国标中,明确规定禁止添加三聚氯胺。三鹿“毒奶粉”事发之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三聚氰胺一直以来是可以添加到奶粉里的,只不过,我们的奶商“不小心”加多了。那么,原先的三聚氨胺合法化,也是“符合国情”的么?
  我还想到了前不久不了了之的“麦乐鸡”事件,当麦乐鸡被检出合橡胶化学物质,我们都在纷纷指责麦当劳这只国际大鳄的不良行径时,后者却给了我们一个哑口无言的解释:这么做在中国是允许的。又是“国情”么?
  我还想到了,当国际油价在上涨,中国油价跟着涨时,说是“跟国际接轨”;而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还在涨,又说是特殊“国情”决定的。
  这个“国情”,真是把绝好的保护伞!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听着“国情”二字长大的。小时候,我们只知道,我们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为了这个国情。我们省吃俭用,不敢巴望太多;长大后,却又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小“国情”。
  可让人纳闷的是,为何这层出不穷的“国情”字眼总是出现在民生领域,而在另一方面,一个个城市的当政者,却都伸直了脖子。瞄准“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恨不得一夜就复制出一个纽约、伦敦和巴黎?
  也许是我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国情教育”,以致如今我们面对这些崭新的“国情”时,总会感到莫名惊诧。于是,我们不得不猜测,这些经由某些部门炮制出来的“国情”,正是为了迎合相关企业的利益诉求,变相地为其降低了监管力度。半年前。丰田“召回门”愈演愈烈之时,我们看到丰田彰男在美国被逼得哽咽落泪,而在北京,他受到的礼遇却并没有减弱多少。同样是丰田车的受害者。难到消费者的利益诉求也因“国情”而有所差别吗?
  再看乳品。如果说新国标的“退步”是因为我们的国产牛奶产业形势较为落后,那为何某乳业老总可以向香港民众说,
  “这里的牛奶绝对要比大陆好”?这说明,他们是有足够的能力生产出优质的产品的。
  如今,我们涉及民生的诸多产品不求过于优质,只求那安全的底线不要一降再降,尤其是在“国情”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
  
  是什么压垮了潘鸿强?
  于 静
  
  6月10曰清晨,49岁的国企工人潘鸿强用一把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遗物包括一张仅剩下0.46元的工资存折,以及900元的欠账清单。是什么“杀”死了潘鸿强?他的死是性格悲剧?还是在这个激流勇进、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中国传统产,工人彷徨转型的一个失败案例?(据7月25日《华商报》)
  “其实我只是想弄明白,压垮我父亲的究竟是什么?”这是潘鸿强的儿子潘琦心头一直解不开的疙瘩。其实不光是潘琦,自从潘鸿强出事后,他的亲朋好友,同事街坊,乃至许许多多不认识他的人心中都有一大大的问号——到底是什么压垮了潘鸿强,以至于他选择用这种最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国有企业职工待遇高,福利好。旱涝保收。这其实是在雾里看花,管中窥豹,国有企业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看看潘鸿强的收入——工龄31年的他,每月能支配的收入仅有850元!交了房租,买了米面,还能剩下多少?如果再摊上个红白喜事,人情随礼一番后,绝对的入不敷出。
  在西安东郊一家国企工作的潘鸿强每天都在过着这种捉襟见肘的日子。因为工资低,他的父亲1996年车祸去世,一直没有安葬,骨灰到现在还寄存在殡仪馆;因为工资低,老婆不得己和他离了婚。这样的话可以办低保,可以回娘家,孩子也可以名正官顺地让姥爷姥姥管;还是因为工资低,好不容易借钱买上单位盖的福利房,辛辛苦苦装修好,到最后却因为负债累累不得不又卖掉了。
  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男人,工作了30多年,却不能让亡父入土为安,不能为妻子挡风遮雨,只能寄希望于每月那少的不能再少的850元。对生活的绝望,对前途的迷茫,巨大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完全可能压垮一个男人的脊梁。
  潘鸿强走了,但和潘鸿强处境类似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每天为了柴米油盐在斤斤计较。虽然每月加班加点工作,却只能拿着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这点钱不够领导吃一顿饭,不够有钱人买一双鞋子。没办法,这就是生活,比起那些下岗的,无业的,他们还能有什么奢求?这就是中国的产业工人——勤劳、无私、任劳任怨。
  潘鸿强的自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个人的、家庭的、整个社会的悲剧,应该激起全社会对中国产业工人生活现状的关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现在强大了,富裕了,对我们取得的成就刮目相看,在这种背景下,那些支撑着中国经济高速运行,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的普通劳动者更不应该疲遗忘,不应该被排除在分享发展果实的大门之外。
  潘鸿强用死换来了自己的解脱,但愿他也能唤起整个社会的良知。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全国农村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西安市长安区申店村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申店村地处长安区韦曲镇南边西王公路两边,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农贸市场,超市等商业设施齐全。多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尚林的带领下,申店村开拓创新抓经济,想方设法奔小康,村民收入由1997年的800元增长到2008年底的6000多元。因带领群众致富有方,早在1997年,张尚林就荣
期刊
西安音乐舞蹈学院地处西安市东郊沪灞区生态园,占地300余亩。校园湖光树影,绿草茵茵,果园飘香,环境优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所植根于西安丰沃文化土壤的民办院校,扎实奋进,锐意进取,历经10余年的磨砺,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民营音乐舞蹈艺术人才培训基地之一。  据了解,西安音乐舞蹈学院是经西安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一所中高等全日制艺术院校,下设大专部,中专部、小学部和成人高等教育。学院设有舞蹈系,
期刊
一年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收购了云南播卡金矿的全部外方股权,成为这家金矿新的绝对控股方。此前,播卡金矿被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控股90%已长达7年之久。  云南播卡金矿与贵州烂泥沟金矿,辽宁猫岭金矿都属于“世界级金矿”,但是,这三大金矿一度分别被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公司(以下简称澳华公司),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和90%。  澳华公
期刊
近年来,在长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安区房产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和谐长安,生态人居”为目标,牢固树立房产服务理念、全体同志团结一致,奋勇拼搏,有力地推动了长安区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抓好市考指标。廉租住房工作列入2009年西安市考指标项目,长安区房产局高度重视,加大审核排查力度,实行应保尽保。2009年1至5月份,廉租住房
期刊
提起历史上的鲁班,大家都知道他不仅是能工巧匠,亦有很多发明创造,世代工匠才敬之为神。  如今,在陕西延长油田瓦窑堡采油厂也有一位善于发明创新的“活鲁班”,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任成林。  已年过五旬的任成林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76年,他高中毕业后,以知青身份在县城向东20公里的一个村子与黄土地打了四年交道。1980年12月,他被招工安排到陕西最大的企业——延长油矿勘探队,从此便在这片荒凉贫瘠的黄土
期刊
与《新西部》结缘非常偶然。  当时,我还在榆林的一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任办公室主任,单位总得订一些党报党刊和专业类的杂志,也许是因为单位员工多数是专业技术人员,各个办公室放着的报纸杂志全成了摆设。  我是个极喜欢读各类文字的人,那时已经从看《小说月报》、《收获》这类的纯文学读品转移到看《南方周末》这类报纸上来。不得不承认,榆林的确还是闭塞了些,这张先锋批判性的报纸极少有人知道,难以买到的。  一日去
期刊
《新西部》创刊10周年特别策划之一    因为新的西部,便有了《新西部》。  与西部大开发一样,《新西部》也已走过整整10年的历程。虽然牙牙学语时步履蹒跚过,虽然青涩年少时彷徨迷茫过,但是,经过了lO年的磨练,《新西部》还是长大了许多。  10年的时间,120本《新西部》,记录了整个西部变新变美变强的辉煌历史,也记录了西部人战胜贫穷、走向富裕的壮美篇章。这是《新西部》的责任,更是《新匪部》的荣耀。
期刊
人类生存的地球,在这个原本寻常的年份,因为极端气候频频降临,变得极不寻常。  中国也不例外。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边是高温炙烤,一边却是大雨滂沱,由此引发的干旱、洪涝、泥石流等灾害,一次又一次地将不同地方的无辜百姓裹挟其中,使成百上千个生命因此突然凋零。发生在8月7日晚上的甘肃舟曲泥石流,更是成为目前为止印证这一现象的近乎极端的事件。一位网友如此感叹,“我才活了20多年,怎么就遇到了这么多超百
期刊
全国有10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这是国土资源部的预测。  估计很多人和我样,想弄清到底是哪10万多处,自己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但国土资源部的网站没有。查询的结果,倒发现这数据原来早就有了。2008年9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就已发布了类似的数据,而且数据更精确,10.4万处,涉及700个县(市)的208万平方公里。据说,这项工作自1999年开始试点进行,历时10年。  中国地质
期刊
在韩城市医疗卫生系统,提起孙民海这个名子,没有人不知道,20多年来,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放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他从医和进入领导岗位许多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识,曾拯救了两个濒临倒闭的医院,使其起死回生,又把一个两年曾换过三任院长,欠债170多万元的市人民医院,变为韩塬大地上的一所现代化医院,为韩城市人民医院的生存,改革和发展书写了一部辉煌的历史。他用一股永不服输的执着精神,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