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丈量援藏路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17日上午10点整,江南殡仪馆。
  57岁的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市援藏办主任吴光,安详地躺在棺材里。
  旁边,是另一具棺材。
  47岁的市经信委外经外事处调研员、市援藏办副主任张先俊长眠其中。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他俩往返藏渝两地20多次,为重庆援藏对接地昌都送去近两亿元援建资金和18个大型建设项目,创造了五天跋涉上千公里的高原越野纪录……
  生前,他们肩并肩跋山涉水,为藏乡送去山城人民的关爱;此刻,他们依然肩并肩,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悼念。
  2013年1月1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决定追授吴光和张先俊同志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
  善啃“硬骨头”的“光主任”
  2011年,吴光56岁。
  由于分管企业改革、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硬骨头”工作,他长期在基层跑,难得坐办公室。
  3月的一天上午,他来到办公室。
  “光主任好!”
  见到吴光,同事们纷纷起身招呼。
  “同志们好!”
  吴光微笑着回应。
  他在各个处室转了一圈,“光主任好”的问候声也响了一圈。
  在重庆工业界,“光主任”可谓闻名遐迩。
  2004年以来,吴光接连分管企业改革、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面对这些“烫手山芋”,吴光没有退缩,带领同事们创造了赫赫战绩:从2004年到2009年,政策性关闭企业250多户,为破产企业重组减债上百亿元;帮助解决上百万改制企业员工的清理兑付工作;实现全市95%的区县国有中小企业顺利改制……
  成绩面前,吴光却很低调。他有句口头禅:“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服好务是我们的本分。经信委是企业的‘娘家’,为企业服好务,是我们的职责。”
  由于业务能力强,性情又随和,同事们便给吴光取了个昵称:“光主任”。
  2011年3月的这天上午,“光主任”接到通知,委里有一项新任务要交给他。
  于是,他赶回办公室。
  “因工作需要,党组初步研究决定,推荐你兼任市援藏办主任……”市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沐华平亲切地对他说。
  对吴光来说,这又是一块“硬骨头”。其实,再过几年,他就可以退休了,一旦接受任命,就要经常奔赴世界屋脊。
  “保证完成任务!”吴光没有半点犹豫。
  “党组给你配了一名得力助手!”沐华平说着,神秘一笑。
  重庆援藏干部队伍的“急先锋”
  2012年10月23日,西藏昌都地区类乌齐县。
  县建设局办公室,重庆援藏干部赵其盛当起了“说客”:“张主任,从县城到紫曲河不通车,要走20多公里山路。你就别去了,我带队过去看看,误不了事儿……”
  赵其盛话音未落,一旁的“张主任”就摆起了手:“水能资源开发是我们援建的大项目,我必须亲自看看!”
  “这个张主任,果然有军人气魄!”赵其盛心生敬意。
  “张主任”全名张先俊,是市经信委外经外事处调研员,兼任市援藏办副主任。
  提起张先俊,领导和同事们都夸他是“真好汉”。
  张先俊投身行伍25年,上过战场,抗击过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立过战功,先后18次受到嘉奖。2008年,张先俊转业到市经信委工作,依然保留着行伍作风。
  2012年10月23日傍晚,类乌齐县城。
  往返步行40多公里,张先俊和赵其盛终于回到县城。
  “再看看附近的项目!”张先俊来不及吃饭,又接连查看了当地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农牧民培训中心等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意见。
  忙完,已是深夜。
  “张主任,留在县城休息嘛。”
  “不,我现在赶回昌都,明天上午到芒康县,下午还要去看望珠了希望小学的两位学生……”
  朝着苍茫的夜色,越野车绝尘而去。
  自2011年3月兼任市援藏办副主任以来,张先俊往返藏渝20多趟,跑调研、抓项目,无不身先士卒,堪称重庆援藏干部队伍的“急先锋”。
  在奔波劳顿之中,他和作风同样硬朗的“光主任”结为生死之交。
  “把援藏当作人生事业”
  2011年10月的一天,昌都郊区。
  “你们对未来生活有啥子期待……”一座藏家锅庄楼里,面色苍白的吴光拉着当地乡亲的手,一边问,一边在本子上记录。
  这是吴光第一次进藏。患有低血压的他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
  “‘光主任’……”那一刻,同行的张先俊有些动容。此时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给吴光倒水。
  “把援藏当做人生事业,才能无愧于组织重托!”回想起吴光在就职仪式上的发言,张先俊感到胸中一股干事创业的豪情在激荡。
  随后,他们二人率领市援藏办在昌都展开密集调研,很快摸清了当地的基本情况:昌都地处川藏滇青交界处,地广人稀,经济以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基础保障滞后……
  根据市援藏办的调研结果和建议,市委、市政府编制了重庆“十二五”援藏规划,受到中央援藏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
  其中,由吴光、张先俊提出的“引资入藏”、“引才扶藏”、“引企富藏”的“输血式”援藏思路,更是成为重庆援藏工作的法宝。
  “要改变昌都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夯实当地发展基础,引入投资和项目,通过‘输血’让昌都实现自我‘造血’!”在一次援藏干部会议上,吴光说。
  向着这个目标,吴光和张先俊分工协作,带领援藏队伍打响了“三大战役”。
  第一战是强基础。2011年至今,市援藏办在昌都16个乡、47个村落实了1.135亿元项目资金,专项用于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硬件。同时,市援藏办协调市规划局及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帮助昌都地区完成了城市、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填补了当地的规划空白;协调4000台笔记本电脑,用于改善昌都11个县的信息化办公硬件。   第二战是“引企入藏”。经过市援藏办的牵线搭桥,重庆能投集团、太极集团等30多家渝企与昌都建立合作关系。
  第三战是扩宽昌都运输通道。为挖掘当地旅游潜力,市援藏办协调航空、物流部门,搭建了重庆至昌都“空中走廊”,目前已经进入试飞阶段。
  …………
  不到两年,吴光和张先俊就带领市援藏办落实援藏项目18个,涉及资金1.73亿元,争取落实计划外援助项目50个,共计8100万元。
  助藏区“雏鹰”起飞
  2011年7月,昌都。
  又到雪莲花开时。城区周围的雪山上,不少采药人踏冰卧雪,希望能采摘到这种象征希望、坚韧和纯洁的神奇之花。
  而在县城里,八岁的四朗尼玛已经找到了“雪莲”。
  这些天,一支重庆医疗队来到昌都,对上百名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筛查,查出了四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四朗尼玛便是其中之一。五个月后,他和另外三名昌都患儿来到重庆,接受为期一周的免费手术治疗。
  长期以来,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昌都有很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没有得到治疗,随时面临死亡威胁。
  孩子就是藏区的“雏鹰”,是藏区的未来!这些孩子,始终牵动着重庆援藏干部的心。
  按照援藏办的安排,张先俊协调第三军医大学专家两次进藏,筛查昌都400多名疑似患儿,为12名先天性心脏病确诊患儿进行了手术。
  此时,吴光也在为“雏鹰”奔忙。
  2012年12月9日,芒康县邦达乡第二小学新址。
  经过九个月建设,一座漂亮、结实的两层教学楼拔地而起。
  新楼前,一场竣工仪式正在举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你们享受到跟内地一样好的教育……”吴光在主席台上发言。
  主席台下,几十个藏族孩子使劲拍着巴掌。
  九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孩子们挤在低矮的校舍里艰难求学。
  在吴光的推动下,市援藏办制订了新校援建计划。九个月后,蓝图变成现实。
  在一年零九个月里,吴光和张先俊先后组织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治疗、新学校援建、当地大学生招聘、贫困大学生家庭助学等一系列援助活动,助“雏鹰”起飞。
  魂断白马雪山
  2011年12月12日,昌都援藏干部公寓。
  屋外,气温已经降到零下10摄氏度。
  屋内,援藏干部、昌都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先常却颇感温暖——这天深夜,老战友张先俊来看他了!
  两人聊到很晚。临走时,张先俊送给周先常一条围巾,还塞给他几包从家乡带来的咸菜。
  “老张不管忙到多晚,都会到援藏干部公寓聊天。”周先常回忆说,突然红了眼眶。
  他怎么也没想到,老战友竟会突然离去。
  “各位,保重!”2012年12月13日上午,吴光和张先俊坐上越野车,挥手向送行的汉藏干部告别。
  他们要赶往紧邻昌都的云南省德钦县,转乘飞机返回重庆。
  随着汽车引擎的轰鸣,两人消失在沙尘中。
  在刚刚过去的五天里,他们走访了各个援建项目现场,跋涉1000多公里。
  尽管很累,两人却很兴奋,因为他们要回家了。
  回家,吴光就能陪陪离多聚少的妻儿。在过去很多年里,他多次答应带他们出去旅游,可一直没能成行。
  回家,张先俊就能照顾多病的妻子;还有,儿子已进入高三,该给他打打气了。
  …………
  越野车一路向南。巍峨的白马雪山出现在天地交接处。
  翻过山,就是德钦。在那里坐上飞机,很快就到家了……
  可是,他们却没能等到那一刻。
  13日上午11时许,在翻越白马雪山时,吴光与张先俊乘坐的越野车不幸掉下山崖,吴光、张先俊和同车的一位民警及驾驶员全部遇难。
  2012年12月17日上午10点整,吴光、张先俊同志追悼会在重庆举行。
  此刻,在昌都,援藏干部李国华从办公桌旁站起身,走到窗边。
  由于工作忙,他不能赶回重庆为吴光和张先俊送行。
  在时针指向10点的那一刻,他面向重庆方向,临窗肃立。
  窗外,是积雪覆盖的群山。那雪,白得耀眼……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1日,重庆市慈善总会新网站上线,在线捐款功能开通。  5天后,市民陈先生登录网站,进入捐款页面,选择不定向捐款,在捐款额栏中敲入“10”,完成支付。  新网站首笔捐款成功,时间定格在9时55分18秒。  旋即,他在捐款查询页面看到这笔捐款的编号、捐款人等详细信息。  当月底,市慈善总会公布接收捐赠款物明细表,陈先生捐的10元钱被纳入阳光助学项目。  陈先生的捐款,仅仅是市慈善总会编织
往年此时,大批求职者早已往返于各大人才市场,寻找适宜的工作,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奔走,广纳贤才。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也打破了正常的就业节奏,往年的“热闹”不复存在。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系着无数个人、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如何答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考这张“卷子”,稳就业便是关键点。就业稳,则大局稳。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2月2
人类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所谓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或者说,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中的就业者在整个国民经济全部就业者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态势。服务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谁也难以超越。  2001年,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美国76.3%、英国72
【国家规划】  《纲要》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充满活力、安定和谐。  【基层连线】  2015年12月30日,铜梁区水口镇树荫村。  村民甘世元正在老房子前给自家的十几只土鸡添食。  老房子有两间土屋,光线不好,时常透风漏雨,在过去却是甘世元唯一的栖身之所。  就在一个月前,甘世元刚刚乔迁新居——一座两层楼高的“小洋房”。 
2015年6月11日上午10点,四川省广元市,阳光正浓。  重庆能源巨能集团解家岩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部,50岁的老党员张永能正在研究施工图纸。  “叮铃铃!”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放下图纸,张永能拿起了听筒。  电话里传来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白万永的声音:“老张,按照集团党委安排,这周六下午你们四川分公司各党支部要开展党组织活动,你一定要参加。”  “明白——我早就通过‘党建工作平台’看到通
1月14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重庆市2004年创建法治政府“四项制度”从2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创新奖。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李殿勋代表市政府,从北京捧回了这个“含金量”不一般的奖杯。  其实,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仅最近3年来,法制办继制定《重庆市行政决策听证暂行办法》、《重庆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重庆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重庆市部门行
也许,熟视无睹真是一种宿命。人也罢,物也罢。距离太近,或许你反而更加陌生。一如著名的“雅舍”和使它著名的主人梁实秋。  雅舍其实就在我工作的大学边上,直线距离至多三百米。从家里去菜市,也必经其檐下。梁实秋是谁?如果谁还这样问,恐怕立马就被认为弱智。但我认为,其实大多数人甚至包括自己的认知仍停留在中学课本——鲁迅先生笔下“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而已。  难以置信的是,近在咫尺的雅舍,中文科班毕业并留
编者按:  为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市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活动,从各个区县部门和乡镇机关抽调了近2万名党员干部驻村蹲点。这些干部在帮助农村党组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服务农民群众的同时,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增强了先进性。为了展示这些下乡干部的风采,本期特别组约了以下这组文章。    晏明是一个老驻村干部了。他所驻的村名叫川河盖——秀山有名的“三大盖”之一,位于县城东北37公里处,平均海
2014年夏季的一天,重庆朝天门水域。  这天夜里,主洪峰过境,暴雨如注。  重庆市公安局水警总队朝天门派出所的民警们,正紧张地关注着雨情。  只差2.5米,浑黄的江水就要灌进所里了。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雨夜的寂静。  “有两辆车被困在江边坝子上!”接警后,教导员谭川江和一名民警冒雨赶赴现场。  救援过程揪心而漫长,江水漫过了车轮,也漫过谭川江的膝盖。  折腾一整晚,他们终
作风大改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制度规范、重点突破、长效监督,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干部思想不纯、立场不坚定,缺乏担当精神、怕接触矛盾,作风漂浮、落实工作不力,衙门习气、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奢华享乐,不讲原则、违背程序等问题。  2013年8月30日清晨,轻轨三号线。  “哇,太好了。”一聲惊叹传来,人们纷纷抬头